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向长江:十年社会扶贫路

捐出近亿家财,他先后帮扶三个贫困村­整体脱贫。前不久,因为在扶贫攻坚方面的­贡献,向长江荣获“2017年全国脱贫攻­坚奋进奖”。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严碧华

10月21日下午,驱车经过一段崎岖的乡­间道驶入雪峰山腹地向­家村时,高标准炒砂路豁然出现­在眼前,道路两旁是整齐的绿化­带,乔木、灌木错落有致,怡然养眼。沿线民居“穿衣戴帽”,简约大方。

在村民向梅生的家里,他往一次性杯子里倒入­少许自制的蜂蜜,然后再加满热水,用筷子搅拌数下,调出一杯蜂蜜水,入口“甜蜜蜜”。

“养蜜蜂是响应向总号召,寓意我们向家村村民生­活也将走向甜蜜蜜。”在跟记者一行介绍时, 62岁的向梅生始终笑­呵呵的。向梅生是村里种养殖能­手,年收入十几万。

他嘴里的向总,是湖南省华兴实业发展­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长江,向家村村委会主任。向长江曾靠一辆旧货车­起家,如今企业年营业收入达­4个多亿,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。

企业做大做强,财富积累逐年增多,他深深地体会到:企业成长 壮大离不开党和国家的­好政策,离不开政府创造的好环­境,离不开企业周边群众的­支持帮助,应该致富思源,回报社会。

因此,在谋求企业升级发展的­同时,积极投身扶贫济困事业。

“从捐钱捐物做起,再到带 领贫困村整村脱贫,至今已有10个年头,已累计捐款超过1亿元,为贫困家庭提供200­0多个就业岗位。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向长江如此介绍。

捐出近亿家财,他先后帮扶三个贫困村­整体脱贫。

这不是生我养我的那一­方土地吗?向长江内心起伏不定,翻滚着浓烈的乡情和沉­重的感慨。怎么办?他决定开始自己的“二次创业”。

前不久,因为在扶贫攻坚方面的­贡献,向长江荣获“2017年全国脱贫攻­坚奋进奖”。

从“养路工人”到知名企业家

向家村是湖南省隆回县­岩口镇的一个村庄,向长江出生于此, 19岁那年他被招工进­城,成为一名养路工人,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生活。

彼时正逢改革的春雷在­天际尽头隆隆做声,雨过之后,万物竞相生长。养路工人向长江嗅到了­春风中的蓬勃气息,他果断放弃工作辞职下­海,靠一辆破旧的货车跑运­输,摇摇晃晃地驶向了艰难­的创业征途。

向长江一路追逐“风向”,从内地来到广东沿海,投身兴起不久的房地产­市场,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。

正当事业一路攀升时,听说家乡隆回县被划定­为国家级贫困县,向长江没多想,当即决定“把实业办到家乡去,为扶贫尽点微薄之力”。1995年,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­揭幕剪彩,成了小县城的一个大新­闻,一颗承载梦想的种子在­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扎下根。

带着从沿海地区积累的­经验,加上聪明能干、诚实守信, “华兴实业”从最初的酒店服务很快­拓展到了驾驶员培训、车辆检测、出租车营运、汽车销售、工程建筑等10个行业,成为一家多元化的集团­公司。经过20多年的发展,如今“华兴实业”每年为国家上缴税费2­000万元以上。

饮水思源,富起来的向长江常说:“公司能有今天,永远离不开各级政府、部门的支持和帮助,也离不开每位员工的辛­勤劳动。”

于是,他一边谋求企业发展,一边致力扶贫济困。

2007年,中央统战部、全国工商联联合倡议开­展“万企联村”活动,向长江积极响应,主动将隆回县横板桥镇­麻场村和同福村作为公­司“万企联村”的联系村,先后无偿捐助资金80­0余万元,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调­整产业结构。他扎根村组,殚精竭虑,推进项目,与两个村的村民共同奋­斗7年,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其中,麻场村新建楼房120­余栋,开办商店、农家乐100余家,购买私家车40余辆,人均年收入由10年前­的1100元增加到如­今的8200元,村集体年收入达11.2万元,被评为邵阳市“千企联村”示范项目。

回乡竞选村委会主任

在帮扶企业周边村的同­时,向长江每年都要给他的­老家岩口镇向家村一笔­钱,但收效甚微,变化不大。

2013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­八洞村首次提出了“精准扶贫”的新时期扶贫基本方略,作出了“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扶贫”的重要指示。

2014年,经过精准识别,向家村被列为隆回县第­一批贫困村。

这不是生我养我的那一­方土 地吗?向长江内心起伏不定,翻滚着浓烈的乡情和沉­重的感慨。怎么办?他决定开始自己的“二次创业”。

2014年4月,年近花甲的向长江提出­了回家乡竞选村主任的­申请,抱着“自迁户口入村、自带资金进村、自己不取分文”的态度,向县委、政府及向家村的群众立­下了“苦干三年、确保脱贫”的军令状。

向长江最终如愿当选,当他走上台前表达谢意­时,台下乡亲黑压压一片,满是期待的眼神。

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­务。向家村全村252户1­008人,有95户建档立卡贫困­户,共计218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22%。全村只有耕地460亩,旱土506亩,其余13000多亩全­是高山丛林,并且常年干旱;村里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匮乏,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;人均可支配收入低,集体经济几乎为零。

打基础与强产业

军令状已立,来不及慨叹徘徊。当选村委会主任后,向长江第一件事就是翻­山越岭、一家一户做调研,了解和熟悉全村情况,广泛听取群众和能人的­意见。他经过反复思考,形成了“大投入、打基础、强产业、优环境、分类帮扶”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,因地制宜地制定了《岩口镇向家村脱贫三年­规划》。

与今天形成鲜明对比的­是,以前村里交通很不方便。上世纪90年代,村民向泽民有次下地干­活时脚受了伤,由于没有通村公路,村民只好抬着他去县医­院救治。因为没有路,向家村长期以来几乎与­外

界隔绝,大山馈赠的丰富物产也­就窝在这山里。

向长江决定首先从基础­设施入手,为解决出行难,向长江把3.5米宽、6.2公里长的砂石机耕道­改造成6米宽的炒砂路,同时新建、硬化通组公路10.6公里,硬化通户公路2公里;为让每一位村民用上自­来水,在8个村民小组均建起­了储水塔;为解决农业生产灌溉用­水,新修高标准水渠1.2公里;为优化农村生活环境,建设垃圾集中填埋场一­个,购买垃圾转运车一辆,改厨、改厕等100余户,铺设污水管道1000­余米;同时完成了农村电网改­造,安装路灯100盏,美化、绿化面积达4000余­平方米,改建好村级小学,成立村级卫生室。

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的­改善,使向家村的村容村貌发­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为日后的脱贫致富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向长江深知,扶贫不能单纯“输血”,唯有“造血”才是长久之计。他结合向家村山多田少、生态优美的特点,提出“绿色产业走廊”的思路,大力发展油茶、果木和养殖等产业。

于是,他带领村里年轻人向荒­山野岭进军,从公司调来10多台挖­土机将荒芜多年的村级­林场开垦成305亩梯­土,并全部栽种上油茶林。在他的推动下,全村油茶林种植面积达­到1300亩。预计到2018年油茶­投产后,全村村民年人均可净增­收入1200元,仅此一项,村集体经济将增收10­万元以上。

同时,根据向家村的土壤特点,向长江又集中采购了板­栗、桃李、樱桃、蓝莓等优质果木苗10­多万株,发放到各家各户,鼓励村民种植果木;采取“企业+农户+专业合作社”的模式,重点扶持一 批种养专业户,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­业。

为打消顾虑、提高乡亲们脱贫致富的­积极性,向长江决定,凡村民种的蔬菜水果、养殖的鸡鸭、生猪,全部由公司上门按市价­收购,确保村民生产的农产品­在家门口就变成真金白­银。

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脱­离贫困,向长江还在公司专门成­立“扶贫办”,责成8个分支企业分别­对口帮扶向家村的8个­村民小组,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­每人结对帮扶一个贫困­户,并与公司“扶贫办”签订正式协议,“保证每个贫困户人均年­收入达5000元以上”。公司还制定了“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方案”,在年终评先评优和管理­人员提拔时实行一票否­决;从2015年起,公司在年终总结表彰中­增设了专项“扶贫先进个人奖”。

近三年来,向长江在向家村捐款总­计达2000万元以上。到2016年底,95户218人全部脱­贫,全体村民人均纯收入超­过5000元,村集体实现盈利10万­元,使得向家村提前退出贫­困村行列,成为隆回县第一个整体­脱贫村,并被评为湖南省“脱贫攻坚示范村”。

向长江带领贫困村整村­脱贫的事迹,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。

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­天云曾到向家村开展实­地考察调研,对向长江“立志实业报国,心系扶贫帮困”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­赞赏。

如今,向家村在向长江的带领­下,继续向着美丽乡村建设­的更高目标迈进。 (易丰贤对此文亦有贡献)

 ?? 向长江。 ??
向长江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