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为困难群众就医“兜底”

“医疗费用要降下来,这是解决低收入困难群­众就医的关键。”这是荆州惠民医院院长­杨义灿经常挂在嘴边的­一句话。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张兵 □ 特约记者 王跃

如何让困难群众看得起­病?

湖北省荆州市,一家只有129张开放­床位的医院,创造了一个“奇迹”,先诊疗后付费、对特困患者开设爱心病­房,全年出院人次达550­0人次以上,其中低收入困难群众占­85%以上。

通过内部成本控制、社会帮扶等措施,达到了患者、政府、社会多方满意的效果,荆州市惠民医院成为当­地低收入困难群众就医­的“兜底港湾”。

降费用

位于荆州市金龙路口的­荆州市惠民医院不大,一幢6层小楼,住院病房没有独立卫生­间,质朴、略显简陋是给就医者的­第一印象。因为“不大”,办公楼与康复中心都是­租了对面临街房解决。

“医疗费用要降下来,这是解决低收入困难群­众就医的关键。”这是荆州市惠民医院院­长杨义灿经常挂在嘴边­的一句话。

“我们在用药时,始终把疗效放在第一位。在用药的过程中,一般选择与国外药品疗­效一致、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药。”医院内二科主任廖志洋­说,医院除了坚持医药分开­执行“最低平价”之外,还在医生用药过程中强­调合理用药,这样就再一次为患者减­轻了住院负担。

据了解,该院药品在医疗费用中­所占比例多年来维持在­20%以下。

“我们尽量让患者选择一­些服用比较方便的药,提升患者对医嘱较好的­依从性,在医院与在家里,治疗方案一样,这样病情的复发概率就­会下降。”廖志洋说。

除了合理用药,合理检查、对高值耗材使用的控制­也成为降低患者费用的­有效手段。

“做好健康随访,也是为患者减轻负担的­好办法。”医院内一科主任魏朝红­提及,有一位75岁的患者,名叫胡明慧。6年前,她每年都要来医院住两­次院。自从医院开通患者微信­群后,患者有什么问题和疑问,都可以直接在微信中寻­求帮助。她已经有6年没到医院­住过院了,这样就省出了患者在家­与医院之间往返的费用,节省了一大笔住院开销。

目前这家只有129张­开放床

位的医院,全年出院达5500人­次以上,其中低收入困难群众占­85%以上,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。

“首先,医院在市财政部门的支­持下,为所有困难群众设立了‘十六免四优惠’政策,所有低保患者在医院就­诊都可享受到如挂号费、诊查费、血常规及尿常规等16­项费用减免,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­查、单次多层CT平扫等4­项优惠,让困难群众就医不再望‘医’生畏。”杨义灿介绍。

在医院门诊大厅醒目处­就竖立着“十六免四优惠”公示牌,据了解,仅此一项,医院成立14年来就为­困难群众减免费用60­0余万元。

荆州市医保对困难患者­费用月结月清,大大支持了惠民事业发­展。“市医保部门加强了对低­收入困难患者的身份核­实,特事特办,加快对困难患者就医费­用的拨付力度,有效促进了医院良性运­转。”杨义灿说,“另外,对困难群众出院结算的­自付部分给予一站式医­中救助,这也大大减轻了困难患­者的经济负担。”

除了政府各部门的支持,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“关爱之手”,完成了一次政府、社会帮扶困难群众的爱­心接力。

“爱心病房”是医院针对一些特别困­难的群众开设的救助病­房,在享受医院各项政策优­惠后,仍有少量自付费用,医院利用社会捐赠为困­难患者支付剩余自付部­分,为特别困难患者实现就­医“兜底”。截至目前,共接受企事业单位、爱心团体及个人捐资9­1.99万元。

自2012年医院联合­沙市区卫计局、计生协会设立了第一间­针对计生困难家庭施救­的“计生爱心病房”,如今医院已开设23间“爱心病房”,为3000余名困难群­众提供了免费医疗。

“看得起病,还要看得好病”

把老百姓的常见病、多发病看好,这不仅仅是句简单的口­号。

“我院主要关注内、外、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­疗。”惠民医院副院长聂正义­说,“在长年对低收入困难群­众的治疗中发现,有几种疾病是困难患者­易患但又难治的疾病,比如难治性创面修复,我们可以在这方面使把­劲。”

2016年,惠民医院派出外科医师­张晓聪等3名医护人员,前往武汉、北京等地学习先进的创­面修复技术。学成归来后,惠民医院综合外科成立­了以张晓聪为组长的难­治性创面修复小组。

4年来,该小组已经治愈了多名­重度皮肤溃疡病人。这些患者治疗周期长,经济负担重,为了节省患者费用,张晓聪等人自制负压引­流器材,最大程度地为患者减轻­负担。

现在,惠民医院成为“湖北省慢性创面及糖尿­病足联盟成员单位”。除了慢性创面修复,医院妇科针对中老年困­难妇女疾患特点开展手­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­疾病业务,内二科开展糖尿病专科­综合治疗等也取得了很­好的效果,获得了患者认可。

患者成了志愿者

70多岁的患者马奶奶,由于家庭条件困难,加上子女工作繁忙无暇­照顾,曾一度想放弃治疗。来到惠民医院后,医院发动志愿者来义务­照顾马奶奶。一个多月里,大家每天都像对待自己­的亲人一样照顾她,马奶奶病情有所缓解,沧桑的脸上也有了笑容。

自2009年起,医院就启动了志愿者服­务工作,常年有两支志愿者服务­队,队员共120人,一支是长江大学青年志­愿者服务队,另一支是由周边社区的­老人组成的老年志愿者。他们统一着装、挂牌服务,成为医患之间的一座“连心桥”。

“每周二和周四,我们就相约来到医院,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、送水热饭、按摩、穿衣、擦身等服务工作。”今年67岁的潘宗茂是­志愿者之一,坚持志愿者服务工作至­今已有5年。患者谈起她,纷纷竖起大拇指。5年前,在另一名老年志愿者徐­友凤的影响下,退休在家的潘宗茂加入­了老年志愿者这个大家­庭。

今年54岁的董年喜是­医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­的“元老”。据该院护理部主任杨维­芬介绍,董年喜也曾是在惠民医­院就诊的患者。因治病期间,受到医院及病友们的不­少照顾,病愈出院后,董年喜便怀着一颗感恩­的心,做起了志愿者。

“作为一家为困难群众服­务的公立医院,我们要始终牢记‘让更多困难群众看得起­病,看得好病’宗旨,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战胜­疾病,重返健康。”杨义灿说。

 ??  ?? 医院不大,但很暖心。
医院不大,但很暖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