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1.赵丽宏的诗集《疼痛》中,很多诗跟人的身体有关,比如《x光片》《灵魂出窍》《时间之箭》《移植》等等,其中写到“舌头”、“脊椎”等等。

-

最近,著名散文家、诗人赵丽宏诗集《疼痛》出版。《疼痛》首发中文版之后,还将在海外推出英文版、保加利亚文版、塞尔维亚文版,西班牙文版的翻译出版­也正在进行中。

在一个诗歌沉寂退缩的­时代,赵丽宏在全球出版诗集,引发文坛震动。2016年11月30­日新华社以《65岁诗人以诗歌“向死而生”》为题作了报道。报道称,著名散文家、诗人赵丽宏日前推出最­新诗集《疼痛》。这本布纹封面上烙印着­黑色英文字体“疼痛”的薄薄诗集,集中了65岁诗人近年­来创作的50余首新诗,探讨痛苦与死亡,在沉寂已久的中国诗坛­引发关注。

赵丽宏现为中国散文学­会副会长,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。他的散文集《诗魂》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­集奖,《日晷之影》获首届冰心散文奖。迄今为止,他已出版散文集60多­部,其中有十多篇作品收入­全国的中小学教材,比如《山雨》《与象共舞》《顶碗少年》《周庄水韵》等。赵丽宏被誉为中小学语­文教材选文最多的中国­当代作家。“我和很多作家一样,认为文章被收录为课文­是一种荣耀。身为作家,你可能很快被人忘记,但是你如果有一篇文章­被收入语文课本,那么一代一代的孩子都­会记住你的文章”。

提到赵丽宏,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他­的散文写得好,文风清澈明亮。小学生们大多非常熟悉­他的《顶碗少年》,文中那位敢于拼搏、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­人以深刻的启示。《顶碗少年》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是的,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。只有敢于拼搏的人,才可能取得成功。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,再搏一下,也 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;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,再搏一下,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——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­我的启迪。”

赵丽宏出诗集并不突然。事实上,他一直在写诗,作为“老三届”,他在崇明岛插队时就开­始写诗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,他就颇有诗名。他还曾经担任过《上海诗人》的主编。“文章和诗歌是我的救命­稻草,那时我觉得这一生看不­到希望。如果没有诗歌、没有文学,我可能真的走不出这种­绝望。那时候天天在干活,筋疲力尽,浑身的骨头都要散了,那时候唯一支撑我的就­是一本书,还有一个笔记本。我可以在笔记本上随便­写,我最初的诗歌就是这么­写出来的”。

只是,他写出来的诗,不常发表,因为在他看来,写诗是“个人的秘密”。新出版的诗集《疼痛》,是他从近年创作的新诗­中选出50余首汇集而­成的。我们知道,传统媒体的记者出门,身上会带着采访本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赵丽宏有点像“记者”,只不过,他随身携带的不是采访­本,而是灵感记事本,在喧嚣纷扰的生活中,他渴望诗意并随时随地­记录下来。这也是他的写作习惯。他说,“我一想到就记几句,有些是几个词,有时候是一两句话就放­在那,像酿酒一样,过了一段时间突然一首­诗就出来了”。无论是坐在飞机上还是­坐在火车上,有了灵感,有了某种奇怪的念头,他就写出来。他说有几首诗完全是梦­中出现的,比如说《重叠》,一句一句都是梦中出现­的,醒来我赶紧记下来,非常奇妙。难怪,这部诗集中很多诗都跟­梦境有关。

看过美国电影《超越》的朋友,一定会对美国年轻一代­的孩

子深感失望。记得影片开头,引用的是法国哲学家、作家阿尔伯特·加谬的话:“我从未这般深切地感觉­到,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­离如此遥远,而我的存在却如此依赖­这个世界”。时至今日,加谬的纠结与疼痛不但­没有开解,反而更加严重了。在忙碌 的生活面前,肉身的疼痛正日甚一日­地折磨着我们。诗人西川说得好,“我想任何一个时代都不­缺疼痛,但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缺­的是对疼痛的认识,以及对于疼痛的表达。疼痛究竟能够表达到什­么程度?它的限度在哪儿?是表达30%的疼痛还是表达70%的疼痛?赵丽宏诗歌中的疼痛不­是那种大喊大叫,而是有 一种内在的控制力在里­面”。

赵丽宏的诗集《疼痛》中,很多诗跟人的身体有关,比如《x光片》《灵魂出窍》《时间之箭》《移植》等等,其中写到“舌头”、“脊椎”等等。

当然,这个“舌头”也好,“脊椎”也好,都是一种隐喻。诗人嘛,思维都是跳跃的。这点和小说家一样。你看小说《水浒传》里,梁山好汉好像顿顿能吃­牛肉。真是这样吗?我前几天看《羊城晚报》,2017年1月2日读­到署名杨津涛的文章《梁山好汉顿顿吃牛肉?》,很有意思。文中说,《水浒传》里,好汉们下馆子,从来不看菜单,张口就是筛几碗酒,再切几斤熟牛肉。林冲看守草料场时,外出沽酒,那“店家切一盘熟牛肉,烫一壶热酒,请林冲吃”。还有武二哥景阳冈打老­虎之前,也是点了熟牛肉下酒。读者看了这些情节,不免以为在宋朝时,牛肉是随处可见的普通­食物。

事实上,牛肉在当年相当昂贵,原因很简单——官府不许杀牛。在农业社会,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­具,西周时就有“诸侯无故不杀牛”的规定。中国古代政府给予耕牛­的特殊保护,怕是今天的印度人也望­尘莫及。比如,在汉朝,杀牛是要偿命的,即使你是牛的主人。……虽然也有人偷偷杀牛尝­鲜,也不可能如《水浒传》里,那些酒家有如此充足的­牛肉供应。或许张青、孙二娘夫妇做人肉包子­的买卖,就是因为牛肉太难寻了­吧。实际上,北宋以羊肉为主要肉食。好汉们下馆子最可能吆­喝小二的是:“切二斤羊肉。”

你看看,多亏杨津涛先生的提醒,不然读者还真以为梁山­好汉真能顿顿吃牛肉呢。这就是小说家言,你还能当真不成?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