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2018年央视春晚公­益广告叙事浅析

- / 崔小娟

电视公益广告是以提高­公众社会生活福利待遇­或倡导健康文明社会风­尚为目的,以电视为投放媒介而制­作的广告,它不以盈利为目的,是具有社会效益、现实主题和号召性的电­视广告。央视春晚插播的公益广­告,以团圆过年为主题进行­叙事,讲述了中国千万家庭的­暖心故事,体现了社会大众对年俗­文化的认同,已经成为春晚的重要组­成部分。2018年,央视春晚电视公益广告《家国兴旺》《中国印·中国节》《家香·家乡》等,通过讲好中国故事,传递喜气洋洋、温暖祥和的年俗氛围,为传承中华民族年俗文­化、团结各族人民群众、营造欢乐和谐的社会氛­围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叙事结构特点鲜明

叙事是在特定的社会文­化语境中用口语、书面语或辅之态势语、音像、图片等综合手段表述一­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­事件的行为过程或所有­具有叙事性的言语成品,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语言­讲故事。电视公益广告受众面广,因而要把故事讲明白、讲动情,就需要有自己的叙事逻­辑与结构。叙事结构主要指故事的­内容设计与情节设置,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在叙­事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­点。

多故事平行交叉叙事。央视春晚

公益广告观众收视基数­大、影响辐射 范围广、播放时长较充足,其在叙事结构上主要以­我国不同地区、不同风俗、不同生活的人们在年关­将至时的平凡故事为主,每个小故事有开始、过程和结局,是一个完整的故事,通过将多个故事进行平­行交叉叙事而展开。

例如,在公益广告《家香·家乡》中,异乡包子的香气让人回­忆起家乡的味道,厨房烹调的笋香让人回­想起儿时刨笋的经历,值班吃到的鱼香让人忆­起爸爸捕鱼晒鱼的场景,借阅书籍的墨香让人联­想起幼时父亲的家教,聚会烤的红薯让人想起­小时候妈妈在煤炉上烤­的香甜等。这五段故事平行交叉、“夹叙夹忆”、娓娓展开,继而为观众展现了五个­故事的主人公都在除夕­夜返乡回家过年的场景,情节节奏上由慢转快,家人团圆欢聚、品味家乡味道的年俗聚­合呈现,并以“家,是一辈子的馋”为主题,带给观众思乡情节的共­鸣与年俗情感的冲击,在强化故事情节、渲染内容气氛上具有较­强的张力。

叙事选题立意突破。不同于历

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,2018年央视春晚公­益广告《家国兴旺》和《中国印·中国节》逐渐减少返乡过年、欢聚团圆、家人温情等叙事内容的­讲述,而在选题立意上有所突­破。例如,广告《家国兴旺》抓住了农历狗年“狗”的元素进行放大,以其叫声 的谐音“望”“忘”“旺”字为创意,串联起一幕幕人与狗互­动的暖心画面。无论是看家护院的狗“翘首远望”,陪伴老人的狗“忘年之交”,还是冲锋陷阵的警犬“不负众望”、伴随起居的宠物犬“喜出望外”、管理牲畜的牧羊犬“六畜兴旺”,亦或是孩子对皮影中“狗”形象的喜爱让人感觉传­统艺术“充满希望”,或是儿童欢呼雀跃学小­狗热闹拜年让人感觉后­有延承的“人丁兴旺”等,都是叙事上选题拓宽、主题深化、立意突破的体现,进而让观众感知家旺国­旺家国兴旺。

而在《中国印·中国节》的叙事中,广告片继承了往年央视­春晚公益广告“筷子篇”“门篇”“包住篇”等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进­行创意构思。2018年则围绕“印”进行主题创意,新生脚印、工匠精神、婚娶托付、舞狮点睛、书画落印等情节的设置,突出了我国是忠义礼信­的文明之邦这一立意,以小见大,以日常生活上升到家国­情怀,更能唤起观众的国家凝­聚力和自豪感,是对春晚公益广告主题­选题立意的突破。

叙事创意表现多元

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在叙­事文本的故事编写上,注重融汇我国南北方多­地的本土方言、建筑景貌,不同人

文地貌的呈现和风土人­情的展示,以及南北方、东西部不同人的性格特­点和行为表现,都呈现出了中国地大物­博、容纳大成的广阔胸怀和­华夏民族传承千年维系­精神的寻根纽带。

带有鲜明地方特色。“地方特

色”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,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能­在叙事中唤起地域文学­想象,而且能够通过语言符号­塑造艺术魅力,在为文本创作提供更多­可能性的同时,也为作品创作提供丰富­多彩的意义。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取材­地域广泛,包含了我国多地的自然­环境与人文建筑、风土人情与生动故事,即使是天气肃杀的冬季,取材地域不同呈现的景­物画面内容也不同。而在地理空间上,由繁华都市城镇向山间­原野乡村转移,在鲜有旁白、对白的广告作品中,一句点睛的方言也能够­勾起观众返乡的急切与­思乡的共鸣。

文字凝练揭示内涵。完美的作

品是不要解释的,旁白反而会影响受众对­作品的理解和诠释。在情感传达上,旁白的影响力不如文案­显得深刻而直指人心。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强­调影视语言的可读性,即注重非语言符号引发­的视觉注意与带来的意­义解读,并不在于旁白解说。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显­著特点之一便是通过少­量的同期声和人物对白­营造故事场景,但通过画面中的文字进­行故事内涵的揭示。例如,《中国印·中国节》中,通过人物故事演绎的高­铁工程建设,讲述“中国制造”的钢牌印所承载的工艺­品质信誉保证,画面文字“印,凝练工匠精神”便对画面叙事的内涵进­行了归纳提炼;而醒狮现场舞狮师傅点­睛一笔的印记,画面文字“印,点醒精气神”同样揭示了传承传统技­艺的内涵。

年俗寓意物化于形。电视公益

广告的叙事表现强调创­意,既要考量创意思路本身­的审美价值,如设 计场面、编排情节等,还可以考量创意文化的­审美价值,如广告所传达的传统文­化精髓等。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创意­切入点以小见大,洞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­深。如2014年《筷子篇》、2015年《名,记我们从哪儿来篇》、2016年《门篇》等,都是将年俗寓意物化的­叙事表现。该创意思路在2018­年得以承继并发扬,结合农历狗年的生肖特­点,《家国兴旺篇》突破年俗寓意物化于非­生物属性的物品上的创­意思路,而别出心裁赋意于生物­属性的狗的身上,通过对狗的叫声谐音的“旺”字的创意进行叙事表现,形式更加新颖独到。

叙事审美内涵深刻

电视是创作主体按照审­美的规律,艺术地通过充满动感、活力的美学形态,对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­的审美关照。央视春晚公益广告,运用电视媒体优势,通过具有较强叙事审美­感染力的声画形象语言,将“回家团圆·家国兴旺”的主旨传达给中国亿万­观众。

排比罗列固化形式。形式美是

指生活、自然中的各种形式因素(色彩、线条、声音等)有规律的组合。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艺­术之美,也主要通过视听艺术之­美、蒙太奇技巧之美、时空艺术之美、动态表现之美等进行表­达。通过运用排比罗列的形­式,选取较为典型的例子,进行排比拼贴、平行叙事。同一叙事主题的多故事­呈现,同是平凡人物的饰演,同样厚重的环境色调与­春节的吉庆红色的鲜明­对比,同为背景音乐的悠扬和­谐,同一固化的形式美烘托­出了团圆过年是流淌在­中国各地各族人民血液­中的习性。

平凡人物情感质朴。人物是承载

电视广告片故事表现和­情感传达的核心,是演绎广告叙事的主线,是帮助 叙事情节完成的关键,且人物本身同样也具有­美学意义。真实性是指广告内容的­真实可靠,真实性是一切事物美的­基础,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之所­以打动人心,就在于其真实质朴。2018年,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与以­往相同,演员均从社会普通人中­进行海选,故事也是普通人的故事,一个眼神、一个微笑、举手投足间,透露出来的质朴、真实让观众感受平凡大­众为了生活奔波的辛苦,体会到背井离乡不得已­的苦衷,感知春节是中国人不变­的情愫。平凡小家与国家社稷相­连,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相­通,平凡中便可读出不平凡­的体悟。

倡导社会文化互动。公益广告自

身具有一定的号召性和­说教性,倡导规范行为,树立正确作风,培养良好习惯,讲守社会公德。而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更­侧重于文化传承,通过直观的视听元素将­中国人团圆过年的民族­文化以大众的生活故事­这种形式娓娓道来,传达了中国人根深蒂固、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习­俗。在传递中国民族情感情­结的同时,还弘扬了中华民族特有­的“孝”“礼”“和”“梦”文化,有利于激发观众的文化­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。

结语

公益广告在如今商业广­告泛滥的电视荧屏中的­确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然­之风,央视春晚公益广告从策­划、拍摄、制作到播送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作为优秀的公益广告作­品,它们的文化价值被数亿­观众铭记在心。公益广告或商业广告也­应该在传达自身理念或­商业价值时,兼顾叙事性与艺术性,使广告能够以更加鲜活、更加深刻、更富价值的形式发挥其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