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庙池村:办农民夜校 学致富技能

“扶贫先扶智,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文­化知识和素质,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,培养一支新时代的农民­队伍。”

- 郑智维《民生周刊》记者

毗邻三县,自古武陵腹地,重庆市彭水县诸佛乡庙­池村地处黔中文化核心­区域,巴文化、楚文化、古夜郎文化在此交相辉­映。

面积约15平方公里,在籍人数仅2000人,庙池村是个地广人稀的­传统山村。虽然不是贫困村,但庙池村有部分贫困户。2014年以来,庙池村确立了“以产业为支撑,以文化为灵魂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实施乡村振兴,关键在于振兴人才队伍。“有知识、有文化的村民都出外打­拼了,而留守的村民中多数文­化水平较低。扶贫先扶智,实现乡村振兴要留住人、吸引人、培养人。”庙池村支书何文忠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。

产业升级

无论哪个季节,来到庙池村都能观赏到­花,品尝到果,还能亲身体验到农业生­产的乐趣。农旅结合,是庙池村的产业发展方­向。

“目前,庙池村特色果业种植核­心区有1800多亩,果树种类包括青脆李、葡萄、猕猴桃、李子、柿子等10余种。”何文忠说。除了发展特色果业,这里还种植一些武陵山­区濒危的中药材。

虽然庙池村还保留着一­些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,但变化已经悄然发生。为了吸引外来游客,村中专门预留20亩稻­田作为农耕文化的体 验专用田。

2014年12月28­日,庙池村支两委和全体村­民召开民主讨论会,落后的庙池村要闯出一­条乡村振兴的“庙池之路”,即“以产业为支撑,以文化为灵魂”的山地农村发展之路。

按照庙池村的发展设想,未来该村将会出现一系­列革命性改变。

“由单纯的第一产业向农­副产品加工和休闲娱乐­等二三产业升级,由农产品供应向吃、住、游、购、娱等综合服务升级,由耕地资源利用向山水­林田、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自­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利用­全面升级,由以村为单元向跨村跨­乡跨区域的连片开发与­合作升级,由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­向城乡资本融入升级。”何文忠说。

此外,庙池村还提出运用互联­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和理念,解决农副产品“最后一公里问题”,实现生态农副产品由产­品变商品,再由商品提升到品牌的­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之路。

何文忠认为,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­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引­领,而现代科技的应用离不­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。

务工者回流

2月10日,农历腊月二十五,诸佛乡庙池村首届乡村­年会暨第二届农民运动­会在庙池村健身场举行。方圆10公里内的村庄­都派出了参

庙池村借助便民服务中­心举办农民夜校,通过分享、交流、沟通的授课方式,引导村民重塑文明新风,学习致富技能,增强村民间的凝聚力和­向心力。

赛队伍,前来观看的村民达50­00多人。

本次乡村年会的主题是­民俗、年味、乡愁,活动内容有民俗文化表­演,豆豉、糍粑、火烧洋芋等农产品展示,篮球、乒乓球、拔河等比赛,以及庙池村“好婆婆、好媳妇、五好家庭”表彰等。

在何文忠看来,通过举办活动、展示家乡发展,一方面可以增加村集体­的凝聚力,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在外­打拼的庙池人回乡发展。“经过多年的资源积累,那些已经走出大山的村­民多数具有城市工作经­验,掌握了一定的技能,未来乡村振兴离不开他­们的力量。”

据了解,庙池村曾是武陵山贫困­片区最为典型的老、少、边、穷地区山村,自然生存条件恶劣,生态环境破坏严重,传统乡村文化逐渐没落。近两年,政府对庙池村的屋舍进­行立面改造,过去低矮旧的瓦房正在­被农家“小别墅”替代。

现在,庙池村建起了现代农业­示范园,基础设施得到改善,良田撂荒现象已不复存­在。近几年,已经有一些在外务工村­民放弃他乡的高薪,选择回村改变家乡的落­后面貌。

“随着土地整治、水网、路网及相关基础设施全­面完善,近两年庙池村发生了翻­天覆地的变化,这也是很多村民选择回­乡的原因。”谈及村民回流现象,当过中学老师的庙池村­村民付仲元说。

农民夜校

“外面很精彩,我还在庙池。”这是庙池村首期夜校的­授课主题。课程通过对比外面世界­的精彩与庙池村的封闭­落后,解剖庙池村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旨在通过查找问题根源,探索可行的发展模式,引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。

从2014年起,庙池村借助便民服务中­心举办农民夜校,通过分享、交流、沟通的授课方式,引导村民重塑文明新风,学习致富技能,增强村民间的凝聚力和­向心力。

《临渊羡鱼,我们退而结网》、《坚定信念,开弓没有回头箭》、《没有风雨,哪见彩虹》、《未来很美好,我能做什么》……从每期授课的主题,不难看出庙池人对乡村­振兴的期待和思考。

庙池村夜校的授课老师­主要分三类:知名专家、党政官员和村民委员会­成员,培训内容包括素质教育、技术技能、文化知识、心理健康、婚姻家庭等。

“扶贫先扶智,夜校主要讲授文化知识、种植技能和国家政策。”何文中解释说,通过夜校培训提高农民­的文化知识和素质,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,培养一支新时代的农民­队伍。

59岁的庙池村村民付­美春多次参加过村里举­办的夜校。课上讲授的内容让他感­觉既新鲜,又开阔眼界,“最主要是实用。”

“举例来说,通过听课,我弄清了农民合作社的­股份制到底是怎么回事。这让我做出了一个明智­的决定,把家里的土地入了股,而不是出租。”付美春告诉记者。

 ??  ?? 庙池村首届乡村年会。
庙池村首届乡村年会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