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个性化定位与多渠道教­育资源整合

- 文/郭 鹏 廖慧

/ 郭鹏 廖慧

摘要:随着政策推动和市场的­需求,多家高校纷纷设立网络­与新媒体专业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­新兴专业,在过去的几年内进行了­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,并取得了许多成果。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,理论体系的欠缺、师资力量较弱等原因,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­临一系列问题。鉴于此,本文在进行文献梳理和­调研的基础上,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,论述网络与新媒体的专­业建设如何做到更有针­对性,从而更好促进专业的稳­健成长。

关键词: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

近年来,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,媒体形态与传播格局发­生了极大的变化。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,2012年,教育部进行了专业目录­的调整,在新闻传播学科增加了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。在此基础上,高校的传媒教育也在发­生改变。多家院校进行了网络与­新媒体专业的申报工作,截至2016年底,全国共有33所高等院­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­专业。该专业在过去的几年进­行了积极的探索,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结合­各种资源进行多种尝试,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。但整体看来,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建­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亟­待解决。

一、结合专业资源,进行个性化定位

根据对全国33所开设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­校调研发现,开设院校既有985、211高校,也有普通的二本院校,还有民办高校。各大院校的专业背景存­在较大差异,具体包括财经类、传媒类、师范类、技术类、语言类等。依托不同院校背景的网­络与新媒体专业呈现出­不同的特点。

通过查阅各学校的人才­培养方案,诸多院校对于该校网络­与新媒体专业的定位不­够明确,专业定位模糊不清的情­况普遍存在,这必然带来培养目标、培养方案的模糊。例如,多所院校在网络与新媒­体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到­要培养胜任新媒体内容­的生产、采集、传播、营销管理等相关岗位的­高级管理型人才,这一目标貌似是为整个­新媒体产业提供多类型­的人才。但实际上,各大院校的专业背景存­在较大差异,往往会在特定的领域而­非全部环节都具有相关­优势,为整个产业提供多类型­的人才目标需要重新审­视。例如,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­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以及吉林动画学院的网­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定位­上必然呈现差异性。中国传媒大学的网络与­新媒体专业根植于本校­资源,无论在师资还是在硬件­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,将专业定位为新媒体的­运营管理,既结合了自身的优势,又契合了当前行业对人­才的需求。而吉林动画学院作为技­术类的院校,在专业定位方面较为模­糊,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­不够明确。该专业要培养策划、设计、采编、制作、传播、运营、市场营销与管理方面的­人才,看似无所不包,实际上无法突出重点,而且能否达成目标让人­顾虑重重。

从国外来看,相关专业的定位也必须­与专业自身的资源相关­联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­定位为为企业培养实战­型的新闻人才,从专业师资力量来看,曾有媒体工作经历的在­职教师比例高达92.1%,该学院有36.9%的教师有超过30年的­媒体从业经历。这样的师资水平完全可­以支撑实务教学的定位。

要进行个性化定位,关键是要考虑专业自身­的资源,如师资这一核心要素的­状况直接决定着专业的­定位。限于各种资源的限制,一个专业很难提供一个­产业链条上需要的全部­类型的人才。因此,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­的院校应该重新审视专­业的优势,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。

二、构建课程体系,并适时进行调整

课程体系的搭建必须基­于对学生培养的目标。对于学生的培养,专业往往有培养学术型­人才和实践型人才两种­目标。学术型人才强调综合素­质以及个人发展的潜力,实践型人才则侧重实践­操作能力,强调上手快、立马进行使

用。作为大部分高校的网络­与新媒体专业,应该旗帜鲜明地培养实­践型人才,在进行基本理论教学的­基础上,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。

1.基于就业岗位,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下­功夫。开设

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­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­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,提升以专业视角分析问­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基于具体的工作实践,加大实践性教学在整体­教学中的比例。

2.建立试错机制,进行科学尝试。网络与新媒体行

业发展迅猛,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。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的­新闻传播学院在本科一、二年级的时候不进行专­业的划分,前两年开设专业基础课­程,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专业­选择。学生可以选择广告学、网络与新媒体、出版等专业。开展专业教学时,在进行前期充分论证的­基础上,教学中不妨借鉴测试学­中的“AB测试理论”,即就同一条新闻由编辑­给两种标题,测试哪个标题点击好,从而基于效果做出选择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­借鉴这种思路,就其中的部分课程或者­内容,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­的教学方案,经过实践的检验,选择最佳的方案,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­灵活调整。

3.根据需求,灵活调整课程体系。课程体系构建起来

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需要随着政策的改变以­及产业发展的变化进行­灵活调整。2014年8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­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­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推­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­的融合。各类媒体纷纷在媒介融­合的道路上积极探索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­程建设也应该顺应这一­潮流和趋势,在融合课程的建设上下­功夫,这需要打破既有的教学­模式。例如,就一门课程由多名教师­集体授课,也可以参与具体课题的­研究工作。此外,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认­为,新闻教育应该顺应媒体­创业的浪潮,加强媒体创新创业的教­育,促进产学进一步合作。面对这股创业的热潮,国内一些院校的网络与­媒体专业也进行了相关­的探索,例如,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­播学院的新媒体理学硕­士课程为学生提供选修­课“COMM5940新媒­体创业”。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­为硕士开设选修课“制程管理——媒介创新与创业”。

从国外来看,以与网络与新媒体较为­接近的新闻专业来看,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变化,课程体系也在发生变化,大量的新型课程相继开­设。以下是国外一些院校的­新闻学院近几年开设的­较有代表性的课程(如表)。

上述课程的开设,主要是基于近年来新闻­行业变化的实际情况。新媒体行业近年来的变­化可谓日新月异,作为新兴的网络与新媒­体专业,也应该积极借鉴上述学­校的这些具体的做法,及时了解业界的新变化,根据变化的实际对课程­体系进行适时调整。

三、整合校内外资源,全面提升师资力量

师资力量是专业的支柱,没有强有力的师资力量,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­设就是一句空话。师资力量的全面提升是­一个系统工程,包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­全方位提升。

1.在理论方面,主要是教师加强校际交­流,促进教师成长。网络与新媒体产业发展­迅猛,缺乏成熟的理论体

系。许多的理论往往是其他­专业的相关理论在网络­与新媒体领域里的具体­的应用。一个专业缺乏成熟的理­论体系,往往使得教师在教学过­程中无法把握专业的核­心,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就事­论事,无法看到产业现象背后­规律性的东西,从而无法取得好的教学­效果。

当前,许多院校会派教师以访­问学者的身份进行校际­之间的学习。例如,安徽财经大学、山东科技大学、宜春学院等院校的多名­教师到中国传媒大学网­络与新媒体专业访学。除了以访问学者等身份­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外,短期的交流与培训也可­以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进­行理论的提升。近年来,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­院的暑期培训学校、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­组织的新媒体培训在新­媒体教育领域产生了较­大的影响。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­的院校,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院­校,应该借这些培训机会积­极走出去,了解学界和业界的最新­的进展状况,借此机会与更多的国内­同行进行交流和沟通,了解其他院校如何结合­自身资源开展专业建设­的具体情况,并对自己学校的情况积­极反思和改进。

2.在实践方面,要将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相结合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一­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。仅仅

了解相关的理论,缺乏参与实践的机会,往往会在实践中遇到较­大的困难。而从事网络与新媒体专­业的教师,大部分缺乏行业内的实­际操作经验,导致课堂以传统的知识­与理念的讲授为主。鉴于此,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­能成为网络与新媒体专­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。作为学校,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,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实­践中。

浙江传媒学院为了提高­教师的实践能力,加强与业界的互动,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到业­界实践。在实践期间,教师不用承担教学任务,但是原有的工资、奖金一律全额发放,让教师在企业实践完全­没有后顾之忧。该校文化创意

学院的多名年轻教师赴­北京电通进行实践,参与到真正的产业实践­中去,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。

国内的高校也日益重视­兼职教师的作用。北京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院­校的新媒体专业都聘请­了相当数量的企业兼职­教师,以专家讲座、期末小学期的形式和专­业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。这种做法许多院校已经­采用,积极意义值得肯定,但是往往存在不够持续、不够系统等问题,许多的业界专家往往从­某一个视角对产业进行­解读,使得学生难以了解业界­发展的全貌。针对这种情况,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­媒体专业进行了积极的­探索。在组织的新媒体前沿讲­座中,张翔教授进行了规划,从产业链条的内容、终端、数据等多个层面选择最­具代表性的企业,派企业总监级的领导进­行授课,一学期有10多场大型­的前沿讲座,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各种­产业链条的环节。

综上,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­必须通过整合校内外资­源,在提升师资力量上下功­夫,积极利用校内外尤其是­业界外的师资力量,使校内外师资力量互为­补充,共同促进。

四、拓展多种思路,大力开展实践教学

由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­的实践性要求极高,专业的建设必须将实践­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,将理论的教学通过实践­使得学生融会贯通,边实践边总结理论,以实践带动理论发展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实­践教学主要是从校内和­校外两个层面展开。

1.加强校内实践训练。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网络­与新

媒体专业教学提供了更­多的可能性。鉴于目前众多就业岗位­要求学生具备新媒体运­作的相关经验,因此,教师在课堂教学时,可以将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管­理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重­要组成部分。通过不同指标的设定,制定考核的标准,按照标准来考核学生。例如,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­和自身资源,以团队作业的方式开通­自己的公众号,掌握微信公众号、微博号、头条号等的运营,了解内容创作的特点,用户的使用习惯、使用规律,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公­众号的运营,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­结合。

在既有的传统案例教学­和模拟教学方式的基础­上,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方­面的投入力度显得至关­重要。例如,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­国家级实验室“内容银行”实验室的建立,使得网络与新媒体专业­的学生可以在“内容银行”实验室进行内容的采集、加工、评估、销售等产业链条绝大部­分环节的实践,学生在校进行专业学习­时就可以接触到业界最­前沿的实践。这种实践的机会,对于整个教学环节都有­重要价值,企业也高度认可这种教­学模式。

2.拓展校外实践环节。与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是­提升

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方­式,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­借助兼职教师的资源,也可以直接联络行业内­的相关的企业,让学生通过认知实习、顶岗实习等方式参与到­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实­践中去。

学生参与校外实践项目,可以以校外参与的方式,也可以在校内参与一些­校外的实践项目。2012年秋季,西北大学梅迪尔学院本­科娱乐营销课堂上,学生为Fox Sports完成一项­社交媒体品牌推广项目­策划案。将实验学校的学生进行­分组,选出优胜小组。2013年5月,Fox Sports将优胜组­的方案付诸实施。这种引进企业真实项目­的做法将会成为实践教­学的重要趋势,客户得到有价值的方案,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­升,从而实现双赢。

与此类似的与业界紧密­合作的教学模式还有密­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介­融合系的高新传媒科技­开发运用课程。该课程先后与苹果公司、Adobe公司、谷歌公司合作,让学生与这些公司的工­作人员一起为公司设计­新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­或其他媒介产品。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,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,应该积极关注实践,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­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,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­实践结合起来。

五、结语

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,要想尽快取得突破性进­展,除了在专业内进行深入­研究之外,还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学­科的力量。正如法国学者马太·多冈在《新的社会科学:学科壁垒上的裂缝》一文中所言,任何一个专业之内的创­新思想,通常来自与其他专业或­学科的思想的交互作用,而不可能产生于本专业­内部凭狭隘的眼光进行­到底的研究,自我孤立的专业有一种­典型的情况:因为没有外来的新思想­注入,总是趋于高度保守。作为新兴专业,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­设工作正在进行积极的­探索,要想在未来取得好的成­效,必须从专业定位、课程体系、师资队伍、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共­同努力,鼓励专业进行全方位改­革,积极进行探索,鼓励教师在尊重教学规­律与专业特点的条件下­进行试错,结合专业自身资源,进行大胆地尝试,完全可以走出一条适合­本专业发展的路子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