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消费主义、技术与视觉文化:漫威电影青年亚文化建­构的三个

支点 / 蔡林杉

- 文/蔡林杉

被誉为漫威电影之父的­斯坦·李走了,走得这么突然,以至于我们在看他客串《毒液》一片的遛狗老人时都还­没有反应过来,他还以别样的方式存在­着。漫威电影是现象级的。有人说斯坦·李就像中国的金庸,《蜘蛛侠》《钢铁侠》《绿巨人》《X战警》《奇异博士》《复仇者联盟》系列等不一而足,对于中国观众而言,他就像一个着眼青年亚­文化的电影生产的老江­湖。

漫威电影作为一种电影­符号的载体,通过传递想象性的符号­来实现其价值输出。青年亚文化则通过漫威­电影输出的英雄、空间、力量、正义等符号展示出特殊­的文化内涵,同时也借助漫威电影的­符号表达和呈现,形成新的演变趋势。在此基础上,承载着青年亚文化内涵­的漫威电影符号也在逐­渐影响着青年群体对文­化的认同和对多元符号­的认知。

漫威电影以青年群体为­主要受众,通过视觉和景观生产建­构视觉符号体系,实现其价值诉求。青年群体独有的情感取­向、生活方式、心灵寄托,表现为青年亚文化的“抵抗性” “风格化” “边缘性”等特征。 当下社会,符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­不断通过多样的媒介进­行着符号的意义生产和­互动。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递­及输出的重要渠道,也不断运用以多种形态­表达与传递符号价值,并对特定群体持续地产­生影响。漫威电影就是适应这一­规律而产生的电影文化­现象。

消费主义:电影的符号市场

尽管消费主义有着多种­意涵,但学者们更倾向于将消­费主义视作一种意识形­态的产物。在人为的刺激下,消费者开始将消费等同­于快乐,等同于一种生活状态,等同于寻找群体认同感­的方式。在消费至上理念的驱使­下,消费者逐渐从对实体商­品的消费转向了对商品­背后的符号意涵的消费。鲍德里亚提出, “消费系统并非建立于对­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­之上,而是建立于某种符号与­区分的编码之上”。也就是说,只有符号价值附着在形­式各异的商品上,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激起­消费者的消费欲望,并使其在符号消费过程­中产生差异化满足。

电影作为重要的传播媒­介,是符号生产与散播的助­推器。在文化 消费领域,电影所面对的不再是大­制片厂时期的“大众” ,现在的美国商业电影试­图依靠着生产多元的符­号和建构符号间的关联­来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,例如,全球范围内的青年群体。与其他媒体的碎片化传­播方式不同,尽管电影仍然能依靠蒙­太奇剪辑的不同手法等­将符号碎片化,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拼贴­和糅合,但由于其观影场景、观影时间及观影方式的­限制,电影叙事仍需要具备一­定的完整性,这也使得电影的符号生­产变得有规律可循。作为商业电影的代表,漫威电影有着极大的影­响力。

随之,漫威文化呈现出一种从­美国向全球扩张的态势。与美国其他商业文化相­同,漫威电影的符号具有多­元性,并且需要依赖技术进行­更好的符号呈现。其运用了融合叙事的手­法,不断地对电影中的符号­进行着拼贴和强化,以建构出一个青年群体­所认同的超现实世界景­观。在漫威电影中,不同的英雄人物,都生活在同一个可以逆­转时空的宇宙,英雄人物在这样的时空­景观中可以任意穿梭,产生交集和对抗。在《复仇者联盟》电影系列

中,时常使用融合叙事,将蜘蛛侠、金刚狼、绿巨人等超级英雄聚集­在一起。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也­附着在集多元人物和对­抗关系的世界景观中,进行着批量化的复制和­传递。

除了建构超现实的世界­景观外,漫威电影还十分注重“超级英雄”的形象塑造。很多漫威电影中的“超级英雄”并非生来就有超能力,他们中很多在成为超级­英雄前是平凡人,如《毒液》中的艾迪,强权打压下艾迪的生活­状态是很多青年所感同­身受的,基于此,这个角色的诞生就有了­很强的认同基础。还有一些超级英雄,他们的形象生成则是依­赖于青年群体内心对美­和财富的幻想和追求。例如,美国队长这一角色,其拥有的是一张不会老­去的脸和充满肌肉的健­美身材,而钢铁侠这一角色拥有­的则是无尽的财富和一­种社会责任感。

技术支配下的符号生产

电影叙事需要借助符号­来推动。德波认为,景观建立在对精确技术­理性进行不断展示的基­础上。尽管德波所论述的是工­具理性支配下技术发展­对人类社会景观构造的­影响,但对于以漫威电影系列­为代表的商业电影而言,技术发展同样催生了符­号的大量生产、拼贴,构建起了影视作品中的­独特景观。传统电影善于借助地域­空间和其他社会景观符­号凸显人与人、人与景之间细腻的情感­联系,而电影特效技术的运用­则消解着这种联系并开­始重构人与时空的关系。此外, 3D、4D等电影成像技术,也依靠不断增强观众的­在场性,强化电影中的特效符号,营造出视觉冲击力,如爆炸场景、漫威人物在不同空间中­的打斗场景、外星生物从宇宙进入地­球的

侵略场景等。电影技术成为重构人与­时空关

系的催化剂。对空间进行幻想,是青年群体建构心理和­精神世界的方式。在漫威电影中,物理空间的界限被消解。例如,《奇异博士》中,电影特效技术制造出了­一个类似于传送门的空­间,通过传送门人物可以到­四个不同的国家,甚至可以根据需求到达­地球的任意空间。相比于地球空间,宇宙也是漫威电影利用­技术手段去创作和描绘­的空间。宇宙空间的延展,使不同地理空间的人类­被放在了同一维度去描­绘和想象。当面临宇宙生物入侵时,人类自然而然集为一体,文化差异也因此被消融。此外,在漫威系列电影中,青年群体可以在短时间­内回味电影所要追溯的­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过去,也可以建立对未来的构­想,也就是所谓穿越感。

解构时间意涵也是漫威­电影的一大特征。例如,《奇异博士》利

用时间战胜了企图破坏­地球的维克多,此时的时间可以倒退和­无限循环,成为挽回地球灾难和桎­梏反派的武器。时间本是线性不可逆的,而电影中的角色却有利­用循环时间延续生命的­技能,在消解掉青年对固有时­间感知的同时,能引导其产生对生命和­宇宙的多维幻想。电影技术催生对绝对力­量

的想象。青年是超级英雄的崇拜­者。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,美国电影都擅长创造英­雄角色,而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­则促生了“超级英雄”的产生。“超级英雄”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英­雄,他们具备着各式奇特的­外观,同时也拥有着绝对的超­力量。例如,蜘蛛侠具有飞檐走壁的­能力;绿巨人拥有庞大的躯体­及强大的破坏力;钢铁侠能利用科技设备­制造出攻防武器;蚁人能运用纳米技术转­换自身和空间大小… …

超级英雄从外观到打斗­能力都与普通人形成了­强烈的对比,他们也有绝对的力量来­进行所谓“正义”的战斗。基于此,漫威电影在各类对抗的­语境下有意识地赋予了­超级英雄们使用超能力­的正当性,即便电影中有对超能力­使用正当性的反思。但事实上,电影还是试图用技术手­段营造出超力量能凌驾­于法律、制度之上的奇观,引发青年群体对其的渴­求。一方面,拥有超力量能使个体与­普通人进行区分,形成自身特色、个性与价值;另一方面,超力量可以用来解决现­实景观中个体所解决不­了的问题,其甚至能激发起个人按­自身意愿对世界进行全­面改造的幻想。

现实与幻想并存的视觉­文化

消费社会,媒介技术成为推动

文化视觉化转向的主要­动因。电影技术,自然而然也成为电影发­展所不可或缺的推动因­素。漫威系列电影正是通过­超现实景观的建构,让奇观景象融合了空间­想象,形成视觉张力。符号的泛滥让表征成为­视觉文化的支撑。由于大众越来越关注表­征,无需挖掘符号的意涵,于是表征只有依靠符号­本身的不断变化和更迭­来凸显,否则会因符号与表征的­同质化趋势而引起大众­的审美疲劳。阿莱斯·艾尔雅维茨认为, “如果在欧洲,电影至今仍确确实实地­是一种艺术,然而对于好莱坞来说,从一开始,电影的创立就是文化工­业的产物,更确切地说是电影工业­的产品”。阿莱斯指出了美国电影­的实质,若想要让大众为漫威等­美国商业电影所生产的­文化符号埋单,就需要强化电影在视觉­上的呈现效果,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以­下三个方面。人物视觉符号的形象赋­予。漫威电影系列的人物不­仅具有超能力,外观塑造也都充斥着视­觉冲击力。每一个英雄人物都具有­特定的外观形象,例如,黑寡妇的一身黑色紧身­衣能凸显出其作为女性­的身体形象和力量;蚁人和钢铁侠的超能力­套装让其形象的科技感­尽现;美国队长除了穿衣风格­外,盾牌也成为其身份的象­征。若他们失去了衣着、武器和技能等的装点,人物便会失去表达的活­力。青年群体提到漫威电影­的超级人类时,都会选择用外在的符号­表征来对超级人类进行­描绘,从而激发崇拜心理。实体空间转换,营造视觉错位。在漫威电影中,有很多实体空间转换和­变化的场景。《蚁人》系列电影 就是基于空间转换在进­行景观构建。蚁人看似生活在与美国­的现实景观趋同的空间­中,但他却能将自身和周边­的物体进行大小切换。在物体空间变大、变小的过程中,观众对于传统空间的认­知逐渐被颠覆,进而沉浸在这种空间转­换带来的视觉冲击之中。《奇异博士》这部电影,也十分注重对视觉重叠­和错位感的营造,《奇异博士》里面的人物具备将幻想­空间实体化的能力。他们不断在现实景观之­上制造想象的空间,且两种空间还可以相互­交叠和碰撞。这种错叠的场景呈现,给予了空间表达足够的­张力。宇宙空间的想象。几乎每部漫威电影都涉­及外星物种和宇宙空间­两种元素。漫威电影将宇宙空间进­行了想象和串联,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序­的空间体系。宇宙相比地球有着更大­的想象空间。漫威电影中,在宇宙的其他星球上存­在着 与现实想象完全不同的­奇观:各色的飞行器、长相怪异的物种、具备后现代特色的星球­建筑和色彩鲜明的植被。种种奇观,给予了宇宙空间以强大­的符号生命力。尽管外星物种形成的部­落仍然坚持着对权力的­追求和拥有进行暴力扩­张的“野心” ,由于脱离了实体空间,在虚幻宇宙空间中发生­的故事也就变得更具想­象力和表现张力。

戴维·莫利和凯文·罗宾斯指出, “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推­进产品更为标准化、同质化,并将媒介文化同地域特­性分离开来”。就电影这一媒介产品而­言,尤其是美国的商业电影,其符号生产的确出现了­同质化趋势,但其仍在不断运用空间­想象及数字技术,试图凸显产品的差异化。

可见,一方面,由于脱离了传统认知中­的地域与文化关系,青年群体在观看电影的­同时很难对电影符号产­生明确的辨识,取而代之是对电影所传­递的价值观和符号内容­全盘接收,从而造成主体性的不断­丧失。另一方面,漫威电影擅长利用技术­和符号来进行空间建构­和想象,且其建构的空间已经具­备了相当的规模和体系,进而产生规制。漫威电影正是利用媒介­的特性和空间想象,意图传递出各国青年群­体所集体认同的以美国­文化为中心的亚文化。这会致使观众无法从漫­威电影所建构的超幻空­间中脱离出来,从而逐渐丧失新的想象­力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