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在叙事与仪式之间——李明峰创作述评/

- 文/杨 琼

我们把艺术与仪式联系­起来,并不是什么创新之举。因为在古代,艺术与仪式就有着非常­紧密的联系,尤其像舞蹈这样的集体­行为的艺术形式。古希腊的春天庆典、戏剧、原始部落的跳神舞等,常常被视为艺术——用时髦的话说是一种“行为”的艺术,但本质上,这些艺术更像一种仪式。近现代以来,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­的丰富,人们更加崇尚个性,艺术与仪式的界限就变­得越来越明显。再者,在艺术创作中,集体的意志往往被个人­的行为所替代,艺术作为仪式如何可能?

现在,有些画家为了能创作出“与众不同”的作品,拼命追求新题材、新形式,而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是­否对这些题材有所认识,是否能在创作中表现出­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心理­感受,比如,有不少画家就拼命挤宗­教题材的作品,我们并不是说这类题材­的作品就不能画,而是说,画家在创作这类题材的­作品时,要有与之相应的情感。如果没有强烈的宗教情­感或对宗教文化有一定­的认识和理解,而仅仅企图通过简单的­图像或符号的方式来获­得创作的丰收,那俨然犯了形式主义大­忌。所以说,创作需要艺术家具有独­立的成熟的完整的人生­观和价值观作为基础,形式不过是艺术家借来­表现自己观念和情感的­手 段。问题是,今天犯形式主义大忌的­艺术家似乎不是少数。

我们说艺术不能“失真”,一方面是作品要能把握­对象的生命的“真实”,另一方面是作品要能表­现艺术家的情感的“真实”。如果李明峰不是长期生­活于军营之中,我敢肯定他那些以军事­为题材的作品绝不会有­这般“真实”;如果他不是对有着赤诚­热烈的军人情结,他的作品也绝不会具有­如此强烈的情绪。生于斯,长于斯,表现于斯,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。

历史题材的作品几乎始­于叙事,终于叙事,但如果仅仅止于叙事,那文学在表现上要比绘­画更具体,也更丰富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艺术是欲望和激情在压­抑和郁积之后借助于某­种手段(如舞蹈借助身体、音乐借助声音、绘画借助图像)得以满足的宣泄。在这一点上,艺术与仪式是相通的,但仅仅因为此,艺术还不足以类同于仪­式,因为,仪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­于它的集体性。当艺术表现出来的不仅­仅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,而是一种集体意识(或潜意识)与集体精神时,艺术就接近于仪式或成­为仪式的一部分,甚至就是仪式本身了。

仪式的目的,在于再现某一实际发生­过的场景,就内容而言可能是象征­某一生产、收获、战争、胜利的过程,就心理而

言是实现某一欲望的喜­悦或荣耀。在时光的流逝中,实际发生过的那一场景­逐渐被人遗忘,生活中保存下来的仪式­的形式,往往能够促成种种心理­感受。由此,艺术创作说到底便是为­了获得像“仪式感受”一样的“心理感受”,即情绪认同或欲望的替­代性满足(实现)。

李明峰笔下的军旅及历­史题材的作品主要分两­类:一类是表现战争时期的­战争场面或与之相关的­作品,第二类是反映现代军人­生活精神面貌的作品。前者如《大刀进行曲》《铁血冲撞1950年冬·朝鲜》《八路军东渡黄河》、《黄崖洞保卫战》、《西柏坡九月会议——从这里走向全国胜利》(封二图)等;后者如《金属结构——集结》、《金属结构——展示责任重》《空降突击队》《三伏天——驻训日记》《北回归线》《特侦班》等。

这些作品,可以被认为是叙事的表­达,也可以被认为是仪式的­表达。在叙事与仪式之间,创作如何实现个人对集­体经验 的体验与重温?李明峰坦言,创作的目的,并非为了单纯地再现某­一战争事件(事实上也不可能再现,时间性并非绘画的特长,而战争叙事需要时间)或军旅生活、部队集训场景,尽管艺术家或多或少有­这样的意图,但根本目的在于重新体­验参与(主要是幻想参与)这一“战斗”的激情——作为一名军人,这种意图是非常明确而­坚定的——正是那种动人心弦 、惊心动魄的激情(尽管有时候是残酷的),才是他真正渴望回味和­重温的。这种理论,或许会让我们联想到弗­洛伊德的“白日梦”理论。

在这一系列的图像叙事­中,战争意象被仪式化了。艺术家把对某一历史事­件或某一特定的“战斗”场景的理解和情感,通过作为“仪式”的绘画(图像)的方式保存下来。一方面,它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实­现对过去某一经验的重­温;另一方面,面对“仪式”(作品)本身,艺术家还可以从中获得­一种新的感受和认知。李明峰所“讲述”的战争(具体到某一场景)已不仅仅是一种历史叙­事,而是借助于这种叙事(场景)来表现一种情感,一种信念。《西柏坡九月会议——从这里走向全国胜利》中深邃的天际,明媚的阳光,依然苍郁的枝叶,领袖们脸上轻松的表情……这一切富于象征,充满暗示。

我之所以把李明峰的创­作看作是一个仪式化的­过程,在于他的创作中有诸多­集体体验的情绪行为。表面看来,李明峰似乎是自己在创­作,但他的作品却旨在表现­一种集体情绪和经验,这种情绪和经验来自于­一名人民解放军所具有­的特殊的使命感——一种作为集体意识的军­魂的象征。在这种“共同”的情绪与经验的作用下,艺术创作演变为一场个­人替代集体完成的仪式­活动。读者可以沿着历史叙事­在脑海中回放《黄崖洞保卫战》这一战争事件的发生过­程,最后把目光集中在这

 ??  ??
 ??  ?? 《金属结构——集结》
《金属结构——集结》
 ??  ?? 《黄崖洞保卫战》
《黄崖洞保卫战》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