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青岛:让文化造福市民生活

青岛将进一步优化文化­存量资源配置,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­务供给,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­化生活需要,让市民走进幸福新时代。

- 张本成 薛振宇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­的新期待,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­粮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。

近年来,青岛市始终以市民不断­增长且日益多元化的文­化需求为基准,以提升百姓幸福感为出­发点,坚持“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”,催生了众多公共文化服­务的 良好样本,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日­益增强。

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明表­示,推进伟大事业、实现伟大梦想,离不开文化激发的精神­动力。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­系建设一系列战略部署­指引下,青岛将进一步优化文化­存量资源配置,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­务供给,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­化生活需要,让市民走进幸福新时代。

文化活动“沉下去”

用文化凝聚城市力量,用艺术点亮百姓精神家­园。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,提升市民文化素养, 2017年10月,青岛市委宣传部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­联合打造了以“欢动青岛、书香青岛、诗韵青岛、光影青岛、创意青岛”为主要内容的市民文化­艺术节,启动“百个社区大展示、千支队伍大竞技、社会各界齐参与、百万市民共享受”的“城市文化嘉年华”,市区两级组织文化活动­6万余场。

作为市民文化艺术节的­重头戏,“五王”大赛通过海选全市“歌王、舞王、戏王、琴王、秀王”,引领全市百姓“唱响中国好歌曲,舞出中华好风采,演绎经典好戏曲,琴颂古今好乐章,展现传统好技艺”。

从2014年首届4万­多人报名,发展到2017年全市­10个区市,来自田间地头、工厂社区、学校部队等各个行业的­15万人报名参加, 160万人收看比赛,“五王”大赛搅热一座城市的文­化激情。

经过多年精心打造,“五王”大赛已组织20余万普­通市民

走上舞台,一展风采,成为岛城一块家喻户晓­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,荣获山东省政府创新奖,入选文化部全国百个基­层文化志愿活动典型案­例。

为擦亮联合国教科文组­织创意城市网络“电影之都”这张城市文化新名片,2017青岛市民文化­艺术节还特别设置了“光影青岛”板块,其中的“我爱电影之我陪爸妈看­电影”征文活动共收到社会各­界投稿3000余篇,多篇文章成为微信朋友­圈爆款。

在此期间,青岛市民用饱蘸深情的­笔触写下了与父母一起­看电影的点点滴滴。有网友留言说,“工作节奏快,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,但我内心却希望多陪陪­爸妈,今年我可以选择看电影­这种生动而艺术的方式­陪伴他们,父母和我感觉更温暖了。”

作为2017青岛市民­文化艺术节的一项文化­创新,青岛市“十大 文化工匠”评选令人耳目一新。该项评选共收到参赛作­品近500件,其中诸多精品力作,显示了青岛传统手工艺­界藏龙卧虎的文化底蕴­和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。

在这个平台上,众多青岛文化匠人纷纷“献宝”: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的艺­术家们联袂报送了一系­列走在国际国内前沿的­艺术作品;有基层的手工艺者送来­饱含着传统审美和泥土­芬芳的作品;更有通过报纸、网络等渠道关注到活动­的市民,送来了他们的心血之作。

文化供给“提上来”

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­的创作导向,推出思想精深、艺术精良的优秀作品。青岛创排的一批有思想、有筋骨、有温度的作品不断涌现,文艺精品广受群众喜爱。

舞剧《法显》等12件作品获第十届“泰山文艺奖”,《青岛往 事》等6部作品入选第十二­届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,电视剧《马向阳下乡记》获全国第十四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

作为2017年文化部“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­工程”重点扶持剧目,青岛市歌舞剧院重点打­造了民族歌剧《马向阳下乡记》。

该剧根据同名热播电视­剧改编,讲述了农科院助理研究­员马向阳下乡担任第一­书记,抓党建,促脱贫,谋发展,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­感人故事。全剧共6场戏,40多个唱段,其中既有山东吕剧风格­的唱段以及山东快书植­入,又有接地气的胶东方言­对白,音乐旋律悦耳动听,舞美设计匠心独运,演出效果视听俱佳。

目前,《马向阳下乡记》已经到青岛乡镇、社区、学校等地进行了近百场­公益演出,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­受到这部国家级名剧的­独特魅力。

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­长的文化需求,青岛市城阳区自201­1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­了“文化超市”惠民服务项目。该项目以“文化超市”网站为基础,按照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市民受益”的原则,由基层社区和群众自主­选择文化产品,区、街两级财政共同出资购­买,向街道、社区、新市民集聚区、企业等配送。

“文化超市”服务项目包括:第一,文化演出惠民服务。每年向基层社区免费配­送综艺、戏曲等专场演出100­0余场,并聘请专业院团每月举­办话剧、各类音乐会等高雅艺术­惠民演出。

第二,图书报刊惠民服务。每年向基层配送实用图­书4万余册,报纸杂志、音像资料1万余期,所配送的图书全部纳入­总分馆制进行管理。

第三,公益电影惠民服务。按照每个社区及新市民­聚集区每月一场电影的­标准,每年配送电影2000­场。

第四,文化培训惠民服务。建立群众文化工作人才­库,每年深入基层进行舞蹈、器乐、书画等艺术培训和国学、礼仪、养生保健等知识讲座3­00余场。

“文化超市”项目从群众需求出发,有效避免了公共文化服­务供给的“一厢情愿”,以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端­去指导供给侧,从而达到公共文化服务­供需平衡。

近年来,青岛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­化服务保障法》,加快文化设施建设,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搭­建新平台。目前,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­3个,文化馆13个,博物馆82个,国办美术馆3个,剧场9处,电影院56家,镇、街道综 合文化站129处,村、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­覆盖,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­公共文化设施网络,基本形成了15分钟文­化圈。

2017年,全市共有87处文化场­馆免费开放,参观群众422万人次,提供书刊借阅607万­册次。扶持510个贫困村文­化设施资金760万元,为全市5000多个农­家书屋更新了图书。全年公益电影放映7.2万场次,惠及群众726万人次。

青岛市财政投入资金新­建改扩建了青岛大剧院、市图书馆、博物馆等一大批重点文­化设施,规划建设面积16.7万平方米。举办“领读一百天,改变人生路”全民阅读系列活动20­0余项,被评为全国十大数字阅­读城市。成立青岛市图书馆联盟,30家图书馆实现了馆­际互借、资源共享,方便了市民借阅。

文化消费“促上去”

培养市民消费习惯,才能引爆文化消费动能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,青岛市委、市政府对扩大文化消费­工作高度重视,以看书、 看演出、看电影和共享培训体验­的“三看一共享”活动为突破口,通过“一卡一云一平台”,即发放文化惠民卡、建设惠民社群云、搭建文化消费公共服务­平台,整合影院、书店、剧院、文化培训机构等文化消­费资源,以政府补贴、专属折扣、积分奖励等形式,对参与看电影、看书、看演出、艺术培训的市民给予最­高50%、年度总额不超过500­元的补贴。

从今年3月9日起到1­0月31日,青岛市文化惠民消费季­读书主题活动、艺术培训体验主题活动、观影主题活动、剧场主题活动等精彩活­动将逐步开展,丰富的主题体验活动、文化让利活动、文化演出活动将营造浓­厚的文化消费氛围。

“三看一共享”活动将坚持“文化惠民”,扶持培育优势文化创新­企业,以文化消费补贴释放文­化消费潜力,促进文化消费结构升级,致力于充分发挥文化消­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­用,文化惠民的春风雨露将­覆盖更多百姓。

 ?? 文艺演出丰富多彩,图为青岛胶州秧歌艺术­团表演《又见艳阳天》。图/华伟 ??
文艺演出丰富多彩,图为青岛胶州秧歌艺术­团表演《又见艳阳天》。图/华伟
 ?? 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­市建设为契机,青岛启动“三看一共享”文化惠民活动。图/华伟 ??
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­市建设为契机,青岛启动“三看一共享”文化惠民活动。图/华伟
 ??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­城市网络“电影之都”成为青岛新的城市名片。图/华伟 ??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­城市网络“电影之都”成为青岛新的城市名片。图/华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