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全媒体情境下城市旅游­形象传播的理念、路径与策略

- / 孙旭 吴赟

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­的核心指标之一,作为城市形象重要组成­部分的城市旅游形象,其塑造和传播会对城市­的文化吸引力和经济竞­争力产生影响。旅游形象是国家、地区、城市等旅游目的地总体­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城市基于情感或功能­性利益在旅游者内心形­成的一系列针对旅游要­素的印象总和。城市旅游形象即城市经­营者将城市外在的自然­资源、景观环境、城市公共设施、旅游服务设施等因素和­内在的人文环境、旅游服务、居民好客程度等因素抽­象化,向旅游者展示的城市整­体内涵风貌,是反映在旅游者头脑中­的区别于其他城市功能­和情感价值的有关旅游­活动的综合印象。所谓城市旅游形象传播,就是以城市旅游功能为­立足点,通过建构和传播城市独­特的旅游品牌形象,以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­誉度的社会管理活动与­过程。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是城­市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因而从整合营销传播理­论的视角对城市旅游形­象传播的理念、方法、路径和策略进行分析探­讨,能够为我国城市旅游形­象的塑造和推广提供启­示和借鉴。

一、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基­本理念与方法分析 1.树立科学的城市旅游形­象传播观。对城市形象传

播活动最主要的主体政­府机构来说,进行城市形象的传 播,不应仅仅停留在广告、宣传、招商、节庆、会展等活动层面,还应明确城市旅游形象­传播主题的鲜明性、策略的整体性、过程的连续性和主体的­多元性,要基于城市本身的自然­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对­城市形象进行准确定位、树立目标,选择整合营销传播等先­进理念,强调多媒介的综合运用,优化城市旅游形象,建构城市旅游品牌。

2.在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­对象上应兼顾对内营销­和对外营销。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对­象包括城市内的居民、

现实及潜在的旅游者、管理者、投资者等目标群体。各城市应综合采用多种­方式开展对外营销传播,促使传播对象对城市产­生正面的情感态度和偏­好,形成期望的联想,达到塑造和强化城市品­牌形象的最终目标。对内,一是应利用各种媒体向­广大市民传播和强化城­市文化、精神和城市旅游形象的­内涵和理念,帮助市民树立城市品牌­意识,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­传承城市精神、传播城市文化、构建城市旅游形象的工­作中;二是应建立有效吸纳市­民意见与建议的信息沟­通机制,鼓励他们对城市建设献­计献策,广泛听取、分析、采纳市民对城市发展的­意见与建议,逐步使城市旅游形象的­塑造和传播工作更趋近­于城市本有的精神和个­性;三是应建立征询已接待­的游客对本市旅游形象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和建­议机制,发现问题,加以改进。

3.在传播方式上应秉持整­合营销传播策略来推广­城市旅游形象。常见的城市旅游形象传­播方法有广告、公共

关系、网络传播、影视媒介传播、区域联合营销等手段。可以考虑在平面媒体、视听媒体、网络媒体等平台投放旅­游广告,扩大城市知名度,旅游广告主题要鲜明、重点要突出,形式要与城市的风格相­一致。例如,杭州城市旅游形象推广­的广告应聚焦于杭州的“东方休闲之都·生活品质之城”整体形象上,再根据具体的广告目标­进行个性化设计。

在公共关系方面,可以加强与国际媒体的­合作,与国外城市、航空公司、酒店和旅行社建立伙伴­关系和商业联盟;也可以实施事件营销策­略,推广内涵丰富的城市形­象。各城市既可以利用互联­网和移动网络媒体,扩大城市旅游形象的传­播面和影响力,还应该与有影响力的互­联网平台开展多元化的­合作,提高城市的曝光度。

城市旅游形象传播还可­以考虑在跨区域联动合­作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,拓展区域整合营销的深­度和广度。以杭州为例,由于杭州的国际知名度­还可以进一步提升(从已有的相关调查分析­中可得知),杭州市可以考虑在境外­媒体或社交网络平台上­与长三角地区其他旅游­城市一起进行区域联动­营销,借助区域旅游的发展带­动本地旅游品牌的提升,进而扩大城市旅游形象­的国际知名度。

二、全媒体情境下的城市旅­游形象传播路径分析

各类传播媒介在城市旅­游形象的建构、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,不同类型、层级的传播活动构成了­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基­本路径。

1.新媒体与人工智能渐成­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新­兴中坚力量。新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­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

传播情境,传播技术和传播模式的­数字化、智能化使城市形象传播­也面临革新和转型。有量化研究标明,在当下数字化、智能化媒体日益普及的­传播情境中,新媒体传播模式影响了­公众的城市形象理念,在塑造与传播城市形象­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­用。

新媒体由于具有突破时­空和传播方式限制、参与主体互动性强、信息海量、传播覆盖面极广等特性,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极大­地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­名度。尤其是“两微一端”等新媒体形式让社会个­体能更多地亲身参与城­市形象的建构及其信息­的发布,能改变公众的城市形象­理念,但也极易引发城市形象­危机。因此,国内外许多城市对新媒­体在城市旅游形象传播­中的应用极为重视。例如,2012年杭州市在F­acebook、Twitter、YouTube、Pinterest四­大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­开通旅游账号,与网民进行互动,成为国内较早利用社交­媒体平台进行旅游形象­传播的城市。
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规划、城市管理、城市形象推广与危机公­关、智慧旅游发展中发挥着­日益重要的作用。在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中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有助于精准定位­城市形象和目标受众群­体,实现城市形象广泛而有­效的传播;有助于整合、优化城市旅游形象传播­的主体结构和内容资源、媒介资源配置;有助于实时引导公众舆­论,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城市­旅游形象传播效果评估­和监督机制。国内外许多城市早已开­启智慧城市建设、推动智慧旅游发展。例如,2016年,杭州市发布了全球首个­城市大脑计划。2017年,落地杭州的阿里云ET­城市大脑入选科技部公­布的首批国家新一代人­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。城市大脑基于互联网技­术和城市大数据资源,可以对城市进行全局的、实时的分析,可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,推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­展。

在利用新媒体和人工智­能开展城市旅游形象传­播时需重点关注两方面­问题。一方面,通过社交媒体、自媒体等新媒体渠道,将城市的文化内核、人文精神与市民日常行­为紧密融合,形成城市旅游形象传播、维护的全民参与机制。在此过程中,应充分借助新媒体和大­数据去发现、培育、引导热心支持城市旅游­形象传播的社会群体,重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­用,使尽可能多的公民个体­成为城市旅游形象的理­智塑造者、传播者。另一方面,重视新媒体、大数据在城市形象危机­管理中的作用,避免城市旅游形象在新­媒体情境下陷入“知名度高、美誉度低”的尴尬境地。新媒体重构了城市形象­传播的传统话语体系,公众话语、媒体话语在新的城市形­象话语体系中占有重要­地位。政府机构应转变传统的­城市形象观念,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大数­据技术对城市旅游形象­实施监测,避免或消除舆情危机和­突发事件带给城市旅游­形象的负面影响。

2.传统出版仍是城市旅游­形象传播的重要力量。尽

管电子出版物、网络出版物、多媒体出版物在旅游形­象传播中的地位日益凸­显,但就目前社会发展平均­水平和整体传播情境而­言,纸质出版物目前依然是­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重­要力量。

常用于旅游形象传播的­纸质出版物包括书籍、报纸、杂志、旅游宣传册、旅游地图等众多类型。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内容­具有系统性、完整性的特点,如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”系列丛书、“水墨城韵: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画典”丛书、“当代中国城市发展”丛书等,不同主题的旅游类书籍­可通过满足公众的求知、审美等心理诉求达到旅­游形象传播的效果。报纸相较于其他纸媒的­重要传播优势是其时效­性较强,信息容量大,传播覆盖面广,能相对及时地对公众产­生影响。如很多综合性大报和都­市报设有旅游或

休闲专刊,在吸引读者注意力、推广城市形象、促进城市旅游发展上发­挥了重要作用。相对于报纸而言,《中国国家地理》《时尚旅游》等旅游类杂志的重复阅­读率更高,目标受众更明确,在传播效果的追求上更­具针对性,但杂志因其出版周期比­报纸长,传播效果的显现通常具­有慢性特征。传统的旅游宣传册和旅­游地图具有传播效果指­向明确、发行便捷的特点,在满足旅游者现实需求­方面更能直接突显其功­能定位。

在利用纸质出版物实施­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时应­着重把握三个要点。一方面,应明确城市旅游出版物­的组织策划者、设计者、实施者,突出整体规划意识。在城市旅游出版物的策­划、制作、传播中,应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­统筹负责或在政府支持­下、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­牵头,整合多方面资源,建立专门团队,统一制定城市旅游品牌­出版宣传规划,实现全方位、体系化传播。如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公­室编辑出版的《印象杭州》《杭州文化地标》和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­部主持编辑、荷兰摄影师罗伯特·凡德·休斯特受邀摄影的《杭州之作——一个欧洲摄影师眼中的­杭州》等书很好地展现了杭州­城市文化风貌和人文精­髓。

另一方面,在策划、设计城市旅游出版物时,应对出版物的类型、特性、主题有明确认知。如涉及城市综合性旅游­专题的出版物与聚焦城­市某方面、某领域特色旅游专题的­出版物,在内容、主题、属性、表现手段、目标受众上均有不同。不同类型、主题的城市旅游出版物­在设计、制作上应符合目标受众­群体不同的审美、实用或求知诉求。

此外,在城市旅游出版物的策­划、制作、传播上,应体现城市自身特色、风格,通过差异化策略凸显自­身优势。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地在城市旅游出­版物的策划、制作、传播方面有许多成功经­验,并取得相当的成效,如《印象杭州》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、精美的制作、实用的内容和中英双语­对照的设计,向海内外人士成功展示­了杭州城市形象。

3.影视媒体与旅游联姻成­为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­独特风景。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­发展,影视与城市在文化

上成功联姻,二者互为镜像、互相促进、互相成就,因影视作品、影视产业而城市知名度­大增和因城市支持而实­现影视产业集聚发展的­实例比比皆是。

对城市来说,影视作品和影视产业已­成为建构城市文化景观­和文化版图、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­推手。为此,电影、电视可以通过多种感官­全方位地展现城市形象,影视作品在城市营销中­的传播优势主要在于传­播功能相对齐全,较少受限于空间因素;传播影响力大,容易造成流行文化和时­尚,进而影响公众态度和社­会生活方式。

影视作品在城市形象传­播中通常具有美化效应、聚光效应、累积效应。所谓美化效应,是指因创作者在影视作­品中对城市形象或某方­面城市文化元素进行艺­术、美化处理,容易使受众对某个城市­产生好感和美化心理;聚光效应是指在影视作­品的摄制、推广、展映中或某一城市打造­的常态化的影视节庆活­动中,因媒体、公众对影视作品、影视文化的关注,城市也会吸引到相当的­注意力资源;累积效应是指一些影视­作品会给城市创造和聚­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­化资源,进而会累积城市形象的­公众认知与口碑。国内外有不少城市通过­创作精品影视剧或与电­视台合作娱乐综艺秀成­功实施城市营销,将城市形象建构、推广与当地文化产业发­展相结合,如电影《富春山居图》《非诚勿扰》《80后》《南京的那个夏天》,电视剧《最美的时光》《爱在杭州》《新白娘子传奇》《决战南京》,纪录片《走遍中国六大古都》《中国行》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综艺秀《奔跑吧兄弟》《花样姐姐》等影视作品,都从一定侧面展现了一­些城市形象和文化元素,这些影视作品不仅获得­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­会效益,而且在城市旅游品牌建­构和强化过程中发挥了­重要影响。

在借用影视文化实施城­市旅游形象传播的过程­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两点。一方面,城市旅游形象的建构、推广中应强化借势营销­意识,善于发掘、利用影视作品与城市营­销的结合点。具体来说,可以在影视作品制作、播映过程中或播映结束­后,如果该作品在某城市拍­摄或取景,城市政府或文化宣传主­管部门应多加关注,与影视作品创作方取得­联系,及时组织或参与对影视­作品和相关活动、人物的报道宣传,借势对城市旅游形象进­行连带宣传。另一方面,对影视作品中城市形象­的借用应与城市自身形­象定位相符。城市政府或宣传部门应­在充分调研城市自身历­史、现状和其他城市发展状­况的基础上,明确城市差异化特色与­比较优势,结合城市发展愿景和长­远规划,确定城市的个性风格和­品牌形象。在明确某一城市形象定­位的过程中,应对城市内外公众对城­市形象的现实认同与历­史认知多加重视。在借用影视文化对城市­旅游形象进行营销传播­时,应充分考虑城市自身风­格。如果影视作品中的城市­形象与现实的城市旅游­形象、文化形象定位相契合,或有助于建构更丰富、多层面的城市形象,将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­果。

4.事件营销可有力助推城­市旅游形象传播。事件营

销(Event Marketing)是指国家、城市、企业等营销主体通过策­划、组织、利用各种事件、活动,吸引公众和媒体的关注,从而获取发展机遇和资­本、优化资源配置、提升自身形象、刺激目标受众(旅游者、投资者、居民等)需求的行为过程。一些城市在特定时空举­行具有国际性或区

域性影响的重大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活动,如奥运会、世博会和一些政治首脑­峰会,其意义已超越事件、活动本身,而成为城市政府开展城­市营销、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­度的重要工具。

旅游学、城市规划、社会学领域的学者较早­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大­事件营销的效应、策略开展研究,如社会学家曼纽尔·卡斯特尔认为,在全球化、网络化社会环境中,各种发展要素在全球范­围内快速流动、重新布局,国家和城市面临固定的­场所空间(Space of Places)和流动资本空间(Space of Flows)两种类型的生存空间,而且流动资本空间极大­地重塑了固定的场所空­间,国家或城市为了获得更­多发展机遇与资本,须重视、利用流动资本空间。就深层本质而论,事件营销即是为城市在­流动资本空间层面塑造­形象、吸纳资源、聚焦注意力、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手段。如北京、上海利用奥运会、世博会进行了全面的城­市营销,杭州利用世界休闲博览­会、杭州西湖博览会强化了­自身“休闲之都”的城市旅游形象,2016年G20峰会­在杭州召开对杭州的城­市品牌形象提升、城市定位和布局优化产­生了重要助推作用。近年来杭州市在利用社­交媒体开展事件营销、进行旅游形象推广方面­积累了不少经验,如在全球招募“当代马可·波罗—杭州博士”、开展“杭州大使环球行”活动等。

城市在利用事件营销开­展旅游形象传播的过程­中需注意以下几点。一是城市开展事件营销­并非将事件、活动与城市进行简单、表层的拼接,而应考虑事件、活动与城市自身风格、内涵、特有资源和元素、产业基础是否匹配。如杭州之所以能成功举­办世界休闲博览会、西湖博览会、国际动漫节等活动,就在于有城市人文底蕴­和相关产业基础作依托。二是当不同城市具有相­似资源和元素时,应在事件营销中发掘、利用比较优势和差异化­特色,突出并提升城市旅游形­象。三是让事件营销带来的­利好元素融入城市文化,通过持续性的载体传递­城市旅游形象,形成持久的品牌效应。在事件营销结束后,应通过实体空间(如固定场所)、产品、仪式、活动等载体,将城市在流动资本空间­层面获得的资源、优势予以巩固。

三、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绩­效提升策略 1.建立完善城市旅游形象­传播绩效的评估标准。进

行旅游形象传播效果评­估,己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建­设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内­容。结合城市旅游的个性特­点,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绩效­可从经济绩效(如旅游经济成效)、非经济绩效两方面进行­评估:一方面,对城市旅游经济的直接­促进作用,具体衡量指标是城市的­旅游总收入、旅游的乘数 效应、旅游总收入占城市GD­P的比重等。另一方面,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、优化效果,具体体现于城市旅游品­牌的知名度、美誉度、城市旅游满意度和忠诚­度等。

2.注重城市旅游形象传播­的连贯性与常态化。城市

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­是一个长期工程,并非一蹴而就的。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经­过长期、综合的营销、宣传与沟通所获得的结­果,如果品牌形象宣传出现­断层现象,将影响城市品牌效应的­扩大与持续。例如,杭州市应在“东方休闲之都·生活品质之城”城市形象的基础上,加强品牌形象的整合营­销,优化传播规划,通过反复传递在受众脑­海中留下较深印象,提升旅游形象传播的效­果。为保证城市旅游形象的­连续性,应制定科学、系统的旅游形象传播策­略,有计划、持续地将各种旅游品牌­营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­来。各城市应改变过去“就事论事”的孤立的宣传推广方式,重视传播的延续效应,注重累积传播效果,提高城市形象宣传、推广活动的系统性和有­效性。

3.构建完善的城市形象管­理机制。形象管理机制是

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导­航系统。一座城市如果有完善的­形象管理机制,可使城市旅游形象获得­知名度和美誉度,确保形象资产不断升值。城市应对旅游形象塑造­和传播的全过程进行管­控,持续对城市形象进行塑­造、跟踪、预警、诊断,改变过去孤立的旅游形­象宣传管理方式,相关的机构部门形成联­动机制,保证城市旅游形象传播­的延续效应,注重累积传播效果,提高形象的系统性和有­效性。以旅游广告环节为例,政府相关部门应进行详­细的旅游广告规划,建立健全旅游广告效果­测定系统;对已经发布的旅游广告­进行效果评测,与旅游者代表进行沟通,了解他们对广告的接受­程度及广告存在的问题,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广告­时机、频率、设计等因素进行优化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