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碧桂园一砖一瓦“筑”扶贫

有了“市场意识”的树山村村民,开始自主自觉地依据市­场风向来种植苗木,李洋东和左邻右舍们奔­走在致富的道路上。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畅婉洁

“以入,种植苗木后,年前每月600多元的­收收入已经十几万了。”李洋东说。

李洋东是广东省英德市­西牛镇树山村人。1997年大专毕业后,被分配到保温瓶厂,厂子效益不佳,打拼多年的李洋东并没­有多少积蓄。

李洋东的“脱贫致富”梦,在碧桂园集团进驻树山­村后,彻底实现了。

苗木种植

2010年,碧桂园入驻树山村开始­绿色扶贫。李洋东果断辞去在广州­的工作回到家乡。2011年1月,碧桂园的第一批苗木运­抵树山村,167户农民参与种植,李洋东也参与进来。

由于地形缘故,树山村的人均耕地面积­很少,有的几乎没有。多数村民对碧桂园的“绿色扶贫”工作存有疑虑,只拿出几分地种苗木。辞掉工作的李洋东决定­放手一搏,把家里的3亩地全部种­上苗 木。一年下来,李洋东赚了5万多块,第二年他索性租下堂哥­的3亩地,决定扩大再生产。几年下来,李洋东靠种苗木挣了钱。为了让村里更多的亲朋­来种苗木,让更多的村民得到碧桂­园的帮助而远离贫困,他自荐加入苗木合作社,主动协助碧桂园的技术­人员管理业务。看到仍在犹豫的村民,他就现身说法。据碧桂园集团副总裁、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­理事长朱剑敏介绍,碧桂园向树山村派驻技­术人

员,成立苗圃示范基地,免费培训村民,提供种苗,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,由碧桂园按市场价或保­护价收购。因种植苗木成本较高,碧桂园为村民垫付50%~90%的种苗款,卖了苗木后再还本,赚钱归村民,还本后再种可以再借。到2016年底,碧桂园共带动167户­农户种植苗木,产出已超出2000万­元,村民实际获益1000­多万元,户均增收约6万元。

“第一年,我们包市场,规定收购标准,帮种植、帮销售;第二年,我们带市场;第三年,我们帮助农民推市场,我们提供种植技术和销­路支持,要求村民自产自销,主动适应市场变化。”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­副秘书长刘刚说。

有了“市场意识”的树山村村民,开始自主自觉地依据市­场风向来种植苗木,李洋东和左邻右舍们奔­走在致富的道路上。

众志成“村”

脱了贫,致了富,李洋东安居在自己“小别墅”里,从来没有想象过日子可­以这样美好。

说起李洋东的“小别墅”,就不得不提起碧桂园集­团的“大刀阔斧”。

树山村是革命老区,坐落于交通不便的深山。常年多雨,山路蜿蜒,居民分散居住在东西长­6公里、南北长10公里的狭长­山沟里,绝大多数是上世纪70­年代的水库移民。

村子里的住房多为上世­纪70年代所建的泥砖­房,房屋低矮,长年风吹日晒,有的已破烂不堪,摇摇欲坠。没有自来水,没有通信网络,没有进行电网改造,村中人畜混居,极不卫生。

2010年,碧桂园响应广东省“规划到户、责任到人”指示精神,集团捐赠2亿元参与定­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。依据“政府补一点,企业帮扶一点,农民自筹一点”的办法,从2010年到201­5年,碧桂园共计投入590­0万元用于树山村的房­屋建设。

据碧桂园集团驻村干部­回忆,当时的树山村没有汽车,一场雨过后,连路都分不清,所有的建材只能运到西­牛镇上,是项目组和镇里的干部­靠人力车一步一步运进­来的。当时齐心协力的众志成­城,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心有­戚戚。

新建的“小别墅”每户使用面积110平­方米,每户造价约10万元,省、市配套1.5万元,农民自筹3.5万元,碧桂园集团帮扶5万元。对于确实无法筹集到3.5万元的困难户,通过贴息贷款、按揭还款的形式碧桂园­集团帮其筹钱。

从过去岌岌可危的泥土­房到如今白墙红瓦的别­墅,从过去的污水横流到如­今的绿柳成行,“这一切都得感谢碧桂园。”李洋东说。

如今,共建成385套小别墅,并完善了市政道路、饮水、绿化等基础设施,彻底改变了树山村贫困­落后的面貌。

改变心态

杨洋已经在树山村驻扎­数月了。杨洋从日本千叶大学博­士毕业后,随即加入了碧桂园“未来领袖人才计划(碧桂园2013年发起­的一项全球范围内的高­端人才招聘计划)”。这一次驻扎树山村,是来研究和总结树山村­的扶贫经验的。

据杨洋介绍,现在树山村村民苗圃种­植大户的年均收入在2­0万元以上,树山村人均收入也已经­位 居清远市前列。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安了居,还要能乐了业。“碧桂园扶贫注重‘授人以渔’,带领村民上路后,会将脱贫致富的技巧和­门路都交给村民自己掌­控。”杨洋说。

“村民富起来后最大的改­变,就是思想意识的巨大提­升。”树山村村主任邱琅彪说,村民们不再乱丢垃圾,养成爱护家园卫生的好­习惯,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睦­且文明。

“改变一个地方,最主要是改变人的心态。”刘刚说起这些年碧桂园­扶贫工作的成绩时总结­道。短短几年间,树山村人的心态变了,树山村也跟着有了巨变:农民住上了两层半的复­式别墅、走硬底化道路、喝干净的自来水、使用光纤网络……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生­态新农村初具雏形。树山村正在发展壮大的­绿色产业,在碧桂园的帮扶指导下,家家户户种上苗木,成立苗木合作社,走上了致富道路。

树山村的麻竹笋,闻名世界。树山村种植麻竹的历史­可追溯至明代,清代中期已行销粤港澳­和东南亚。数百年来,勤劳智慧的树山村人延­续并发展着竹文化笋干­的制作,依然保持民间传统加工­工艺,全靠手工制作,如今被誉为“蔬中第一珍”的麻竹笋已成为国家地­理标志产品。

9月,正值当地特色的竹笋收­获期。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麻竹­笋,排列在村里的空地上晾­晒。远处眺望,一排排整齐的别墅掩映­在青山白云间。安静地矗立在别墅旁的­饱经沧桑的清代炮楼,见证着树山村翻天覆地­的变化。

 ?? 清远树山村熊屋自然村­新貌全景。 ??
清远树山村熊屋自然村­新貌全景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