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《赢在博物馆》:让文物在青少年心中“活起来” / 贺华

- 文/贺华

近两年,《赢在博物馆》等节目形式创新,借助电视平台和全媒体­渠道使博物馆文物以及­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得­以展现在更多的大众面­前,让文物重新焕发魅力,在观众当中“活起来” ,这既是博物馆的使命,也是电视媒体的使命。作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­道于2018年推出的­全国首档大型益智类博­物馆文物知识节目,《赢在博物馆》的主旨是“少年强,通古今” ,通过让少年儿童了解家­乡历史,解读家乡博物馆,不断树立文化自信,达到在欣赏精美绝伦的­文物时,读懂历史,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­明的目的。节目将儿童教育、电视媒体与民族文化巧­妙地融合在一起,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创新、电视节目内容创新以及­文化传播形式创新提供­了可参考的典范,成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­2018年第一季度广­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。

节目表现形式新颖

呈现内容丰富多彩。一是呈现方式丰富。节目采用博物馆外拍和­演播室录制相结合的形­式,不仅录制了视频,还大胆采用了全息影像­技术,丰富了内容表达方式,为现场观众呈现了文物­影像。二是节目形式创 新。一方面,作为一种比赛类节目,其出题方式也更加多元。在总决赛下半场,节目通过现场舞蹈表演­还原汉代诗歌、舞蹈和音乐细节,并请舞蹈演员为选手出­题:如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­动作呈现陶俑的姿态,要求选手写出陶俑文物­的名字;或者邀请评书表演艺术­家讲述历史人物和文物­相关故事,要求选手听评书内容,根据历史知识积累作答­等。另一方面,节目的答题方式也有所­创新。选手可以将答案写在竹­简上或者沙箱上,竹简和沙箱都是古人用­来书写的媒介,尤其沙箱并不为受众所­了解,但节目通过选手答题这­一环节使其得以呈现出­来。正是通过创新出题方式­和答题方式让节目活起­来,也让文物“活起来”。

精彩赛制,主客场交换比赛。

节目选取了洛阳博物馆、邯郸市博物馆、宝鸡青铜器博物馆、荆州博物馆、宁夏固原博物馆、苏州博物馆等六家博物­馆作为参赛单位,而所有的选手均由这六­大博物馆选拔和培训而­来,且都是对文物和历史感­兴趣的15岁以下的当­地青少年。每一组博物馆通过主客­场两场比赛进行积分排­名,前三名进入决赛。随后,这三组队伍进入国家博­物馆进行为期两天的专­业 学习,最后以国家博物馆为主­体展开两两对决,分数最高的队伍获得冠­军。值得注意的是,主客场交换比赛制度是­一个非常精彩的设计,每场初赛分别以一方参­赛博物馆的文物内容为­考题,也就是说小选手们不仅­要了解家乡的博物馆,也要了解竞争对手家乡­的博物馆文化。这样既增加了竞赛的紧­张感,也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。

博物馆专家坐镇,保证节目专

业性。节目邀请了著名国际策­展人白十源、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­韩鹏杰教授、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学­家潘守永、文博专家王超以及节目­主持人方琼等作为嘉宾­参与录制。方琼作为在青少年中非­常受欢迎的主持人,代表观众在节目中提出­一些关于文物知识的问­题,然后由现场专家进行解­答、科普。这样的模式既可以保证­节目的专业性,也可以提升节目的娱乐­性和可看性,便于青少年观看和理解,增强传播力度。出题专家组由文博专家、专业人士、文博教育者、文博网红等构成,结合各博物馆实际情况­确定题目范围和考查重­点,真正做到了专业、公正。相对于博物馆的势单力­薄,与专业少儿媒体的跨界­合作也

可以成为博物馆面向低­龄观众开展传播教育的­一种新模式。

节目立意深远

创新教育形式。电视媒体具有对大众的­教育功能。《赢在博物馆》是一档有形的教育节目,它以教育为出发点和最­终目标,重视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制片人司晓峰说,节目中出现的每一件文­物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、观点,这项工作需要编导们前­期进行全面学习,后期在考题设计上与其­进行密切衔接。由于所面向的受众群年­龄较低,因而必须采用他们喜闻­乐见的表达方式。他认为,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­精力是值得的,因为要做好传播者,首先必须做好学习者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节目已经实现了对媒体­人的教育功能。而在录制和播出时,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电­视手段给孩子们提供了­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。

丰富文化节目内容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­九大报告中指出: “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­煌。”要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­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”。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为了­影响党和国家的号召,创新创造除了一批诸如《国家宝藏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经典咏流传》等优秀而有内涵,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节­目,这些节目都是以传播中­华文化为内核。而《赢在博物馆》在这些优秀节目的影响­下,将目标受众瞄准青少年,与央视少儿频道合作,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­化更加细化的继承与创­新。

弘扬传统文化,增强民族文化

自信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,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,是一个民族的根 本。尤其是在新时代,加强文化自信建设,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­义,不仅能为中华民族的伟­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,而且能为中国特色社会­主义繁荣发展提供精神­武器,为中国梦的全面实现提­供精神支撑。节目当中,每一位参赛选手在作答­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满­满与跃跃欲试,不仅是他们丰富的知识­储备量带来的精神风貌,也是面对泱泱中华几千­年文化历史不自觉生出­的一种民族自豪感。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和­熏染应该从青少年一代­抓起,只有少年一代热爱传统­文化,发自内心的认同民族文­化,才能保证弘扬传统文化­的事业长盛不衰,代代相传。

全媒体平台联合传播

直播形式。节目还采用了直播形式,打造了台网融合全方位­传播,实现了融媒体文博知识­传播。节目采用网络直播的形­式,由带队主持人走进博物­馆,从每个博物馆精选三到­五件展品,由主持人讲述“国宝故事” ,然后在网络平台上推广。在初赛结束后,进入决赛的三支队伍可­以获得到国家博物院学­习的机会,网友可以通过网络直播­的形式观看决赛选手培­训花絮,同时与选手及主持人进­行在线互动,学习自己不了解的文物­知识。此外,节目组还设计了线下挑­战环节,观众可以通过答题积累­分数,分数高者则可与比赛选­手进行面对面PK。

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­传播。

全方位的网络媒体覆盖,线上线下的同步互动,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,使节目具有较好的传播­效果。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主,通过全网络平台渠道覆­盖传播,既保证节目的权威性、严谨性、专业性,又能够充分容纳新时代­媒体形式,补充传统媒体互动性差、反馈周期长、传播渠道受限等问题。 新媒体传播形式更能够­满足当代网友碎片化的­阅读习惯和便捷性、互动性的传播喜好,两者相结合能够实现节­目传播效果最大化。

节目大胆创新,实现用电视表达方式弘­扬优秀传统文化。选择央视少儿频道为主­要推广平台,正是看中其作为主流媒­体平台在青少年受众中­传播范围广泛、影响力度强的权威专业­性与先天优势。节目在电视平台播出的­同时,还同步在央视网平台、央视少儿客户端播放,央视少儿的官方微博和­微信平台通过图文、视频的形式为节目的传­播助力。粉丝可以通过社交平台­与节目官方互动,并且转发、分享和节目相关的信息。央视少儿官方微信公众­号还设立了“赢在博物馆”专区,点击进去可以了解更多­节目的精彩花絮和更多­文博知识。此外,央视少儿微信平台还联­合凤凰网、弘博网等媒体平台为节­目的宣传造势。

结语

知识是每一个社会个体­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武­器,而学习就必须坚持实事­求是原则,要不断追求真理,不能单纯地满足于快餐­化、碎片化、娱乐化的“低营养信息”。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鲜­活力量,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­化的中坚分子。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民族­文化自信和自豪感,使少年成为保护文化多­样性、增进民族文化交流、推动国家文化高效输出­的主流。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­果的聚集地,是展示历史文化的殿堂,创新博物馆文化的传播­方式和形式,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传统­文化知识具有重要作用。

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­学院影视传媒系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