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要不要让孩子当童星?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罗燕

“出名要趁早。”作家张爱玲的这句话被­很多人视为圭臬。相对于大器晚成,很多家长更希望孩子及­早成名。当童星、小网红是让孩子暴得大­名的捷径,但也是把双刃剑,可能给孩子带来童年的­创伤。

当童星到底是早飞一步­还是揠苗助长?参加电视节目、拍广告、电影是锻炼孩子还是摧­残孩子?童星培训公司在向家长­招手,收取不菲的培训费,也提供一些“星途”。家长也纠结,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当童­星?围绕相关问题,《民生周刊》邀请中华教育改进社副­理事长柯小卫、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­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宋铁­航、学席创办人郭林共同探­讨。 让孩子当童星是扼杀童­年 柯小卫 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­长

对于送孩子当童星,我是不主张的,孩子在童年时期,要打下人生的基础,基础牢了,以后才能走向成功。一时的虚荣,无助于儿童成长。

童年时期,要培养孩子的习惯、生活、活动能力,要均衡发展。孩子掌握一点技能,并不代表智力的发育。让孩子成为童星,是家长一种浮躁心理的­反映。

培养孩子,应该从孩子出发,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、生理及心理的发展,为走向社会做准备。人生的基础不牢,将来一定是畸形的。会出现很多问题,比如心理脆弱,意志上得不到磨炼,生活习惯、审美习惯不能形成。

让孩子进入童星梦工厂,参加童星选秀,没有 益处,是在扼杀童年,让孩子提前进入成人世­界。家长应该从孩子的一生­出发,不能从大人立场出发。在儿童教育中孩子是主­体,应关注孩子的心情是否­快乐,能力有没有形成,智力是否全面开发。

孩子过早地成为童星,得到功名,其他方面肯定会有牺牲,游戏、交友空间肯定变小,变成大人寄托的奴隶,这不是幼儿教育提倡的。

儿童是未来生活的主人,过早地催肥、开花,把虚荣心挑起来,孩子很难融入自然、融入生活,也很难跟别的孩子相处,将来能成大业吗?我很怀疑。所以要端正观念,让儿童学会做人,不被虚荣的光环笼罩。童年只有一次,错过就没了。

一些明星亲子节目,看似有一点教育意义,其实是噱头,节目中的儿童,不是真实的儿童。因为它们是出于娱乐目­的,而不是教育目的。也有很多明星不让孩子­曝光,怕给孩子带来伤害。亲子教育的方法多得是,不必非要在公众面前晃。

孩子的童年应该属于自­己,属于这个年龄段,不能被娱乐化,这是对孩子的伤害。我们要像保护孩子的生­命一样保护孩子纯真、快乐的童年,保护孩子游戏的权利,以及与普通孩子相处的­能力。

宋铁航

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­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星不成,好像也没有什么负面影­响。因为她上了一所私立学­校,一个班才8个孩子,能得到充分的关注。

其实在儿童的教育中,最忌的是培养单一特长,而不是全面发展。当不当明星,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­看。比如,不当明星,当学霸,是平衡发展了吗?童星只不过是比较扎眼,事实上,学霸的情商缺陷比例高。

站在儿童成长的角度,孩子可以有特长,但还应该是全面地、比较均衡地发展,过于偏,对孩子的成长不利。儿童不像成人,演艺不是他的职业。

孩子越小,家长的责任越重。成为“星”可以对孩子形成一定的­激励作用,但基础教育如果有偏颇,对孩子一生影响很大,因此一定要把握一个度。少量的、偶尔的活动可以,但过量的话就不好了,还可能违法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