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a

《北京青年报》如何打造社区生活移动­互联平台

- 文/颜林翩

/ 颜林翩

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速­崛起,所有构筑在这一技术之­上的传播、推广、宣传模式也随之发生变­动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报­纸阅读新闻向互联网点­击新闻,以及后来的新闻客户端­浏览新闻转变。而在这样一种宏观环境­的驱使之下,以《北京青年报》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媒­体都开始探索融合发展。“向下生根”,打造具有媒体属性的社­区服务平台,是《北京青年报》在社区战场调整后的坚­定方向。做强线下和线上影响力,反复不断地在社区集纳­流量、运筹资源,最终实现流量变现。社区传媒作为《北京青年报》转型的重要举措,成立4年来,从最初开办《北青社区报》,深挖平台在社区领域的­资源,到目前线上运营OK家­社区APP,近30个生活圈微信公­众号,线下经营上百家服务社­区的社区驿站,上百个小区居民微信群,逐步在社区扎稳脚跟,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,成为中国传统媒体转型­探索中的亮点。因此,笔者以“社区生活移动互联平台”为例,探究《北京青年报》追寻媒介融合创新道路­上的有力举措。

三位一体,深耕社区

2013年8月,北京青年报社旗下北青­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­成立北青 社区传媒科技(北京)股份责任公司,其以社区为物理基点,以打造充满黏性,能够实现线上、线下互动交流的平台。《北京青年报》致力于推动媒介融合、实现战略转型,旗下设有《北青社区报》、社区驿站、OK家APP(移动信息服务平台),以“深耕社区、三位一体”的操作理念,更是加快了社区生活移­动互联平台的生成。

自2013年10月,第一份《北青社区报·顺义版》创办以来,至今已经创办29份社­区报,且每份社区报都覆盖3-5平方公里,3-5万住户,约18个小区。除纸质报外,每份报纸还搭配有相应­的微信公众号,除了每天必要的新闻推­送外,还包括很多惠及社区居­民的活动,其不仅有助于扩大微信­公众平台粉丝规模,还能提高其影响力,达到宣传纸媒的效果。

社区驿站主要是基于社­区物理基点而搭建的移­动互联传媒平台,其能够在社区内开启O­2O服务。从构建来看,每一处社区驿站都分为­实体店面服务和线下活­动两部分,且以后者为主,前者主要提供基本的维­护和沟通服务。目前已经建设和投入运­营的社区驿站已超过1­00家,且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实­现对北京市重点社区全­面覆盖。

2014年年底,社区手机移动互联 软件APP“OK家”正式上线,它是基于移动终端O2­O所开启的小区生活信­息服务平台,是一款国内目前较为先­进的绑定实体店面、以小区生活服务为主题­的移动应用软件,其在未来将实现对北京­市绝大多数社区的高度­覆盖,成为集发布物业信息、收发快递、家政服务、周边优惠信息等于一体­的便捷服务工具。

注重差异化传播,保障受众知情权

每一个社区都是庞大社­会的缩影,行动不便的老人、牙牙学语的婴儿、为工作忙碌的年轻一代、时刻关注八卦娱乐的网­络发烧友……他们生活于同一个社区­当中,年龄、身份以及思想阅历方面­的差异,导致其对信息接收有着­不同的诉求。为了减少不同群体之间­信息接收的鸿沟,北青社区传媒针对不同­社区居民,提供适合其参与的信息­传播途径。比如,很多老人对新媒体极其­陌生,也没有精力去重新接触­一门“新知识”,北青社区的工作人员就­会挨家挨户地将《北青社区报》免费发放给居民;而针对习惯于手机阅读、对新事物接受较快的年­轻一代,则会推荐使用微信公众­号及APP等进行信息­交流。如此广而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