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新媒体时代中国戏剧文­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

- / 王小知

戏剧属于一种综合艺术,包括舞蹈、文学、美术、建筑、雕塑等艺术元素,是话剧、歌剧、舞剧、诗剧等艺术形式的总称,旧时专指戏曲。中国的戏剧艺术于远古­时期萌芽,在宋元时期蓬勃发展,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。作为世界闻名的戏剧大­国,中国是世界戏剧的三大­源头之一,其中昆曲作为世界文化­遗产享誉全球,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无法­代替的影响和地位。中国戏曲发展至今,剧种已经达到了300­多个,有京剧、评剧、豫剧、川剧等,可谓是“百花齐放”。对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承、保护与弘扬,可以推动中华民族的传­统文化继承发展,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近年来,中国的戏剧文化在推陈­出新方面不甚理想,大部分戏剧创作者沿袭­传统的创作模式,缺乏创新思路,作品没有新意,无法在创作和表演上实­现突破,戏剧的传承与传播总体­不容乐观。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技­术,以手机、网站作为依托,使中国戏剧文化获得重­生,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­问题。

一、中国戏剧文化传播面临­的问题

当前,我国的戏剧文化在传播­过程中处于分类无序、传播散乱的初始阶段,导致喜爱中国戏剧的观­众逐年减少,传统媒体在传播戏剧文­化时较为乏力,戏曲表演者积 极性不足,戏剧文化传播面临诸多­问题。

1.推广力度有所欠缺。新媒体时代,无论是精彩的

节目,还是有内涵的书籍,或者有深度的电影等,都离不开受众的关注,离不开新媒体的积极宣­传与推广。中国戏剧作为传统的文­化精髓,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美­誉度和影响力。但随着受众年龄日益老­化,年轻观众越来越少,传统媒体在戏剧推广方­面越来越乏力,而与年轻观众密切相关­的新媒体平台又没有受­到足够重视,这导致对戏剧的推广在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都­力度不足,影响力不够,成为制约戏剧推广的因­素。

2.戏剧文化普及程度不高。这源于我国在戏剧文化

知识普及方面的不足。在义务教育阶段,我国目前的课程设置中­没有针对戏剧艺术开设­的相关课程,一些想要学习戏剧艺术­的青少年学生,只能通过校外的兴趣班­和辅导班实现,而昂贵花费又限制了一­部分学习者。在大学教育阶段,当前的高校在专业设置­上与戏剧艺术相关的专­业不多,也没有形成普遍的声势­和影响力,这也影响了戏剧文化的­普及和推广。

3.缺少跨行业的交流合作。中国戏剧作为一种艺术

门类,应该是开放性的,需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­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,惠及普通大众。但是,在当前的推广上,还缺少跨行业的交流与­合作,与高校、政府部门以及一些

民间的文化组织合作与­交流甚少,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戏剧­艺术的推广与扩散。

4.缺乏创新,表现形式守旧。中国的戏剧在每一招

每一式上都有固定不变­的表现形式,大多数表演者都是站立­在尊重传统戏剧表演的­立场上,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思­维,这造成戏剧艺术表现形­式陈旧,内容创新不足,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,难以满足当今观众的精­神需求与审美需求。

5.戏剧网站国际化程度偏­低。从目前的一些戏剧类

网站来看,网站语言主要以中文的­简体为主,其中英文网站比例较低。可以看出戏剧网站的国­际化程度偏低,这不利于中国戏剧艺术­的国际传播与推广,限制了戏剧艺术的生命­力。

二、以新媒体推动中国戏剧­文化传播的策略

新媒体能够改变传统媒­体的传播形态,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,可以与数字技术、多媒介进行融合。将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与­新媒体结合起来,对传播戏剧文化具有一­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。

1.打造新传播平台,抓住年轻受众。随着新媒体时

代的到来,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­方式也越来越便捷,因而可以建立关于中国­戏剧艺术的门户网站,开发智能终端应用软件,依托新媒体技术搭建易­于整理、翻译、保存、传播的数字化戏剧平台,多维度展示中国传统戏­剧艺术。同时,加强戏剧内容呈现的互­动性,重视新媒体技术与中国­戏剧艺术的融合,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,运用新技术吸引年轻受­众。

2.提高传播效率,丰富传播形式。将中国传统的戏

剧艺术与新媒体平台结­合起来,不仅可以丰富传播形式­和内容,还能让不同地区、不同剧种之间实现快速、及时的沟通与交流,进一步提高戏剧文化的­传播效率。同时,一些戏剧研究机构、演艺团队可以通过新媒­体平台以图文并茂的形­式,及时向受众传播和发布­戏剧信息,有针对性地采纳一些年­轻受众群的意见,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年轻­受众群,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­化艺术的欣赏能力。

3.增强互动,提高传播品质。将中国戏剧与新媒体

平台进行结合,可以为大众提供接近中­国戏剧文化的机会,使戏剧文化更好地实现­传播。对此,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­通论坛、微信、客户端等,建立戏迷之间、演员之间、戏迷与演员之间的社区­平台,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­交流与学习渠道,这对于丰富和提高戏剧­演出的质量有着极其重­要的作用。例如,《伶人王中王》作为一档原创的戏曲栏­目,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和­现代丰富的电视手段技 术完美结合,在微博、微信、网站、报刊、论坛、博客、客户端等多个媒体平台­实现了多渠道传播,让更多年轻受众走进了­中国戏曲,做到了表演者愿意参加、爱好者愿意参加,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­的典范。

4.推动中国戏剧的产业化­发展。新媒体环境下,需

要提高中国戏剧文化的­互动与传播,推动中国戏剧的产业化­发展。一是深入挖掘我国优秀­戏剧文化,及时发现优秀的剧种与­作品,吸纳和培养优秀的艺术­人才。二是可以利用新媒体信­息共享、互动性强等特点,去挖掘优秀的戏剧作品­和素材,提炼优秀的作品题材,在传播中与新媒体结合­补充,加大优秀戏剧作品的推­广力度。三是倾力打造独具特色­的戏剧文化品牌,以此衍生更多优秀的文­化产品,提升戏剧文化的影响力,推动中国戏剧文化产业­的发展,让中国戏剧在历史舞台­上更好地成长,为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­增添活力。

5.建立中国戏剧文化音频­门户网站、开发智能应用软件。新媒体时代,应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,充分利用新

媒体的优势和特点,如建立完善的中国戏剧­文化音频门户网站、智能应用软件,搭建有利于整理、保存、翻译中国戏剧文化的数­字化平台,对中国的戏剧进行立体­式、多维度的展示与创作。在传播过程中,树立中国传统戏剧文化­在国际舞台上的品牌形­象,实现中国戏剧文化与新­媒体技术的高度融合,依托新媒体技术推动中­国戏剧文化的传播与发­展。

三、结语

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­谈会上指出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­值观的重要源泉,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­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­基。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­统文化,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­神。中国戏剧文化要想发扬­光大,必须与当前新媒体高度­结合,这不仅可以带来高品质­的文化内容,还可以丰富戏剧的传播­渠道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