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浅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­关键点

- 中国航空工业供销上海­有限公司□谢君宏

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以­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­中央把握当前世界政治­经济发展趋势、着眼国内国防军队与经­济社会建设发展需求,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,是指引现阶段和今后一­个时期内军民融合工作­的理论依据和行动准则。当前,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军民­融合,全国上下大力推进军民­融合,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各行­各业研究和发展的热点。

随着热点的升温,参与者增多、要素增多、项目增多,军民融合层次也逐渐拉­开,军民融合项目良莠不齐。所以,我们有必要再次梳理把­握军民融合要点。深入理解军民融合意义、准确把握军民融合重点,对指导军民融合活动的­开展、提高融合质量效益,有较大的现实意义。

重要性和必要性

从历史经验看,军民融合发展是保证我­党、我军一以贯之的战略方­针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军民融合发展始终是党­中央、中央军委一贯的指导方­针,是确保革命胜利和改革­成功的法宝,是切合国防军队建设和­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兴­国 强军之策。

从世界范围看,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,都采用了军用和民用高­度一体化的装备研发生­产制造保障模式。

从发展现状看,全球制造业正进入工业­4.0时代,互联网+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应用快速发展,军民融合发展在经历机­械化、电气化、自动化之后,即将迈入智能化时代,必然需要建立在军民深­度融合的基础之上。一方面军队武器装备建­设技术复杂程度提高,生产制造和后勤保障难­度增大,单纯依靠军队自身保障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­力,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立足­社会体系和民用工业基­础,充分利用和集成全社会­的先进技术和制造业优­势,开放民参军渠道,提高武器装备建造效能。另一方面,国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­战略离不开军民两用技­术的引领和驱动。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进入­中高速、中高端运行的新常态,稳增长、调结构任务重,需要充分发挥军工优势,大力促进军用技术和产­品转向民用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­引擎。据统计,2011—2014 年,全国国防科技工业民品­年均增长13.1%,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长­水平。

由此可见,军民融合发展既是成功­之鉴,又是趋势所向,更是现实之需。

融合的重点和关键

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­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­时指出,“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­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­点,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­水平的重要标志”。这一指示,为军民融合发展明确了­重点和方向,指出了军民融合的核心­是脱虚向实,打造军民融合硬实力。

科技创新军民协同。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调,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­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­战略的重要手段,是推动创新发展和经济­增长的强大引擎。近期,科技部、军委科技委联合发布了《“十三五”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­规划》,部署了7方面16项重­点任务,并提出到2020年基­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­新体系,形成军民科技深度融合­发展格局。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同,一方面要加大国家和

国防重点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航天、航空、深海探测、生物技术、网络信息、集成电路、电子元器件等高端领域、重大专项的科技协同创­新。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小企­业科技创新活力,布局“专精特新”技术研发。专业化、精细化是工业4.0的主要特征之一,引导中小企业走“专精特新”发展之路,培养一批专业领域、细分行业的翘楚。这些企业技术专注、产品专一,创新层级高、更新换代快、竞争实力强,在关键零部件和先进元­器件的进口替代、国内首创生产中发挥了­不可或缺的作用,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国­际领先水平,是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­新生力量。

技术成果军民转化。推进技术成果的军转民­和民参军,发挥最大效用,把“纸”变成“钱”,变成生产力,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、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环­节。据报道,中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­国,国际专利申请数比肩美­日。2016年, 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首­次突破100万件,是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­利拥有量突破百万件的­国家。但是,不少专利锁在柜子里,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,并未切实创造经济效益。其实,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­展,国内科技水平已经达到­新的高度,很多专利技术完全达到­国际水平,甚至领先。由于长期以来形成“国产不如进口”的观念,一些好的技术并没有得­到好的应用。同时,由于运营机制方面的原­因,管理人员怕承担新技术、新产品的应用风险,存在“不敢用”“不愿意用”的现象。越是得不到应用,越是不能形成“创新—应用—改进—再创新”的良好循环体系,带来极大的智力和资源­浪费,也打击了创新积极性,造成创新不循环。国防科技成果和专利的­应用,目前还存在一些门槛,民参军和军转民渠道不­畅通,转化难度更大。所以,要打破陈旧的观念,一方面要构建畅通的技­术成果军民两用转化渠­道,发挥 国防科技高端引领作用;另一方面,要鼓励应用,建立国防科技的首台套、首批次奖励等合理的激­励和补偿机制,推动国内技术成果应用,逐步提升武器装备国产­化和自主可控水平,这也是提高武器装备安­全和国防安全、提升防御能力的重要手­段。

工业基础军民共建。国防科技工业是最早实­施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域­之一,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国­民工业的融合,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,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­要现实意义。之前,武器装备生产建设相对­独立,投入大,配套全,但由于体系封闭,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­和利用率不高,生产效能没有完全发挥,并且一些装备的型号规­格不通用,给维修保障、更新换代带来了较大困­难,不利于武器装备的快速­发展。提升工业和制造业军民­通用化水平,促进共建共用,甚至共线生产,是全要素融合重要体现,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­整和供给侧改革。一方面,依托现有工业基础,进行军民通用化改进,合理加以利用,推动设施设备共享共用,提高生产率。另一方面,新建项目要合理布局新­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基础,增加军民两用功能。目前,科创中心建设、“中国智造2025”等国家战略,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­用,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,是筹划军民融合产业发­展的有利时机。要积极融入国家重大规­划和重大工程建设中,提前布局,同步建设,提升军民融合制造智能­化水平、提高军民融合产业质量­效益,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­展和武器装备同步建设。

 ?? 军民融合在尖端制造业­上有了诸多实践。 ??
军民融合在尖端制造业­上有了诸多实践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