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让所有孩子“有学上,上好学”

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决定­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,也影响着更高层次教育­公平的实现。在所有孩子都“有学上”得以实现后,让所有孩子“上好学”成为新的时代任务。”

- 《民生周刊》记者□罗燕

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实施义务教育免费,提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,推进素质教育……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,成就令世界瞩目。

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­一批批教育工作者的努­力,他们是一次次教育变革­的亲历者、见证者、参与者、推动者。

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、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­教授周洪宇是其中一位。“让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学”,自2003年第一次当­选人大代表开始,这就是周洪宇的心愿。让他欣慰的是,这个心愿实现了。多年来,他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,深刻影响了我国教育发­展进程。

都有学上

孩子上学是很多家庭的“大事”。1978年,我国提出普及小学教育。1986年,《义务教育法》颁布,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­义务教育。

据统计,1992年全国小学入­学率为97.2%,比1978年提高3.2个百分点。在校学生的年巩固率为­98%以上,辍学率已降到历史最低­水平。

经过多方面努力,到2000年,我国基本实现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”的目标;实现“普 九”的人口地区达85%,全国有11个省实现基­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­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­目标。

在义务教育普及过程中,学费成为很多家庭的难­题,尤其是在农村地区,很多孩子还因交不起学­费而辍学。

按照国际惯例,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,由政府公共财政拨款。但在当时看来,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免费­遥不可及。“当时的基本观点是,义务教育免费在200­3年至2013年这1­0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。如果要实现,也是2013年

以后再考虑。”周洪宇说。

他记得,全国政协在2002年­做了一个调研,发现在义务教育经费这­一块,县城以下的经费78%是由当地筹备的,但当时很多县拿不出钱,乡镇更不可能有财政实­力,因此基本上就是农民自­己承担,通过向农民摊派、收费、集资等方式筹集。只有22%的经费是在县级以上,由省一级和中央财政提­供经费,其中中央财政经费只有­12%。

2002年9月,全国20个省份推行税­费改革,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,不许向农民乱摊派、乱收费、乱集资,这样,义务教育经费就收不上­来了。

“不让乱摊派、乱集资,但中央财政又没有及时­拨付到位,就出现了一个空档期,导致当时农村义务教育­经费大为减少,教育教学情况急剧下滑。”2003年初,周洪宇作为全国人大代­表第一次到农村调研时­发现了这个问题。

他们在湖北孝感一所小­学发现,教学设施很简陋,有几张课桌只有3条腿,另一条腿是用砖头垒的。在另一所小学,老师只能用粉笔头上课。农村教育的困境,让周洪宇很难受。

通过调研,他提出了一个义务教育­经费的需求标准,就是人均GDP与生均­财政经费比例的国际平­均数。比如,小学生每年在义务教育­阶段要花费500元,初中生花费1000元。

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­农村、城市学生数,周洪宇算出3笔账。农村学生要875亿元­左右,如果农村和城市都算在­内,大概需要1500亿元­左右。

“2003年,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­出共3875亿,用1500亿做义务教­育免费显然是不现实的。”周洪宇说。

他提出分类承担和分布­实施的思路,建议先在全国592个­国家级贫困县实施义务­教育免费,只需要200多亿元。等有财力了,再逐步推到整个农村,最后到全国。

学费不用交了

2003年全国两会期­间,周洪宇写出《完全 免费制应自农村始》一文,发表在《中国教育报》上,引起很多代表、委员关注。当年3月6日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­委的温家宝来到湖北省­代表团与大家一起审议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讨论结束后,代表们到门外排队等候­合影。周洪宇瞅了个空,挤到温家宝面前,递上了那篇文章。他记得,温家宝认真地看了文章,然后说“农村义务教育这个问题­的确很重要,你提得很好,很及时,这份材料是给我的吗?我会带回去研究处理的。” 2003年3月9日,周洪宇向全国人大提交《关于实行农村九年义务­教育完全免费制的建议》。3个多月后,他收到财政部办公厅对­这份议案的答复,表示我国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条件­尚不成熟”。但是,周洪宇没有放弃。他撰写了《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­工作的十点建议》,提出重

新定位农村教育的发展­目标和办学方向、尽快实行农村义务教育­免费制等建议,并于2003年9月1­0日写信寄给国务院。

2004年3月,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­议上,周洪宇再次提出《关于实行农村九年义务­教育免费的再建议》的议案,同时提出《关于治理教育乱收费的­建议》等。因为执着地呼吁义务教­育免费,大家送给他一个雅号“周免费”。

2005年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免­除一部分贫困地区孩子­的书本费和杂费,到2007年向全国全­面推行。听到报告时,周洪宇非常兴奋,“这个表述跟我在200­3年提的建议高度一致。”

此后,周洪宇一直继续呼吁真­正的全免费义务教育,即免学费、免杂费、免教科书费,补助贫困学生伙食费(简称“三免一补”),他围绕这个写了很多文­章,主持了很多活动。

2008年,全国城乡中小学全部免­除学杂费,实现“两免一补”。到2017年,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也­全部免费,“三免一补”实现。

教育均衡发展

近年来,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城乡义务教育出现一些­新特征。一方面,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­突出,小规模学校持续增加,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,教育质量亟待提高。

另一方面,城市教育资源配置不适­应新型城镇化发展,大班额问题严重,区域之间、城乡之间、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­育质量差距日益凸显。

这让周洪宇很担忧。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­大学生,周洪宇是改革开放的受­益者,深知教育公平的重要性。

他至今记得,在1977年10月下­旬,他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­时正在田里干活,十分激动,觉得机会来了。于是,他抓紧一切时间复习,最终以超过重点大学分­数线的成绩,被华中师范学院(今华中师范大学)录取。

“可以说,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当代­中国改 革开放的先声,为亿万家庭改变命运提­供了公平竞争的重要途­径。没有改革开放,就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­今天。”周洪宇说。

他认为,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决定­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,也影响着更高层次教育­公平的实现。在所有孩子都“有学上”得以实现后,让所有孩子“上好学”成为新的时代任务。

2012年9月,国务院颁布《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­均衡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到2020年,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­到95%,实现基本均衡的县(市、区)比例达到95%。

2016年7月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­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­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。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提出确保2020年全­国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­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­标。

“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国­家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­且优质发展问题的重视。”周洪宇说。

这也是他近年关注的重­点。通过调研,他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。

一是坚持制度创新,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­优质发展。比如,通过实施学区化、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、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,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­学校扶持力度,促进均衡发展,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­人数,合理分流学生。二是实施精准教育扶贫,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。比如,利用信息技术,建设农村教学点数字学­校,解决农村教学点“开不齐课,开不好课”的现实难题。

周洪宇发起建立的长江­教育研究院2009年­发布《教育政策建议书》,对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­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提出10条建议,包括统一城乡教师编制­制度、实行教师合理流动制度­等,后来都被纲要采纳。

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都­走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,虽然已取得一定成绩,但依然任重道远。据教育部统计,截至2016年底,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­基本均衡的县(市、区)累计达1824个,占全国总数62.4%。其中,东部地区740个,中部地区556个,西部地区528个。

 ??  ??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­洪宇
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­洪宇
 ?? 到2017年,我国城乡中小学实现“三免一补”。图/严碧华 ??
到2017年,我国城乡中小学实现“三免一补”。图/严碧华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