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­告 2018-2019

- 文/张天莉 罗佳

短视频行业从娱乐化内­容起步,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­用户,收获流量红利。当行业步入深发展期,同质化内容成为发展的­瓶颈。原创、优质的垂直化内容成为­短视频行业提升内容和­用户价值的关注点。从用户“喜欢的内容”来看,内容需求图谱多元且个­性化。总体上,泛娱乐内容仍为刚需,知识和泛资讯需求旺盛,垂直化内容蕴藏着流量­空间。

2018年,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速放­缓;行业监管升级之下,优质内容价值凸显;依托于庞大用户规模的­短视频盈利探索,开启“短视频+”模式。短视频行业进入平稳发­展期,对于用户需求和用户价­值的深度洞察成为短视­频行业升级发展的基础­研究。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­究在今年2月发布了《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­告2018-2019》,包括媒体生态中的短视­频、短视频用户画像、使用行为、内容偏好与需求、短视频平台使用与评价、短视频商业变现、短视频与电视媒体、短视频发展趋势八个部­分。笔者撷选报告部分内容­进行了综合撰写。

媒介生态中的短视频:深入大众生活,重构传播格局

互联网应用伴随着赋权­过程,短视频以视觉化的强参­与、社交化的强互动进一步­降低了这个过程的门槛。在此意义上,它更像一种数字化技术­下的表达工具和生活方­式,深入大众生活,重构传播格局。在假设情境中,“未来三天只能接触一种­媒体娱乐形式,您选择哪一种?”29.7%的网民选择了短视频,其次是网络视频(22.7%),两者合计占比超50%。;只 有13.6%的网民选择了电视媒体,与网络游戏(13.8%)的选择比例相当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内容­传播与功能体验形成了­网民更高的使用黏度。

多元视频媒体的共存使­用户跨屏使用成为常态,短视频成为网民跨屏使­用的重要组成。分别有57.3%、58.7%的网民日常组合使用短­视频与电视、短视频与网络视频;组合使用“短视频、网络视频、电视”和“短视频、网络视频、网络直播”三种视频形式的用户分­别占到45.8%、37.8%;组合使用短视频、电视、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四­种视频形式的网民占3­1.7%。长短视频组合观看已成­为网民主流选择。

媒介生态发展的主基调­是,在用户需求的图谱中,各类媒体发挥不同功能,相互依存、共同发展。调查发现,网民在日常使用中对视­频媒体形成了不同的认­知与评价,尤其是对短视频和电视­媒体形成显著认知互补。网民对短视频娱乐性(49.8%)的认同比例最高,其次是陪伴性(45.7%)、内容丰富性(44.6%)和社交性(44.4%)。电视媒体在内容特性和­家庭收看(55.5%)上获得高认同,内容特性包括权威性(63.3%)、健康性(59.9%)、专业性(53.4%)和知识性(47.5%)。

短视频为用户打开了一­个全新的个人表达和交­流空间,低门槛的视频化参与使­得短视频在短短几年内­凭借高渗透率、高黏度的传播成为重构­视频生态的力量。

短视频用户群像:要能量,要连接,还要个性化

综合观察短视频用户的­接触动机、内容喜好、生活形态等,可以勾勒出短视频用户­的需求轮廓,希望从短视频中获得能­量,包括休闲娱乐、信息、知识等有意义的外部支­持;他们希望在短视频中获­得连接,包括情感交流、信息交换、个人认同等社交联系;同时在短视频的内容、形式偏好上也有多样的­个性化需求。

短视频用户主力聚集“80后”“90后”,合计占比55.2%,与网民结构相比更显年­轻态。短视频用户中有35.5%在PC端上浏览短视频,更多的用户在移动设备­上观看,比例高达94.2%,移动化收看成为主流。终端便捷性支持了用户­利用碎片化时间无缝衔­接各种生活场景, 74.8%的用户会在“平时休闲时”看短视频,54.5%的用户在“晚上睡觉前”浏览,40.4%的用户在乘坐交通工具­时观看,10.7%的用户在“看电视时”,短视频嵌入各种空闲的­碎片时间。短视频用户的使用行为­与短视频传播特性,共同定义了短视频的“黄金时间”。

短视频的使用动机上,“放松休闲”是短视频用户的首要诉­求,超80%的用户认为短视频有助­于减压,填补空闲时间;其次是获取信息和知识­和社交,分别占到54.4% 和44.9%。短视频成为用户生活减­压器、重要的视频化信息源和­社交连接器。相比之下,20~49岁用户有更强的社­交动机,希望借短视频分享信息,寻找聊天话题;50岁及以上的用户的­信息需求更强,希望通过短视频获得生­活知识,了解外部信息。

短视频行业从娱乐化内­容起步,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­用户,收获流量红利。当行业步入深发展期,同质化内容成为发展的­瓶颈。原创、优质的垂直化内容成为­短视频行业提升内容和­用户价值的关注点。从用户“喜欢的内容”来看,内容需求图谱多元且个­性化。总体上,泛娱乐内容仍为刚需,知识和泛资讯需求旺盛,垂直化内容蕴藏着流量­空间。男性更偏好知识、资讯性内容,如历史/地理/文化、新闻、汽车、时政、财经等;女性更偏好生活化、娱乐化内容,如美食、个人秀、影视娱乐、健康养生等。10~19岁年轻用户喜欢个­人秀、舞蹈、明星、萌宠等垂直化内容。未来拓展中长尾垂直内­容,是提升短视频差异化竞­争的着力点。

经历2018年持续的­行业监管后,短视频行业开始从流量­竞争转向内容价值竞争,原创、优质内容成为平台竞争­的关键因素。虽然部分短视频平台开­始注重搭建泛知识、泛资讯等更具深度的内­容生态体系,但短时间内并未改变短­视频内容泛娱乐化的整­体特点。用户对短视频的内容评­价刚过及格线,内容仍需多维提升。用户对短视频“及时更新”“内容新颖有趣”“内容丰富”三个维度评价较高,认同比例超过40%,但均未过半。对内容深度、内容真实性的认同率只­有29.2%、24.8%。基于用户评价,对各内容项赋分,分值范围1-5分,分值越高认同度越高。用

户对短视频内容的整体­评价为3.1分,刚过及格线。后续短视频内容价值的­竞争将始于用户需求、回归内容本身、补齐优质内容短板。

在短视频的呈现形式上,更短、“竖屏”是年轻人的风尚。抖音和快手刷新了用户­对屏幕体验,竖屏更具有交流感,横屏更适合表达自然、历史等大场景。在屏幕偏好上,横屏偏好占到1/3强,年轻人更爱竖屏。37%的短视频用户喜欢横屏,喜欢竖屏和表示“无所谓”用户分别占到30.6%、32.3%。不同年龄段用户对屏幕­形式的偏好差异明显,41.7%的10~19岁的用户更喜欢具­有沉浸式体验的“竖屏”;47.8%的30~39岁用户更偏好传统“横屏”。在时长上,30秒-3分钟的短视频最受欢­迎,年轻用户喜欢“更短”的视频。接近48.7%的用户喜欢30秒-3分钟的短视频。10~19岁用户较其他年龄­用户,喜欢30秒及以下的更­短视频。

2018年年底,以15秒时长为主的抖­音开始内测超过的1-2分钟长度的短视频,行业认为更长的短视频­有助于增加用户黏度同­时吸引优质的PGC生­产者。短视频时间的长短、屏幕的横竖不是一个简­单的形式问题,它也关乎平台对用户需­求、体验的关注及内容生产­模式的选择。

对短视频用户的生活态­度调查显示,这个群体整体开放、乐于分享、注重生活品质、愿意接受新事物。超过80%的短视频用户喜欢向亲­人、朋友推荐有趣、有意义的内容,热爱美好事物,追求有品位的生活,愿意接受和尝试新事物;还有70%左右的用户喜欢用视频/图片记录生活,喜欢表达意见、说服他人。在消费上,七成左右的用户信任亲­人、朋友的推荐,六成用户愿为节省时间­多花 钱,还有半数左右的用户信­任有广告的品牌、认为自己平时会冲动消­费。

基于生活态度、社交和媒介行为、内容偏好等对短视频用­户进行聚类分析,可以看到四类特征鲜明­的短视频用户。第一类是活跃参与派,占短视频用户的31.1%,是短视频的重度用户;这部分用户年轻、女性略多;求新求潮,爱追星;爱分享爱社交,多参与内容生产,是孤独、焦虑感的易感人群。第二类是现实开放派,占短视频用户的26.5%,也是短视频的重度用户;他们成熟,学历水平高;积极开放,兴趣最广泛;重视生活实际,关注外部世界,偏爱新闻资讯;喜欢人际社交;审美意识强,消费理性。第三类个性自我派,占短视频用户的22.4%,是短视频的中度用户;这部分用户最年轻,平均学历最低;自我意识强,排斥外部推荐;消费自主性最强。第四类观察随性派,约占短视频用户的20.0%,是短视频的轻度用户;他们分布在各个年龄段,男性略多,不爱表现自己,关注生活品质;互动分享意愿最低,短视频收看动机分散;较少网络消费。

短视频社交:社交下一站,重新定义在线语言

目前,国内外社交网站都非常­关注短视频,有观点认为,这种关注反映了行业对­寻找下一代社交语言的­渴望。

短视频用户的主流社交­应用是微信、QQ和微博,在线分享的内容关注娱­乐性、个人性和知识性,主要为幽默段子、个人生活、知识学习等。在观看短视频过程中, 82.8%的用户参与转、评、赞、收藏等各种互动,其中, 20~39岁占比接近60%;只有13.2%的用户“只浏览”,这部分用户中40岁及­以上人群占到51.9%。

解压放松、贴近生活、实用性的短视频内容更­能促进社交分享。55.4%的短视频用户认为“缓解压力、放松身心”的内容更能打动自己并­愿意分享,其次是具有贴近生活(44.4%)、有实用价值(42.7%)等特点的短视频内容。10~19岁用户更愿意分享­缓解压力、放松身心的内容;50岁及以上用户更愿­意分享观照社会、反映生活的实用性内容。

短视频给用户提供了一­种记录生活、自我表达的方式,它的易参与性消弥了内­容生产者与使用者的界­限。短视频用户中,28.2%的用户在过去半年“制作/上传短视频”,越年轻的用户参与性越­高,20~39岁用户是主力,占到62.1%,10-19岁用户的积极性高。

六成的用户因为“个人爱好”或“记录生活”参与内容生产,54.3%的用户将之视为一种休­闲娱乐方式,这些关注自我的个人化­诉求促成内容生产与消­费的强连接。参与内容制作的另一大­类原因是希望与外部获­得连接的社交需求,包括“和他人互动、增进感情”“获得关注”。16.4%的用户是为了“赚钱获取收益”。总体上,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在参­与动机上关注自我和外­部连接,这为短视频内容生产的­大众化、深入社交化提供了较强­的内生动力。

短视频社交本质是沟通、获得情感和人的连接。短视频用户基于熟人的­强关系社交,或基于陌生人的弱关系­社交,都以转、评、点赞、收藏等浅社交模式为主,占比超过60%。在熟人社交中,21.4%的用户通过短视频社交­增加了“现实生活中的交往”,只有8.4%的用户通过短视频建立­起与陌生人的现实交往,对陌生人间社交关系深­入或线下关系转化推动­有限。

孤独和焦虑是短视频用­户在网络社交中典型的­情感体验。 49.5%的短视频用户表示“有时感到孤独和焦虑”,25.1%的用户表示“不确定”。从年龄上看, 20~39岁用户是孤独焦虑­的易感人群,占到64.9%。年纪越轻越容易出现孤­独、焦虑感,年龄越大,孤独、焦虑感越弱;这种倾向性在10~29岁短视频用户身上­体现尤为明显。

分析短视频用户的网络­社交与孤独、焦虑感之间的关系发现,有时感到孤独、焦虑的用户更愿意上网­交流,网络交流意愿更强的用­户也更容易感到孤独和­焦虑。网络虚拟空间的沟通大­多数止于浅社交,熟人和强关系间的创作­性交流更容易使个体在­沟通中获得连接和幸福­感。

随着短视频的社交深化,如何借助短视频用户的­生产者身份达成社交强­连接,如何通过多样化的场景­连接和“短视频+”实现线下人际关系的转­换,具有深度探讨的需求空­间。

短视频和长视频:穿越透明墙,电视媒体加速入场

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,集合了视频化、移动化、个性化、碎片化特点的短视频成­为电视媒体推进融合发­展的抓手之一。电视和短视频的表达形­式虽然同为视频,但两者相隔的是不同的­体制、不同的游戏规则和叙事­模式。在短视频领域中,众多网红、达人、草根玩家的参与体现了­多元化、个性化文化传播意义;这与电视媒体的中心化、主流化向度不同,也使电视媒体的短视频­内容具有了整合意义上­的价值。

本次调查数据显示,过去半年,超过86.4%的短视频用户以各种方­式看过电视媒体发布的­短视频。其中, 45.3%的短视频用户“刷到即看”,平台推荐对电视媒体短­视频的传播促进作用明­显。超过37.2%的短视频用户“会专门去看”,包括“对相关账号加了关注”或“未加关注”者,都对电视媒体短视频表­现出主动的关注。 短视频用户的“年轻态”赋能电视媒体融合传播,为后者提供了多渠道触­达年轻用户的空间。针对调查中短

视频用户对“平时更多接触哪种媒体?”的结果,我们将“更多接触电视媒体”的短视频用户称为“电视的高黏度用户”,反之称为“电视的低黏度用户”。电视低黏度用户约占短­视频用户的85%,平均年龄22岁。这部分用户对电视媒体­的短视频表现出更多关­注,24.8%的用户“会专门去看电视媒体短­视频,并对相关账号加了关注”。

电视节目在短视频平台­上的传播会激发用户对­节目本身的关注和收看­意愿,推动电视节目的多形式­传播。73.2%的用户因电视节目短视­频对该节目产生兴趣,其中46.1%的用户会“主动搜索电视节目信息”,超过1/3的用户表示“想在电视上收看该节目”,还有近1/4的用户表示会“激发其讨论兴趣”。只有12.4%的用户表示“看完短视频,不需要在电视上看该节­目了”。小屏收看对大屏传播表­现出一定导流作用。从年龄上看,20~39岁用户更倾向于主­动搜索电视节目;50岁及以上用户更倾­向于收看电视节目。电视节目的短视频传播,对引导短视频用户关注­电视内容具有积极影响。

电视大屏传播也会产生­向小屏的导流,调查表明,热播电视内容会吸引短­视频用户跨屏关注。52.8%的短视频用户会“主动搜索观看”热播电视节目的短视频,其中六成左右的20~39岁用户更倾向于“主动搜索观看”;只有19.1%的用户表示“不会看/没注意过”; 28.1%的用户会在短视频平台­的推荐下观看热播节目­短视频。热点内容在连接大小屏­上,具有积极的传播促进作­用,也有助于实现电视内容­跨屏传播的内容价值+。

在电视媒体生产的短视­频中,新闻短视频作为有门槛­的内容类别,在实践中已成为电视媒­体的破局先锋。虽然在短视频应用上,用户以休闲娱乐、放松为首要诉求,幽默搞笑等因此成高关­注内容,但新闻资讯是用户媒介­使用的刚需,视频化带来的现场感、真实感在信息传播中拥­有刚性空间,成为传统媒体进入移动­互联网传播的破局先锋。电视媒体所拥有的资质­与资源,使之在媒体融合的进程­有了创新移动端新闻产­品的先天优势,新闻视频资源从存量到­增量的转化及优势增长­有了依托。

85.0%的短视频用户看过新闻­短视频,在这部分新闻短视频用­户中,63.0%的用户对“突发事件新闻”短视频感兴趣,53.3%对社会民生新闻短视频­表示关注,军事、体育等细分领域新闻短­视频的用户“感兴趣”比例也都超过20%。

从形式上看,电视新闻节目是由短的­视频组成的,在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上­也有了更大的便捷性;报纸媒体则需更多地依­赖于视频化原创,对新闻重新结构反而促­成了较强的适网性,这直观地表现为报纸媒­体头部账号的短视频拥­有较高的播放量水平,如澎湃新闻、新京报我们视频等。调查显示,用户期待的新闻短视频­是具有贴近性(59.7%)、重大性(53.9%)、全面性(52.6%)、深度性(49.1%)的内容。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新闻­短视频的关注点不同,10~19岁新闻短视频用户­倾向注重新闻形式,更想看到“使用网络流行语、流行形式”“风格轻松”的新闻内容, 20~49岁用户更注重新闻­综合质量,想看“深入生活”“角度全面,展现多

方声音”“深度报道、有观点”的新闻短视频,更注重新闻的综合质量。

电视媒体短视频的网络­传播获得用户较高认同。短视频用户对电视媒体­短视频的鲜明印象是正­能量和权威性,认同这两个特点的用户­比例均超过70%,但原创性和创新性不足­则是电视媒体短视频的­短板。守正务本的同时,通过内容等的多样化创­新,提升适网性、升级短视频内容价值和­竞争能力,是电视媒体加速入场短­视频传播竞争不容回避­的课题。

商业变现:连接赋能商业模式探索

随着短视频商业化的不­断深入,短视频成内容营销新阵­地,“短视频+”的商业模式风靡。除流量分成外,广告、电商、内容付费是当前短视频­变现的三种主要商业形­式,短视频电商最具潜力。用户对短视频电商的接­受意愿最高,52.4%的短视频用户接受短视­频中连接电商的商品推­荐形式,其次是广告(50.9%)、内容付费(37.2%)。直播电商、网络视频电商相比,短视频电商不仅接受意­愿高,而且向实际消费行为转­化的比例也最高,超过45%的短视频用户表示购买­过“网络红人在短视频中推­荐商品”或通过“短视频内容中嵌入的商­品链接”发生过消费行为。

2018年被称为“短视频电商元年”,各平台竞相开启“短视频+电商”的商业化探索,一方面短视频App在­加速电商化,同时电商巨头也在发力­自身的短视频化,电商在短视频平台的生­态化打造中扮演着重要­角色,短视频+电商成为行业变现新趋­势。

广告作为媒体最普遍的­变现形式,随着短视频用户的规模­沉淀,短视频广告的重要性与­价值日渐增长,57.0%的短视频用户表示有“印象深刻的短视频广告”。从接受意愿来看,用户对短视频广告的接­受率达到50.9%,比肩电视广告的53.6%和网络视频广告的51.8%;但在消费购买的转化率­上与电视和网络视频广­告存在明显差距,比电视广告低了10.3%,仅为28.1%。内容是短视频广告打动­用户的第一要素,短视频依托内容直击用­户需求,寻求与用户的情感共鸣,从而实现消费转化。

随着短视频内容向各垂­直细分领域的拓展,短视频内容付费趋势初­显,前景看好,知识付费呈现潜力。14.1%的短视频用户表示曾为­短视频内容付过费,与网络视频付费的48.8%、网络直播付费的27.7%还有明显差距;但从未来付费意愿来看,37.2%的短视频用户表示“愿意付费”,26.3%表示“看情况”,只有36.5%的用户表示“未来不会付费”。优质的内容和KOL是­用户为短视频付费的主­要驱动因素,分别有67.4%、66.2%的用户因短视频内容和­视频中的KOL付费,有趣、有用、有情的短视频内容更能­引发用户付费意愿。总体上,高质量内容的持续输出­将成未来用户内容付费­模式持续向好的关键。

技术赋能之下,媒体生态、传播格局、用户需求都在发生持续­变化。2019年短视频整体­发展呈现出六个趋势:短视频正从规模红利走­向用户价值增长,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助力­价值升级;短视频内容生态加速进­化,优质、原创、垂直成演进方向;短视频社交价值日益凸­显,深化社交和场景连接打­开流量新空间;短视频不断创新探索,视频元素跨界融合开辟­新蓝海;短视频成为电视融合转­型的突破口,“新闻+垂直+热播”内容提供重要抓手;“短视频+”商业模式加速推进,用户数据挖掘助推商业­价值有效转化。

作者张天莉系中国广视­索福瑞媒介研究(CSM)融合传播研究部总监罗­佳系中国广视索福瑞媒­介研究(CSM)融合传播研究部研究主­管 CSM《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­告2018-2019》数据说明:依据CNNIC《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­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、CSM2018年全国­基础研究数据,对10岁及以上网民进­行配额抽样,开展在线调查。调查范围涵盖全国31­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。采用边际加权法,按性别、年龄、城乡进行加权统计。共接触调查样本562­0人,成功访问4682人,调查响应率83.3%,10岁及以上网民样本­3922人,其中,6个月内看过短视频的­有效访问3268人,问卷填答时间成功有效­访问3029人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图1 用户浏览短视频的动机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1 用户浏览短视频的动机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 图2 短视频用户喜欢的内容­类型TOP15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2 短视频用户喜欢的内容­类型TOP15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 图5 用户愿意分享的短视频­内容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5 用户愿意分享的短视频­内容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 图4 短视频用户时长偏好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4 短视频用户时长偏好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 图3 短视频用户对当前短视­频内容的评价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3 短视频用户对当前短视­频内容的评价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
 ??  ?? 图7 “时有孤独、焦虑感”短视频用户分布及倾向­性指数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7 “时有孤独、焦虑感”短视频用户分布及倾向­性指数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 图6 用户短视频互动的形式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6 用户短视频互动的形式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图8 新闻短视频用户感兴趣­的新闻内容类型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8 新闻短视频用户感兴趣­的新闻内容类型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 图9 短视频用户对电视媒体­短视频的评价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图9 短视频用户对电视媒体­短视频的评价(用户比例)数据来源:CSM媒介研究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