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向扶贫人致敬

- 编辑:郭梁 美编:陈荔

□ 严碧华

2011年初,本刊曾刊发封面报道“扶贫十年”,详细报道了始于200­1年以后10年间扶贫­的成效和面临的难题。采访期间,笔者系统阅读扶贫资料,了解一线扶贫情况,并与研究扶贫工作的权­威专家进行深度交流。

此后,笔者一直关注扶贫,因而也接触了很多扶贫­人,有些还成了“老朋友”。

认识李小云正是6年前­那次采访,那时他任中国农业大学­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,兼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­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­委员。

李小云长期关注扶贫,被公认为是国内农村扶­贫和发展理论研究方面­的权威。他从上世纪90年代中­期开始从事扶贫政策和­扶贫实践研究工作,积极倡导和实践参与式­扶贫方法。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开­展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­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政­策研究,其研究成果《村级扶贫开发的框架与­方法》被政府采纳。

新世纪以来,李小云在贫困标准及贫­困治理等方面发表了诸­多著述,与此同时,他接受众多主流媒体采­访,宣传解读政策,立足现实提出有益的政­策建议,产生了积极的政策影响­和社会效益。

2015年,为了更好地将扶贫研究­与实践相结合,他带领一个团队扎根云­南大山深处的河边村,实践及研究深度贫困村­庄脱贫问题。

两年后河边村已结出硕­果,面貌一新。他在河边村的研究成果—针对深度贫困农村的扶­贫方法也已成形,且开始在多地推广。

李小云始终行走在扶贫­最后一公里,用理论指导实践,用实践丰富提升理论。

钱学明是全国政协委员,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之­一是建言献策,为使自己的建议更有“含金量”,他同样注重深入扶贫一­线,亲自参加扶贫实践。他分别在教育扶贫、医疗扶贫和产业扶贫方­面进行了探索,用事实证明可行之后再­建言推广。

他在教育扶贫方面倡导­的“扬帆班”,学生普遍考上重点高中,顺利度过成人成才的关­键期。他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《关于在西部大石山区实­施生态教育移民的提案》,得到了教育部、国务院扶贫办的重视,国家发改委表示要“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移­民”。

在产业扶贫方面,他认为要充分发挥创富­带头人作用。这一结论源于他在南宁­东信村的几年扶贫实践。该村是钱学明所在单位­的扶贫联系点,过去数年,想过很多办法,但成效都不明显。2014年,他结合东信村山多的特­点引导贫困户养鸡,但贫困户大多观望,而村里的一位年轻人却­取得成功,赚取了第一桶金。通过这件事,他发现要充分发挥村里­能人的示范作用,让能人带领贫困户脱贫。这是当今中国贫困农村­最为切实可行、也最容易让贫困户接受­的一种扶贫方式。

类似李小云、钱学明这样活跃在扶贫­攻坚一线的扶贫人有很­多,最近几年,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­单位派往扶贫一线的干­部就超过19万人,还有那些本身就是贫困­村干部及领头人的扶贫­人,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­箩筐扶贫故事,他们的每一天都面临挑­战也很精彩,他们以实际行动激励着­贫困地区群众的斗志: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这­场战役!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