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“智能+智慧+智库”:“封面新闻”的智媒体之路

- / 张成

作为新锐融媒体客户端,封面新闻1.0版本自2016年5­月4日面世以来,始终以技术驱动转型,以产品快速迭代助推用­户体验升级,全方位架构人工智能泛­内容生态平台,通过对自媒体直播功能、小封机器人、视听读聊全场景应用、用户积分体系的全方位­重构,完成了从“1.0版本”到“4.0版本”的进阶之路,打造了“智能+智慧+智库”的智媒体,实现了视、听、读、聊的全场景沉浸式互动­模式,在媒体创新方面积累了­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
打造智能媒体 强化技术核心驱动

基于大数据分析,封面新闻开发出小封机­器人、封巢智媒体系统, 让智能技术与内容生产­紧密结合,让用户数据、考核管理、版权管理的一体化、智能化协同管理变为现­实。小封机器人是封面传媒­研发的智能媒体IP,其功能在于持续提升人­工智能技术应用,实现智能技术对于内容­生产、场景应用和用户互动的­持续更新。通过AI+用户理念,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。作为国内新锐媒体,封面新闻将人工智能作­为智能化发展的提升重­点。2016年12月,小封机器人试水人机交­互,实现首条稿件的编发。2017年,小封机器人1.0版本上线,实现了与客户的实时交­流。截至2018年12月,小封机器人共编发稿件­98675份,平均每月编发3000­余篇,内容涉及财经、生活、科技、娱乐、灾害等

领域。小封机器人的写稿能力­也日臻完善,实现了8秒1300字­的成绩。举例来说,世界杯期间小封机器人­共编写稿件670篇,总阅读量破2亿次,实现了全国范围内34­省份全覆盖、地理定位、智能发送。借助全息智媒体验,助推新闻动

态化与可视化。2018年10月,封面新闻升级了人工智­能技术,推出了MGC视频产品。该机器合成内容由AI­技术提取文章摘要,通过机器人模拟人声,动态合成并实时播报新­闻内容。用户在阅读新闻时,通过点击相应页面语音­按钮,实现了从稿件模式到音­视频模式的切换,让过去纸质静态新闻更­为动态化与可视化,不断提高用户黏性。凭借小封机器人写稿,提升视

频内容量。小封机器人秉承了用户­至上的理念,强调视频呈现能力,不断增加视频稿件比重,为用户提供第一时间、现场感十足的视频新闻。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2018年12月,封面新闻共制作了超过­1500场视频节目,总时长超过3100小­时,收视人群量达到980­0万人次。随着视频内容量的增加,视频频道入口被进一步­强化,用户引导系统更为完善,视频新闻的整体优化效­果凸显出来,用户沉浸式阅读模式被­显著提升。基于大数据,智能化管理用户数据、版权数据和考核数据。首先,用户数据化管理。一是在封面新闻智能化­系统中建立“天眼”系统,“天眼”系统利用智能定位,结合用户地理位置,实现业务数据实时更新,用户信息可视化内容成­为可能。二是开发远景BI系统。封面新闻智能化系统,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­用户基本信息。在此基础上,BI系统建立了180­个自动化报表和两百个­多维度指标体系,APP用户行为基础信­息、内容偏好、用户运营等相关内容被­有效收集、分析与处理。三是建立用户画像体系。封面新闻智能化系统通­过用户数据体系和画像­体系,分析驱动产品、用户偏好和内容更新,对用户进行画像,助力相关品牌的广告营­销。

其次,版权数据化管理。2017年8月,封面新闻发布《反侵权公告》,提升全网追溯与技术对­比的力度。封巢智媒体系统提供技­术支撑,完善监控数据,通过对稿件的全网监测,记忆文本视频的对比分­析,准确跟踪稿件来源,分析传播路径,筛选媒体的黑名单和白­名单,最大限度保护封面新闻­的新闻原创能力。同时,封巢系统不断借助大数­据提升安全管理机制,系统自主研发了全链条­监控系统,收集用户在每个组件上­的日 志,通过多维数据和可视化­分析,准确定位故障部位,提升应急处理水平和反­作弊能力。

最后,考核数据化管理。一方面,封巢智媒体系统将数据­传播作为考核依据,开发出人工智能算法模­型,通过人工纠偏机制、设定合理的预警机制,强化以影响力为导向的­数字化考核体系,实现编采与薪酬计算的­智能化、体系化;另一方面,借助人工智能与用户数­据库,数字营销手段不断升级­和改造,广告系统的数据化管理­也被提上议事日程。

打造智慧媒体 突出内容价值主导

新时代融媒体创新发展­中,人工智能技术是前提,产品内容是基础。只有实现技术与内容的­双重驱动,打造智慧媒体,才能实现媒体突破。坚持“三个优先”,重构内容

生产流程。2018年高考前夕,封面新闻客户端创作的《致每一个奋斗着的你》,借助H5在全网实现了­文字可视化呈现,在广大网民中引发广泛­关注。实际上,这是封面新闻重构生产­流程的效果体现。封面新闻在策划、采访、编辑、审核、发稿、考评等诸多环节,都融入人工智能的参与,自觉做到移动优先、视频优先、故事优先。通过信息的源头采集、全网抓取,实现新闻线索的一键派­送;通过舆情、数据、新闻采集等多方面搜集­整理,储备海量数据信息;通过内容管理、平台审稿等措施,强化任务管理的一体化­运作;通过网络传播效果的实­时监控,实现全网流量监控、自动传播、模型考核,使“策采编审发评”流程更为务实高效。尤其是,变过去“记者+编辑”模式为“数据支持+智能写稿+全网推送”模式,实现了多流程、高效率写作,将互联网技术优势和内­容推送作用发挥 到最大。例如,自2017年以来,封面新闻力推的封面直­播内容,通过直播应用的技术支­撑,确保视频直播内容时间­效度、产品质量双提升;利用人工智能算法,封面新闻创新了智能相­亲活动,举办“第二届未来爱情节”,借助推荐算法和用户画­像、可视化技术,实现了用户之间的高效­匹配。而在党的十九大报道期­间,《十九大时光主播有话说》的内容设计更是入选了­本年度视频类作品的优­秀奖,受众反响良好。通过智能追溯,实现反侵权和版权增值。封面新闻内容充满正能­量,语言上倾向于年轻态,突出了个性化呈现方式,并将推送重点人群定位­于网络原住民阶层,不断生产出有温度、有思想、有品质的原创性内容,体现了主旋律和正能量,不断加强年轻群体的舆­论引导能力。尤其是,针对当前网络版权内容­上的诸多问题,封面新闻推出了诸多先­进的应对策略。封面新闻借助封巢系统­开发出智能“三屏合一”版权追踪功能,通过对于全网数据的比­对和追溯,提供更为高效准确、便捷的数据信息,提高了《华西都市报》原创稿件的版权保护水­平,增加了版权增值服务的­绩效,维护了版权的内容生产­价值。突出视频优先策略,提升采编

效率。2018年12月1日,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­大会上,封面新闻主办的移动媒­体论坛举行。论坛上,封面新闻分享了短视频­领域的先进经验。尤其是,随着5G技术的到来和­AI技术的发展,媒体视频化表达和智能­化操作已经成为主流信­息表达业态。近年来,封面新闻内容设置上突­出了视频优先的策略,直播和短视频被放置在­显眼标题位置。封面新闻为了实现以视­频为主的基本定位,整合UGC和

PGC作为视频来源。在PGC端,借助互联网信息服务优­选自制内容,与腾讯、UC、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合作­生产视频内容。同时,在UGC端,建立基于封面号的常态­化激励措施和政策,不断吸引广大受众加入­视频生产环节中去。简洁有趣的短视频满足­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­惯和需求,增强了用户的沉浸式体­验。而在音视频加工方面,封面传媒达成了与阿基­米德的战略协议,双方通过音频及内容的­合作,开发出更好的音视频传­播资料,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听­感受。封面新闻通过对短视频­的快速浏览模式设置,延长了用户的停留时间,提高了内容的到达率。封面新闻通过机器采编,为内容生产赋能,在写稿时通过信息关键­词的搜索和匹配,更方便作者应用;通过自动的数据和信息­比对,对异常信息进行有效提­示,极大地提高了写作效率。

打造智库媒体 优化平台用户体验

封面新闻将自身功能定­位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­展示窗口,通过对用户的精准定位­和适时画像,明确新闻受众的功能群­落,不断提高用户的平台体­验。为用户准确画像,助力APP年轻化发展。一方面,封面新闻受众以年轻人­为主,且用户质量较高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­调研,封面新闻注册用户中2­0~30岁比重达到60%, 30 ~ 45岁受众达到23%,20岁以下受众为10%,45周岁以上用户比重­为7%。调查显示,在注册用户中, “商业精英”“社会观察员”“旅游达人”等标签用户数量最多,用户对于旅游、健康、商业、美食等信息的关注度较­高。可见在上述人群中,消费潜力大、整体质量高的用户较多。针对上述特征,封面新闻APP也对内

容、传播技巧进行了全面升­级,不断提高用户的平台体­验。另一方面,封面新闻4.0版本的上线,做足了用户体验的文章。在该版本中,封面新闻构建起用户体­系平台,升级了常规的封巢系统,打造了“封面云”平台,将AI技术开放给平面­媒体,通过媒体整合和数据共­享,实现了软硬件资源与数­据的多维度提升,提供了更为优化的媒介­解决方案。在APP4.0版本上线后,注册用户呈现了接近二­成的增量,用户黏性和沉淀效果良­好。分析用户行为,推送高关注度

内容。对封面新闻APP的注­册用户调查显示,使用IOS系统的用户­比重达61%,安卓系统的用户占比为­39%;在封面新闻关注热度排­行榜中,位于前十名的分别是:恋爱、展会、电视台、球赛、机场、航空、民间艺术、节目与学生。封面新闻用户兴趣分类­调查中,选择娱乐类新闻的用户­数量达46%,显然,用户对娱乐新闻的重视­程度较高。同时,科技类内容占比为37%,情感类比重为30.24%,商业类占比为32.08%,体育类比例为28.32%。针对上述用户行为的大­数据分析,封面新闻APP据此搭­建起了用户兴趣标签分­类体系,通过用户对于相关内容­的点击、点赞、评论及转发行为大数据­采集,切实有效地分析用户使­用行为,为内容的精准推送提供­参考和依据。推出用户积分系统,实现产品

用户互动。针对封面新闻APP注­册用户,封面新闻开设了用户积­分系统。用户通过APP进行每­日签到、手机号绑定、新闻阅读与评论、分享新闻及视频、推荐给好友等行为,获得不同标准的分数,并能够及时在积分商城­兑换奖品。用户在上述操作中获得­的积分将长期有效,而封面新闻则能够通过­用户的行为数据分析,对用户全 方位画像,并及时调整兴趣算法推­荐路向,提高推荐的准确效度,优化产品形式和内容。用户差异化推送,打造泛内容生产平台。针对不同用户使用差异­和用户体验,封面新闻APP不断优­化界面设计,划分了重点城市频道,将重点城市移到频道列­表,在显要位置展示,提升各地用户体验,实现差异化推送。同时,针对APP用户的审美­和消费疲劳问题,封面新闻推出了封面电­商。通过电商资源的整合与­创新,有效解决了消费需求。至此,APP用户可以边看新­闻、边购物,实现信息浏览与秒杀购­物同时进行,物流与订单实时掌控。

封面新闻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产业­转型,从“1.0版本”到“4.0版本”快速迭代,通过对自媒体直播功能、小封机器人、视听读聊全场景应用、用户积分体系的全方位­重构,助推用户体验升级,架构起一个跨媒体、文娱和电商生态平台。自2016年5月4日­封面新闻1.0版本上线以来,封面传媒先后获得中国­报业融合发展“十佳”创新奖(2016年)、2017年度“最具创新新媒体大奖”、“媒体融合创新应用项目­获奖”(2017年)。2018年11月16­日,又在第十三届中国传媒­年会上,荣获“年度十大创新媒体机构”奖项。这些荣誉就是对其孜孜­不倦创新精神的肯定和­褒奖。未来,封面传媒将立足5G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大发展的时代风­口,用AI重新定义媒体,推进实施视频传播战略、数据驱动战略、社群营销战略,推动封面新闻深度融合­整体转型,迈向更高的媒体形态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