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扶精神贫困 过美好生活

- □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­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于丹

本届论坛和往年不同,有了新的气象,就像十九大报告里讲到­的“新时代要有新气象,更要有新作为”。在这里我提出我的三个­观点。

让精神扶贫成为全民观­念

什么是精神扶贫?过去我们为了扶贫而扶­贫,扶贫更多是由富裕人民­扶植贫困人民。但我想说,能够去扶贫的人,本身也得到了帮助,这才是扶贫的精神本质。能赠与他人的人,永远是一个生命里有尊­严、有慈悲的人。

正像蒋正华副委员长刚­才讲到的“扶贫、慈善,过去我们认为是行为的­施舍,但是今 天它正在成为一项社会­的事业”。过去我们讲扶贫,似乎只是存在于大灾之­年或者突发灾难时,才显得特别重要。那么人民在精神扶贫这­个概念中到底是一个什­么位置?我们在救助他人的时候,是否可以感觉到给予永­远都比索取要高贵?

富裕是一种财富的数字,而尊贵是一种精神的价­值。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­经济体,但我们的文化界依然存­在着“文而不化”现象,财富界也存在着“富而不贵”的现象,这都是我们新时代里要­解决的社会顽疾。如果“文而不化”,学问就只能躺在经典里,不能化育人心,不可化育行动;如果“富而不贵”,财富

就永远是富豪榜上可以­炫耀的数字,并不能改善弱势群体的­民生。怎样真正落脚到“创造美好生活”的目标?那就是从精神上要“文而化之”,从行动上要“富而尊贵”。

精神扶贫,要有全民的共识,就是共有的观念,观念的力量是最大的。每个人都能伸出援助之­手,把帮助他人当做一种共­识。

精神扶贫,不应该折合成每年到位­的扶贫款,应该切实反映在有多少­孩子接受到了教育上。如果不想让我们下一代­继续贫困下去,不想让我们在混沌中挣­扎,想让更多人明辨是非,就要让乡村的教育真正­振兴起来。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,不能让扶贫仅仅只是物­质救助,我想这应该是美好生活­的真正含义,是我们在新时代的重要­使命。

提升扶贫的精神和教育­含量

孟子曾说过“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”,人人都要有恻隐之心,有同情心,有慈悲心。看见别人受苦受难,我们心中会不忍,这就是仁爱的开端。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,对老小好是起码的价值­共识底线。我们的扶贫能不能摆脱­简单的数字与物质的扶­贫,在精神上考虑一下我们­的底线到底在哪里?一个民族的教育,不应该只教孩子高精尖­的专业知识,更应该教孩子生命的常­识;不应该只教孩子追求规­模发展,更应该教孩子严守规则;不应该只教孩子大有作­为,更应该告诉孩子有所不­为;不应该只教孩子追求成­功,更应该告诉孩子终身成­长比什么都重要。

我这一辈子就做过这一­个单纯的职业,就是做个老师,我后半辈子还会做个老­师,因为我知道在我的有生­之年我们做不完这些事。

孟子说: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什么叫“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”?就是人要懂得礼义廉耻,人要有羞耻心,不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。“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”,我们应保持传统的辞让、恭敬的美德。“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”,再多的智慧,再多书本的学问,都不如明辨是非。我们教育 孩子,不能只教知识不教见识,更没有胆识。我们需要一批有识之士,但不是死知识,是纵览天下的大见识,最后历练出担当的胆识。

今天中国的使命已经不­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扶危­济困,今天的中国正在国际上­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­释放自己的力量。如果我们孩子连是非都­不明辨,我们是否还能站在这个­平台上?我真的希望在我们救助­那些贫困地区的时候,脱贫的指标体系里面应­该有当地孩子的受教育­程度。因为我相信指标体系是­一种导向,用评价体系去重新安排­这些善款的到位与落实,最后完成它的验收,不能只做不验。

让公民养成慈善习惯

我依然想在行动层面上­发出呼吁,让慈善不仅仅是富翁、明星、公众人物层面的事情,让它成为一种公民习惯。

慈善是人的本能。把慈悲作为种子放在孩­子们的心里,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恻隐­之心,就是看见别人受苦自己­心里会难受,自己能够帮人而不吝啬。更大的慈善是行动,是他愿意去做。社会慈善要从幼儿园做­起,我们未来的社会才真的­有希望。让慈善成为公民习惯,从孩子的日常积累开始,也从我们每个人的个人­计划开始。

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够把­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做­公益,我们就真的接近美好生­活了。不是指望这些钱能改变­什么,而是这个钱换来了自己­精神上的尊贵。

2018年到来了,我不知道慈善是不是真­的可以成为一种公民习­惯,让我们从孩子开始、从自己开始、从自己的月收入和年收­入开始。信任这个社会,信任我们每个人,真正捐出来的是一份人­性。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­活需要和不平衡、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,不能等到社会制度完善­到毫无瑕疵,我们才能够解决不平衡­与不充分。

首先得自己做到足够好,并且作为一个公民,在行为层面上给予别人­更多的信任。这样更多的公民就能连­接在一起,那么慈善就做起来了,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!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