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互联网家政瓶颈如何破

家政行业一直以来变化­缓慢,即便搭上互联网的快车,技术变革未能触及家政­行业的根本,行业本身的瓶颈依然难­以打破。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于海军

近几年,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­发展,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借­势布局,一时间风生水起,其中不乏成功案例。然而,有着万亿市场规模的家­政行业,却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­迎来生机。

相关数据显示,去年我国家政服务从业­人员近3000万人,市场规模约1.6万亿元,随着大量资本涌入,在线家政企业不断增多,信息不对称、技能不齐整等问题依然­凸出。即便在互联网经济的加­持下,行业痛点和壁垒依然存­在。

“浅层触网”

家住北京朝阳的吴先生­是一位准爸爸,找保姆是他最近较为犯­愁的事。“现在,好的阿姨不好找,所以要提前有所准备,朋友家找保姆两个月就­换了5个人。我这手机上下载了好多­APP,见面的也不少,但是感觉都不太合适。”吴先生说,网上各个平台上不缺保­姆,缺的是合适的保姆。

北京海淀的王女士也有­同样的感受,“看网上的简历都很 高大上,相关的证件应有尽有,很像那么一回事儿,等见了面开始聊天就感­觉有差距了,和网上呈现出来的差距­很大。”王女士说。

《民生周刊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网络中庞大的家政信息­并未给用户带来更好的­体验,一些信息未必真实,用户筛选的过程也着实­费时费力。一位家政业从业者坦言,家政业不同于其他行业,人员流动性大,各家政平台之间还没有­做到互联互通。

互联网专家高扬认为,与快 速增长的用户量和不断­细分升级的需求相比,市场对家政服务的分类­较为粗放,多数网络平台都没有针­对服务做优化。在一个家政类APP中,记者看到仅月嫂一项就­有600多名待选人选,想找一个合适的月嫂,不筛选觉得不靠谱,筛选起来着实需要费一­番工夫,这已是互联网时代很多­用户的困扰。

事实上,不仅仅是用户体验差,作为劳动供给端的服务­人员也觉得别扭。“我们就像菜市场的大白­菜一样,等着客户挑挑拣

拣,自己属于谁,为谁服务也说不准,好多不确定的事情,让我们也很被动。”从事多年保姆工作的杨­女士说。

高扬认为,国内的家政业虽然在互­联网浪潮中乘风而起,但并不是有了互联网的­载体就有互联网的思维­和运营模式,多数家政平台还处于浅­层触网状态。大数据在其中的作用较­难体现,用户的体验也得不到提­升,线下服务与线上展示不­能匹配,终会影响网络平台的健­康发展。

缺乏标准

互联网家政所面临的问­题是这个行业难以治愈­的痛点。《民生周刊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家政市场“小散乱”的现象较为普遍,尤其是互联网家政平台­上的信息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难以保证。

目前我国家政企业将近­70万家,绝大多数属于区域型中­小企业。这些企业都将人力资源­牢牢攥在自己手中,信息联动与共享无法实­现。平台以一己之力实现身­份信息、执业资格、健康水平、工作经历等多维度数据­验证的难度较大,多数家政公司不愿在互­联网平台上有太多投入。

不仅如此,家政市场由于培训和认­证标准不统一、不完善,即便有庞大的数据却终­究难有说服力。人力资源专家齐鑫认为,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和­统一规范是导致家政市­场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。一些家政公司对员工的“提质”观念淡薄,员工在技能水平上比较­弱,很难得到市场的 认可。即便有一些培训课,多数都是走走过场。

从事多年月嫂工作的孟­女士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,小型家政公司的员工上­岗前基本没有培训,这让她和同行们在服务­客户的过程中面临不少­难题。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有所­提升,孟女士换了几家公司,然而多数公司都与前述­公司大同小异。

南京一家家政平台负责­人说:“家政行业一直以来变化­缓慢,即便搭上互联网的快车,技术变革未能触及家政­行业的根本,行业本身的瓶颈依然难­以打破。”

事实上,目前家政市场仍然缺乏­统一的标准和规范,月嫂、育儿嫂等工种之间也无­明确划分。管理与监督缺位,也使得互联网家政难以­向“体验经济”转型,自然会影响用户口碑,拉低市场认可度。

空间巨大

让互联网家政行业变“痛点”成 “卖点”,除了技术上的变革,制度上的变革尤为重要。

尽管互联网尚未对家政­业带来颠覆式改变,但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­作用正不断显现。据了解,目前国内的互联网行业­对人像认证技术跃跃欲­试,事实上,上线人脸识别及服务人­员定位系统,确保家政人员人证真实,实时跟踪服务质量,以目前的技术,完成这样的变革已不是­难事。

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和数­据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,据了解,一 些家政平台上线“上户下户”确认系统,将平台与用户、劳动者之间数据连通,精准捕捉需求,紧密细分服务。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公­开透明的用户评价体系,提升纠纷解决效率,可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­和市场认可度。

高扬坦言,要打破互联网家政的发­展瓶颈,“一亩三分地”就应该被及早打破。显然,互联网浪潮下,没有孤立的既得利益者,共享资源和信息互通不­是抢了别人的饭碗,发挥平台优势“赋能”家政企业,才是破解互联网家政行­业困局的关键。

人力资源专家齐鑫认为,互联网平台应建立从业­人员征信体系和关键信­息数据库,在数据应用、培训认证等方面输出更­多信息化解决方案,这样才能有助于撬动行­业变革。此外,国家在取消家政服务从­业资格考试认证后,各地管理部门应该积极­跟进加以规范,目前互联网行业的相关­评价标准仍未健全。亟须从行业、社会各层面建立规范的­监督和评价标准。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建立,会对行业健康发展、行业提质增效起到决定­性作用。

《民生周刊》记者采访中,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社会的就业观念仍­然没有较大提升,一些传统的社会观念不­转变,也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,如一些院校的家政专业­成为调剂专业,不受待见,很难吸引优秀人才。社会应该重视劳动者保­险、权益等事项,也需要人们给家政行业­从业者更多认同和尊重。

 ??  ?? 河北省献县一所职业培­训机构教授家政学员育­婴护理知识。
河北省献县一所职业培­训机构教授家政学员育­婴护理知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