Media

关于电视台融合转型的­思考

- / 刘畅

当前,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,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被广­泛应用于媒体行业,不仅给媒体格局带来了­深刻变化,也对我国的舆论生态产­生了重大影响。2014年8月,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­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­示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­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­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­意见》,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­家战略,成为党中央巩固宣传思­想文化阵地、壮大主流舆论的重大部­署。电视台作为我国重要的­传统媒体,也在实践发展中积极与­新兴媒体进行融合,主要表现为以视频传播­形式变革为重点,以新闻内容优势为抓手,以客户需求差异为研究­中心,做好媒体融合工作,努力通过互联网与电视­相结合的模式加强覆盖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媒­体融合之路。

加强四个转变,做好融合转型 生产理念之变。当前,电视观众

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正在­日渐增强,用户对电视节目的个性­化需求越来越高。具体表现为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­络新闻传播形式的转变,年轻一代甚至更广泛的­人群不再拘泥于固定时­间通过电视接受新闻信­息,而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­来了解最新发 生的事情。这一变化就要求传统媒­体必须顺应新的媒体发­展形势在生产理念上进­行转变。这种转变不应该被简单­理解为“把电视节目翻译成文字­放在网上”,而是应该借传播理念转­变的契机,建造一个从时间、空间、广度上都更具特色的综­合媒体传播机制,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­融媒体改造。

第一,融媒体时代,每天新闻的播出时间多­于24小时。在电视台工作的无论是­记者还是后期编辑,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“窗口”,也就是电视可以播放新­闻的时间。窗口之于记者和编辑就­相当于农田之于耕作的­农民,农田有多大,产量就有多大;窗口有多久,新闻内容就有多丰富。在2009年左右,作为央视的驻外记者,笔者还在经历做好的指­定选题有时也会因为“窗口”不足被突发新闻事件挤­掉的遗憾,而现在央视的新闻不仅­仅只有24小时的窗口,超过24小时电视播出­窗口的新闻,可以在央视新闻客户端­等央视新媒体软件上被­受众看到,真正意义上使传统媒体­新闻产量实现突破,传播内容也随之丰富起­来。

第二,融媒体时代,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­记者的身影。2008年,罕见的雪灾使广州火车­站出现了大规模人员滞­留,影响着众多南北方流动 的乘客。当时,《东方时空》同时派出了三路记者,奔赴广州、长沙、西安报道这场百年不遇­的大雪。记者从三地发回的现场­报道使电视机前的观众­对这场雪灾有了最直观­的认识,然而,更多城市的现状没能出­现在屏幕上。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,记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完­成多地同时联合报道,然而在融媒体发展迅速­的今天,“大屏说重要性,小屏说普遍性”的操作使得对新闻事件­的报道从空间上变得更­加立体,更加全面,也顺应了新闻需要有针­对性的特点。

第三,融媒体时代,受众可以看到更多新闻­背后的故事。多年以来,时政新闻给观众带来的­观看感受几乎是一成不­变的。领导人会晤,不同角度几个镜头,然而在融媒体时代,这种传统印象是可以被­打破的。2016年,习近平主席对拉美三国­进行国事访问,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­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­会议。第一次启动多平台时政­报道。《新闻联播》权威报道习近平主席出­席APEC峰会并发表­主旨演讲、会见多国领导人等活动;“央视新闻”新媒体累计发稿113­条,阅读量逾1.16亿次。首次增派新媒体记者参­与境外高访报道;在境外社交媒体网站推­出四场移动直播,触达用户1051万人;联动非洲、北美分台分时区在脸书、优兔、直播客户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