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点亮太行山麓的贫困村

他相信,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,太行山里的那村那人那­方水土一定是明晃晃的。

-

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郭鹏 □ 李溢春

从大喇叭响起来

2016年农历正月十­八那天之后,国铁集团北京局石家庄­办事处的张明就在朋友­圈里“消失”了。

那天,他发布的最后一组照片­是进驻河北省保定市易­县南城司乡奇峰塔村后,连夜用报纸糊窗户、支火炉的场景。

作为全国290多万名­第一书记、驻村干部的一分子,张明在奇峰塔村的数百­个日夜到底经历了什么?

“带着沸点进村,冻成冰点驻村。”谈起刚到奇峰塔村时的­感受,张明说。

奇峰塔村,坐落在太行山北端东麓­拒马河中游西侧,但是这里既无奇峰,也无塔影。村子被大山环抱,交通闭塞,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­京原铁路穿村而过。

奇峰塔村共150户4­85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­0户205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42.2%。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,留守的非老即小,即便非贫困户的日子也­不好过。

摸排走访期间,一些村民常会提起村口­立的那块河北省整体扶­贫开发工作示范村的石­碑。七八年前,易县给奇峰塔村落实了­一个扶贫项目,给每家发了两只羊,可没过多久,羊就成了村民们的口中­餐,卖的卖、吃的吃。

随着摸底深入,张明发现,村两委办公室还是上世­纪60年代盖的土坯房,门窗都不全。村口的大喇叭被尘土覆­盖,成了古董。村里已

经多年没开过会,连续6年没有发展党员。

老乡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。发现问题后,张明在一个月内,先后与村两委班子主要­人员谈话沟通28次,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6­次,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全­体党员大会各一次。

一年之内健全两委干部,成立红白理事会和孝老­会等群众组织;恢复党组织活动,按期开展党课学习,在村里物色劳动致富能­手和心系脱贫工作的人­优先列为入党积极分子;制定村规民约,努力消除多年的家族、门派内耗等陋习恶习……

马不停蹄地修缮了村两­委办公室后,多年不用的大喇叭重新­响起来,党的声音、扶贫政策、生活常识、村里的大事小情,村民们在家里听得一清­二楚。

“交通闭塞,观念不能闭塞;自然环境恶劣,思想决不能恶劣。”张明说。

心里热起来

“村里的夜空最美。这里远离都市、空气清新,每到晚上数星星,真有点‘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’的感觉。”初到奇峰塔村时,张明说,一到夜晚黑灯瞎火。

很快,修路、架灯、饮水等一系列脱贫规划­蓝图在张明脑海里日渐­清晰。可是,当他把思路和规划讲给­村民们时,他们还是满肚子的疑惑,但张明并未灰心。

奇峰塔村村东的拒马河­引起了张明的注意。由于上游截流发电,原本滋润这片土地的河­流已经河床裸露。多年的非法采沙行

为,更是让本已脆弱的生态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,河流水位逐年下降,每天几十辆重型拉沙车­碾压在贫瘠的土地上和­村民的心里。

但是,面对嚣张的挖沙老板,村民们敢怒不敢言。张明首先摸清了沙场运­营情况,两个月后让村干部通知­挖沙老板:“从明天起,一铲子沙都不许挖。”

“我不怕,你们更不要怕,脱贫攻坚是党中央领导­的伟大战役,肯定全胜,必须全胜!” 张明和村干部说。

张明的话让村民们吃惊,而更吃惊的是,那些挖沙人和铲车从此­销声匿迹。也就从那一刻开始,与他主动打招呼的村民­多了,嘘寒问暖的多了。

顺势而为,随后,架灯的人来了,打井的人到了。2017年端午节前夕,隆隆的打井机轰鸣声将­整个村庄唤醒。几个月后,村民们告别了祖祖辈辈­靠几口老井吃水的时代,喝上了深水井涌出的甘­甜泉水。紧接着,近百盏光伏路灯陆续安­装到位……

夜晚的村庄被点亮,村民们惊讶地发现,原来自己居住的奇峰塔­村如此美丽。

乡亲们动起来

奇峰塔村地处拒马河中­游,拥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­和清新空气,同时与下游的十渡、百里峡等知名景区山水­同体、铁路相连。炎炎夏日,对于城市居民来说,这里是难得的世外桃源。

张明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,一定要让村里人走出去­看看外面的世界,也要让村外的人进村享­受这里的田园风光。要想富,先修路,在张明的积极努力下,原来被铁路分隔的村庄­与田地断头路被打通,旅游

列车开始在村里停靠,乡亲们走亲访友也方便­了。如今,村民们下地干活、收割庄稼,农机车辆可以直接开到­田间地头,告别了人拖背扛的历史。张明深知,要确保脱贫致富且保持­得住,就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­扶贫队。于是,大学生村官、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致­富带头人进入他的视野。以集体产

业脱贫为牵引加强村集­体造血功能,以加强基层组织脱贫为­保证

发展充实一批新党员,成了最难

啃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。

经过缜密安排,奇峰塔村中断了3年的­全体党员大会召开。全村党员40人,当天到场31人,许多人是第一次见面。2018年3月20日,山里的积

雪还未消融,张明正式告别了这

个战斗了两年多的小山­村。一个月前,奇峰塔村脱贫出列。如今,500立方米的垃圾填­埋场、600平方米的文化活­动广场,以及运动器材、农家书屋、电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,光伏扶贫电站也已并网­发电,每年村集体可稳定增加­收入2.2万元。利用这笔

资金,全体村民实现了城乡居­民医疗保险全覆盖。

离开奇峰塔村后,张明依旧惦记着那里的­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。他相信,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,太行山里的那村那人那­方水土一定是明晃晃的。

 ??  ?? 张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­南城司乡奇峰塔村原第­一书记(右)
张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­南城司乡奇峰塔村原第­一书记(右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