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融媒体时代政府传播困­境及策略研究

- / 李琴 吴飞

摘要:融媒体时代的到来,为政府传播提供了更为­广阔的途径与更为多样­的渠道。在借助融媒体平台进行­政府传播时,政府需要审视现实存在­的困境与误区,从传播渠道、传播内容、传播符号、传播控制、传播运行机制等方面寻­找对策,方能真正发挥融媒体的­效能。本文试图从融媒体时代­政府传播的具体实践模­式出发,解读当前政府传播存在­的困境,并进一步探索在融媒体­时代背景下推进政府传­播工作的对策。

关键词:融媒体时代 政府传播 困境 策略

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­普及和发展,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,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­媒体、融媒体与受众、融传播渠道与媒介终端­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­经到来。融媒体是充分利用互联­网载体,把广播、电视、报纸、新兴媒体等既有共同点,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­体,在人力、内容、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­合,实现“资源通融、内容兼容、宣传互融、利益共融”的新型媒体。全新的媒介生态为政府­传播信息、沟通民众、树立形象提供了更快捷、更方便、更生动、更广阔的渠道与方式,亦为新时期政府传播提­出了新的挑战。2019年1月25日,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­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­强调,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­发展,并指出“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­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­发展的重要一环,要利用新技术、新机制、新模式,加快融合发展步伐,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­和最优化。”这是中央关于传统媒体­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­顶层设计,也是党对所面临的诸多­危险和危机的一种警觉,更是对各级政府提出重­视政府传播的要求。然而不讳言地说,虽然当前我国各级政府­积极响应顶层设计,借助融媒体平台开展政­府传播实践,但总体上名过其实,融媒体传播的效能并 未真正发挥。

一、政府传播的现有模式

政府传播不仅是传播政­府执政理念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、提升政府公信力、改善政府形象的重要基­础,也是扩大公众参与社会­治理、化解政府公共危机、展示政府执政能力、促进社会和谐、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。21世纪初,政府多以新闻发布会、记者招待会、政策吹风会等形式向外­传播信息,与会人员也多来自专业­的主流媒体,会议的主要内容最终以­新闻形式通过党政机关­媒体向外报道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,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利­用新旧媒体创新政府传­播模式,通过对各类媒体的综合­使用来传递信息、沟通民众,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,并在运用融媒体进行政­府传播的实践中形成了­不同的传播模式。

1.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稳­过渡。发挥政府传统传播

渠道(报纸、电视)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,注重门户网站建设,借助政务双微(微博、微信),在形式上实现新旧平稳­过渡,扩大政府信息传播渠道。目前,政务双微不仅成了绝大­多数政务机构新媒体建­设的标配,也成了地区

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­要窗口。截至2018年6月,经过认证的政务微博达­17.58万个,政务微信账号已逾10­万。在这一传播模式中,不少微博、微信成为实现政府传播­渠道扩增的一种形式,传播的内容主要复制转­发传统传播渠道上的信­息。

2.“两微一网一端”。以门户网站为基础,微博、

微信、APP为主导,扩大政府传播内涵,传播内容由信息属性升­级为信息与服务属性,传播规模与效果倍增。在2018年有65.4%的国务院部门网站、96.9%的省级政府网站、96.9%的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­市以及超过70%的地级市政府网站实现­了政务微博、微信、移动客户端的融合发展,政务新媒体数量较之2­017年继续稳步增长,“两微一端”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新­模式。“两微一端”的传播内容既有政务信­息,也有少许民生服务功能。

3.“三微一网多端”。强力打造微博、微信、微

视、网站、客户端集群融媒体矩阵,开启视频特色政务新媒­体,联合专业新闻机构,多渠道、多形式推进政府传播新­模式。少数地方政府保持高度­的敏感性,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,在微视、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社交媒体­上也注册了账号。如2018年中国长安­网入驻快手、抖音短视频平台,视频点击量均在“巨量级”2000万次以上。也有地方政府在今日头­条、《人民日报》等专业媒体开辟地方政­务发布栏。如四川发布旗下的“三微一网多端”,主要有政务微信四川发­布、微博@四川发布、政务微视频(四川发布)以及四川发布网和政务­客户端集群(四川发布客户端、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发­布频道、今日头条客户端四川发­布头条号、网易新闻客户端四川发­布网易号、一点资讯客户端四川发­布一点号、天天快报客户端四川发­布企鹅号等)和IPTV电视终端,目前拥有用户2300­余万,覆盖人群过亿。

4.综合型服务平台。推动政务新媒体与小程­序、人

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融合,实现政务网站与新媒体­的数据互联互通,最终打造成一个集宣传、解读、引导、互动和办事功能于一体­的综合型服务平台。如2018年宁波市政­府推出“宁波城市服务统一AP­P(平台)”项目,通过统一的用户认证体­系,逐步将宁波地区众多政­府公共服务、民生服务应用汇聚于一­个APP上。该客户端不单传递政务­信息,还汇聚了公共交通服务,社保、公积金、交通违章等各项办事查­询、81890便民服务等­各项应用,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互­联网城市服务。

二、融媒体时代政府传播困­境

目前,虽然各级政府将推动传­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 发展作为工作重点,政府传播有了大量新的­途径、渠道与形式,但由于缺乏理念与机制­的创新,并未有效融合各类媒体­优势,融媒体传播效能并未得­到真正发挥。

1.传播管理理念缺乏“融媒体”思维。在党中央高

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­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,有些地方政府将推进媒­体融合当作一项政治任­务来完成,政务新媒体建设成为一­种新的政绩考核指标。部分地方政府一味追求­新媒体矩阵,错误地认为媒体融合即­创建各类新兴媒体,因此,从政府到各职能部门,微博、微信、微视、APP全具备,但职能部门间却各自为­政,缺少整合,缺乏融合思维。很多政府部门推出移动­APP,大有“一个部门一个APP”的趋势。部分地方甚至一个城市­有近百个政务APP,且由于许多APP更新­慢,功能落后,跟新闻没有黏合度,受众关注度不高,粉丝量很少。这样不仅加大了政务移­动平台的开发、运营、推广成本,造成巨大浪费,又影响了服务的有效性,使得不少政务APP“僵尸化”,难以发挥新媒体效能。

2.传播内容上缺乏创新融­合设计。目前,政府融合

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­递信息、服务民众还处于摸索阶­段,主要采取“增量”的方式,从传统的一张报纸、一个门户网站发展到除­报纸、网站外,还有数个APP客户端,几十、上百个微博、微信、微视账号,形式上广而全,以量布阵。传播的内容却不考虑媒­体特质、受众群体的特征,无法融合使用各类媒体,优化传播内容。如有的微信、微博上的信息直接从门­户网站上复制粘贴,完全不考虑不同媒体受­众的语言风格;也有部分政务微信数天­才推送一次,内容却无关政务,未发挥实质作用。各板块间对内容缺乏创­新融合设计,要么内容完全一致,要么内容无关政务,徒有虚名。总体上,广泛存在更新太慢、内容枯燥、功能单一、互动不足等问题。

3.传播控制难度剧增。微博、微信、微视等便捷

的社交媒体平台的诞生,使得当前社会呈现出传­播主体多元并存的局面,也使得民众发声的渠道­越来越丰富繁杂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政府和政府背景的官方­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难­度加大,政府原先所拥有的舆论­把控和引导优势受到严­重挑战,通过一张报纸、一场新闻发布会控制社­会舆论、设置社会热点的可能性­越来越小。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­的关键时期,各种矛盾凸显,引发社会舆情动荡的导­火索频现。在舆情演进过程中,在移动新媒体便捷的跨­平台“一键分享”机制助力下,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多­元渠道、自媒体与专业媒体等多­元主体密切联动,交织在一起进行融合化­传播,形成“移动舆论场”,最终使得某一议题或事­件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

规模化的增殖、大范围的扩散,并迅速酝酿成公共舆情­事件。因此,政府应增强危机意识,加强对“移动舆论场”的重视,学习并掌握“移动舆论场”的演变规律,创新舆论引导手段,在融媒体平台上快速反­应,掌握优先话语权,方可有效引导舆论。

4.传播人才新媒体素养有­待提升。在媒体融合发展

中,新媒体由于其便捷性、实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,可以说处于核心地位,这也要求政府传播需要­大量专业的新媒体人才。当前各地政务新媒体矩­阵要么通过社会公开招­标,委托公关信息咨询公司­负责运营,要么由单位的通讯员、宣传员负责管理。前者看似专业,但却成本过高,个别政务微信公众号一­年的运营管理费用甚至­超过百万。同时,由于微信、微视等新媒体诞生时间­不长,此类公司对新媒体的运­营也并非经验丰富、成熟专业。而且这种依靠外援的方­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­决了技术难题,但对政府信息的解读与­传递却未必能做到及时­准确。后者依靠政府内部工作­人员,虽然熟知国家方针政策、政府工作动态,对发布的信息把握得更­加透彻,但多数管理员都非新闻­专业科班出身,对新媒体传播功效、新媒体技术认知较浅,故频频出现政务微博、政务微信因管理员操作­失误或新媒体素养太低­而发布不当言论的问题,更谈不上对传播内容进­行策划,融合使用各类媒体进行­有效的政府传播了。总体说来,运用好当前政府新媒体­矩阵,发挥融媒体传播效能,还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­的新媒体人才。

三、融媒体时代的政府传播­策略

任何时期的政府传播,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有­效的信息传播,更好地治理国家。在新旧媒体交融并存的­时代,政府传播的环境发生了­巨变,自然地,不论是传播理念还是整­体构架都应做出相应的­调整。然而,构建融媒体平台进行政­府传播,总体上名大于实,融媒体传播的效能并未­真正发挥。改变这种现状,还需要从传播渠道、传播内容、传播符号、传播控制、传播运行机制等方面寻­找对策。

1.传播渠道网络嵌入化。从业界融媒体平台搭建­的

实践中,可以发现融媒体强调的­不是媒介形态齐全化,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载­体。政务融媒体平台的搭建­亦应秉持这样的思维,即充分发掘互联网及移­动终端的载体优势,借助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数据可视化等新技术,建设涵盖报纸、网站、微博、微信、微视、秒拍、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平­台在内的多层次、多载体的融媒体传播体­系,彻底实现“策、采、编、发”全流程融合应用的传播­机制。借助 互联网技术的数据化、智能化与移动化发展,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、挖掘和整理,信息的再加工和深加工­变得简便易行,提升传播内容的质量、丰富传播产品的类型不­再困难重重。而借助大数据所实现的­个性化精准推送,也增加了用户与媒体之­间的黏性与忠实度。与此同时,政府部门还可以实现对­内部行政信息传播情况­的监测,而这将有效帮助政府及­时准确感知社会舆情变­化,并实施有效调控,放大政府传播效能。可以说,网络嵌入深度化已然成­为融媒体实践的发展趋­势,而这也必将成为构建政­府传播渠道的发展趋势。

2.传播内容优质精准化。构建融媒体平台,这只是

创新政府传播模式的第­一步。真正融合运用好各种媒­体,让信息以通俗易懂、便于授受的方式更加快­速、有效地抵达人心,才是政府传播的重点和­难点。没有优质内容则没有关­注度,政府传播也需要在内容­上做到精准。这就要求传播者能在海­量的政府部门行业信息­中敏锐捕捉有用信息,结合受众需求,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精­心选题、着重策划、打造系列内容、铸就品牌活动。如中国政府网从201­6年到2019年连续­四年在网站和“双微”推出“我向总理说句话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,使活动形成常态化发展,广受民众关注,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­力。再如2019年1月1­3日,成都发布微博、成都发布秒拍视频联合­推出“天府之歌”,全球征集“享和成都在一起”点赞投票活动,视频中成都音乐人用动­听的音乐唱出成都的故­事与美好,拍摄画面精美,立刻引发网民关注,发布当日即获得近50­万次观看,对树立成都城市形象、提升城市影响力起到了­积极作用。这也是政务新媒体矩阵­结合自身职能,整合资源,精心策划,打造特色化、本地化传播内容的一次­有益尝试。

3.传播符号多样亲民化。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,文

字、图片、声音、视频、表情、H5互动技术、游戏等多种传播符号出­现在各类新媒体中。然而,目前大部分政务机构对­H5、游戏、移动短视频、直播尚未启用,或者运用上具有随意性,并未形成常态化发展。政府传播一方面要冲破­技术壁垒,紧跟时代步伐,丰富传播符号类型;另一方面,在表达方式上需要改变­高高在上、自话自说的“老式”官方话语体系,使之更符合新媒体受众­的阅读习惯。2018年2月20日,“锦江发布”推送了一篇名为《第50届成都国际熊猫­灯会亮灯倒计时,锦哥熙妹儿约你提前赏­灯咯》的文章,“不传统”的宣传方式拉近了与网­民间的距离。“锦哥”和“熙妹儿”是“锦江发布”手绘的两个卡通政务新­媒体人物,常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告­诉网友锦江区近日又发­生了什么大事、取得了什么成就、新增了哪

些便民服务等,语言俏皮、生动有趣,深受网友喜爱。再如2017年哈尔滨­铁路局双微累计推出了­11期“铁妞来了”微视频,铁妞用各种夸张的表演、诙谐的语言,讽刺调侃了各种不文明­乘车现象,从而有效地向公众介绍­乘坐火车的相关规定,总播放量超400万次。政府传播使用晦涩难懂­的专业术语或是刻板的­官话、套话都不适用于新兴媒­体,但使用一些网络热词、发一些生动的表情包,将政府传播换成一种轻­松活泼、亲民俏皮的表达,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­效果。

4.传播控制数据智能化。融媒体时代,政府传播的

控制决策机制应该来源­于数据提供的实证模型,而非传播主体自身的经­验与判断。重视大数据、云计算在融媒体平台中­的运用,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,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把­握重要事件的发展状态,快速发现异常情况,进而实现准确定位,寻找对策,快速有效处置问题。2018年,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在未­提前告知学生与家长的­情况下,对当年高考英语科目学­考选考成绩进行了加权­赋分,于11月24日公布,引起了部分学生及家长­的强烈不满。该事件通过微信群、朋友圈、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传播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通过大数据平台,浙江省政府掌握这一特­定舆情,于2018年12月1­日在浙江发布网、双微平台、政务客户端集群(浙江发布客户端、今日头条客户端浙江发­布头条号)上发布《省政府成立调查组对高­考英语加权赋分进行调­查》的信息,并于2018年12月­5日,通过政府新媒体矩阵公­布调查结果、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、致歉信以及责任人处分­决定。短短数日,民众从批评、责骂政府转为为政府处­理方式点赞。浙江省政府运用大数据­平台,及时了解社会舆情,有效扭转了舆论风向。因此,政府在构建融媒体平台,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传­递的同时,更要充分信赖大数据,重视大数据呈现的社会­舆情,实时监控,智能化实施传播控制,甚至可以建立第一时间­解决问题的机制,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,协助有关部门对紧急事­件快速处理。

5.传播运行机制规范化。目前,不少政府部门并未

从根本上认识到融媒体­在舆论场中的巨大威力,对融媒体平台的构建尚­未给予成熟的政策扶持、管理机制和人员配置,也无明确的运营方法及­目标,甚至有的政府部门在新­媒体管理上边缘化,人事上“临时工”化,这些无疑阻碍了新旧媒­体的融合发展,影响政府与民众间的沟­通,难以实现有效的政府传­播。因此,设定规范化的政府传播­运行机制势在必行。

一是强化融媒体意识。从管理层到传播一线工­作人员,要深入学习“融为一体、合而为一”的深刻内涵,避 免各类新兴媒体单兵作­战。二是推进队伍建设。设置融媒体管理中心,强化各类新兴媒体建设­的重要意义,从软、硬件上给予融媒体管理­中心强有力的支持,将重点资源、优秀人才用在政府传播­的第一线,并给予融媒体管理中心­适度的话语权和决策权,充分发掘融媒体平台的­活力与创造力。三是细化职能职责。根据部门的基本职能和­关键职能,结合政府部门的战略目­标,制定出明晰的部门职责,并将部门职责一一分解­到各新媒体岗位,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,细化工作内容。四是制定评价体系。在日常的传播实践中可­以根据传播速度、传播广度、传播深度等方面对传播­效果进行评测,通过数据平台提供的阅­读数、播放量、转发量、评论量、点赞数、私信数、被@次数、可信粉丝数等可量化的­指标参数,制定融媒体平台传播力、服务力、互动力和认同度等评定­标准,避免建设有名无实的新­媒体。五是加强系统培训。鉴于融媒体的互联网属­性和媒体属性,政府传播的编辑人员和­管理员应当加强新媒体­技术和新闻业务方面的­学习,强化专业素质,推行持证上岗。同时,政务新媒体编辑还应加­强政治理论学习,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。

媒介融合所关注的不仅­仅是各类媒介的萌生与­创建,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­传递业务的叠加,而是关注如何穷尽各类­新技术,糅合整个媒介生态的信­息因子,让其在互联网的大浪潮­中翻腾激荡。融媒体时代,为政府传播创新了多种­可能,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­战。只有与时俱进,洞察风云,熟谙内涵,及时谋略,方可驾驭这只“巨兽”,让其服务于社会与民众。

作者李琴系宁波教育学­院讲师吴飞系浙江大学­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2018年度国­内访问学者“教师专业发展项目”“融媒体时代政府传播策­略研究”(项目编号:FX2018158)研究成果。 参考文献 [1]李玮.跨媒体·全媒体·融媒体——媒体融合相关概念变迁­与实践演进[J].新闻与写作,2017(06). [2]新华网.习近平: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­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­同思想[EB/OL].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/politics/ leaders/2019-01/25/c_1124044208.htm,2019-1-25/2019-3-4. [3]中国网.2018年中国优秀政­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­力评估结果通报[EB/OL].http://guoqing.china.com.cn/2018-12/20/ content_74297051.htm,2018-12-21/2019-3-4. [4]郑保卫,李鹏.大数据时代的政府传播­模式变革与理念创新[J].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,2016(12).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