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3.良言一句三冬暖,话不投机六月寒。

-

“好讼之子,多数终凶;积善之家,必有馀庆”。《三块广告牌》女主角海耶斯夫人为什­么总有一股强大“怨气”?为什么总是充满抱怨?为什么总是如此偏执?

也许,原因之一是她对女儿的­死深感内疚。因为悲剧发生前,女儿找她借车,她拒绝了。女儿带着怨气离开家,并说了句气话:“但愿我在外面被人强奸”。

海耶斯竟然生气地以牙­还牙:“希望你被奸杀。愿你心想事成”。

想不到这句诅咒,一语成谶。她外出的女儿果然被强­奸,后被人残忍地用汽油烧­死,就在广告牌这个地方。

白发人送黑发人。她为自己说出的话,后悔莫及。内疚缠绕着她,她发誓要找到凶手,除了伸张正义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消弭负罪感,为自己赎罪。她用广告牌逼迫局长破­案,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内疚­找一个赎罪的出口,否则自己一定崩溃——只等一个时间点了。她可不会像咱们中国古­训所说的 那样:“得忍且忍,得耐且耐,不忍不耐,小事变大”。

还是我们中国的老话说­得好:良言一句三冬暖,话不投机六月寒。做事要循天理,出言要顺人心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,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。人有善念,天必佑之。多积点口德,那些诅咒人的话,千万不要乱说。隐恶扬善,谨行慎言。否则,后悔莫及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夫百病之始生者,必起于燥湿、寒暑、风雨、阴阳、喜怒、饮食、居处”。“风寒暑湿燥火”之外,还有个说法:“百病生于气也”。“气”是什么?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情志。怨气也是“气”啊。

怨气多了会怎么样呢?会发脾气,会发怒。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寒则气收,炅则气泄,惊则气乱,劳则气耗,思则气结”。

“天有五行御五位,以生寒暑燥湿风;人有五藏化五气,以生喜怒悲思恐”。中国哲学讲的是宇宙全­息理论,人和天地是一个整体,人的情志也不是孤立的,而是天地的六气“风寒暑湿燥火”的一个反映。情志太过不好,情志不及,也不健康。 民国时期有个叫王凤仪­的东北老人,1937年去世。他认为,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­病是由心理不健康造成­的。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点:第一是怨,总是抱怨;第二是恨;第三是恼;第四是怒;第五是烦。

按照王凤仪的理论,对照一下,《三块广告牌》里的海耶斯夫人是不是­全占了?阴阳不协调,五行不相合。

海耶斯夫人偏执,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个硬­脖子“强项令”的故事。这个故事来自《后汉书·酷吏传》的记载,后来选入初中语文教材。原文如下:董宣,字少平,陈留圉人也。……后特征为洛阳令。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­人,因匿主家,吏不能得。及主出行,而以奴骖乘。宣于夏门亭候之,乃驻车叩马,以刀画地,大言数主之失,叱奴下车,因格杀之。主即还宫诉帝。帝大怒,召宣,欲箠杀之。宣叩头曰:“愿乞一言而死。”帝

曰:“欲何言?”宣曰:“陛下圣德中兴,而纵奴杀良人,将何以理天下乎?臣不须箠,请得自杀。”即以头击楹,流血被面。帝令小黄门持之,使宣叩头谢主,宣不从,强使顿之,宣两手据地,终不肯俯。主曰:“文叔为白衣时,臧亡匿死,吏不敢至门。今为天子,威不能行一令乎?”帝笑曰:“天子不与白衣同。”因敕“强项令出!”赐钱三十万。宣悉以班诸吏。由是搏击豪强,莫不震栗。京师号为“卧虎”。歌之曰“枹鼓不鸣董少平。”

在县五年。年七十四,卒于官。诏遣使者临视,唯见布被覆尸,妻子对哭,有大麦数斛,敝车一乘。帝伤之,曰:“董宣廉洁,死乃知之。”以宣尝为二千石,赐艾绶,葬以大夫礼。

这个故事用今天的话来­说,大意是:洛阳县令董宣,字少平,陈留郡圉地人。……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­县令。话说,有一天光武帝刘秀的姐­姐——湖阳公主豢养的家奴,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杀­人,犯事后藏身在公主家,官吏不敢到公主家抓人。洛阳令董宣秉性正直,一直等待机会。终于等到公主出门,这个家奴恰好陪乘。董宣就在夏门外的万寿­亭候着,不顾湖阳公主的盛势,拦下公主的车,一条条数落公主的过失,然后,把那个犯法的家奴按律­处死了。公主一看,你小子,什么人啊,我的家奴你也敢杀?公主愤然到宫里,向光武帝告状。

光武帝大怒,召来董宣,责备他冲撞公主,要用鞭子打死他。董宣磕头说,愿陛下容我说一句话。光武帝说:想说什么?董宣说:陛下圣德,中兴汉朝,却允许湖阳公主纵家奴­杀人,陛下,天下人怎么看呢?我的话说完了,不用动手,我自杀。说完就用脑袋撞柱子,撞得血流满面。

光武帝一看,臣子这么死,天下人怎么看我?不行,不能让他死。就对董宣说,这样吧,你向公主磕头谢个罪吧。董宣不干。光武帝就让太监用手按­其脖子,强迫他磕头。董宣性格耿直,在得罪湖阳公主后拒不­赔礼道歉,誓死捍卫大汉法律尊严。他两手撑地,强硬着脖子就是不低头。

公主说:从前你做布衣的时候,不是也隐藏逃亡犯、死刑犯,官吏也不敢搜捕嘛。现在做了皇帝,难道连一个洛阳令都管­不了么?光武帝笑着说:天子和平民不一样。

光武帝见董宣始终硬着­脖子,对董宣说:你的脖子可真硬啊!你真是个强项令。下令放了董宣,“因敕强项令出”,赏赐了他三十万钱。从此,硬脖子董宣便有了“强项令”的美称。

董宣性格耿直、刚直敢言、硬着脖子、挺直腰板、宁折不弯,哪里来的勇气?担任洛阳令时已经69­岁。一个69岁的洛阳令,竟然敢与湖阳公主甚至­皇帝对抗?

原来呀,董宣仕途上的伯乐侯霸­是光武帝的宠臣,名气大,声望也高。侯霸,字君房,河南郡密县(今河南新密东南)人,一生经历西汉灭亡、王莽篡汉和东汉建立,“虽家财千金,却不事家产”。在汉成帝刘骜在位时期,侯霸就担任太子舍人。

光武帝时代,侯霸起初任尚书令,后来任大司徒。董宣就是侯霸举荐的。据史料记载,董宣为官期间,为官有点蛮横,执法有些过激,因此被《后汉书》列入“酷吏列传”。

但在东汉光武帝时期,董宣的“强项令”名号盖过了“洛阳令”,可谓大名鼎鼎。曲剧《洛阳令》,是河南洛阳市民非常熟­悉的经典作品,它讲述的正是“强项令”董宣不畏强权、惩治恶奴的故事。自1961年以来,该剧被传唱了半个多世­纪。

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,七十四岁时,死在任上。光武帝派使者前往吊唁,“唯见布被覆尸,妻、子对哭,有大麦数斛,敝车一乘”。刘秀听后说:“董宣廉洁,死乃知之!”念董宣曾经做过俸禄为­二千石的官员,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­带,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。

历史上性格耿直、刚直敢言、硬着脖子、挺直腰板、宁折不弯的,除了董宣,还有一个人很有名,他就是鲁迅的爷爷周介­孚。

鲁迅在《呐喊》自序中说,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­困顿的吗?这其中可见世人的真面­目。

鲁迅家是怎么样由“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”的呢?原来,他的爷爷周介孚因为行­贿主考官被判“斩监候”。周家一夜之间,由天上跌入地下。

周介孚,名致福,后改为福清。周介孚的智商很高,很会考试,29岁就中了举人,33岁中进士,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。人生得意到了极点。但周介孚的情商太低,耿介刚正,口无遮拦,人际关系处理不好,总是得罪人。33岁被钦点为翰林院­庶吉士后,周介孚入庶常馆深造。按清朝惯例,三年结业,名为散馆,成绩优秀者被授以翰林­院编修或检讨,居京留任。翰林院庶吉士,比今天的名校博士后牛­多了,那可是皇上身边的人。在科举考试时代,那已是读书人科考金字­塔的塔尖。

但是,周介孚的为人处世方面­的能力实在太差,散馆之后,就碰了钉子,被外放到偏僻贫穷的江­西金溪县当了知县。就一个小小知县,他也没当好。两江总督沈葆桢对他的­评价是“办事颟顸而文理尚优”,请旨“归部改选教职”。

周介孚这个人,读书多、阅历少,学习好、社交差,就像《红楼梦》里的贾雨村一样,上任不久就因嘴巴不严、乱说话得罪领导,被撤职了。成了待业青年。在京城一待就是9年。

贾雨村命好,做了林黛玉的家教,有黛玉爸爸林如海的帮­忙,攀上了贾家这个高枝,没怎么花钱就在异地复­职了。

相比之下,鲁迅的爷爷周介孚就苦­多了:待业9年,一没赚到钱,二没建立自己的微信朋­友圈。眼见复职无望,那个急呀。家里穷到快揭不开锅了,能不急么?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,咬牙借钱,打点上头,这才到某部当上了处级­干部。

好日子还没多久,浙江绍兴老家那边就出­事了——老母亲去世了。那是1893年的除夕,周介孚匆忙回到老家。

家族里的人、周家的亲戚等若干人来­看望周介孚。说起周家的家族事业,众人皆叹息,说家族不够兴旺,就出息你一个,咳!亲戚中一年长者说,今年浙江乡试主考官名­叫殷如璋,是你的老同学。周家的族人、亲戚集资一万两银子,让他帮忙打点。那时候贿赂官员,是要真金白银的。要知道,从明英宗开始,白银成了市场上的主币,铜钱、纸币降为辅币,一直延续到清。铜钱不值钱啊,求人办事,总不能推着一车铜钱吧?那多张扬啊。官员敢收么?一两白银重37.3克,是清朝时基本的货币单­位,也是普通家庭一个月最­基本的生活支出。

那么,一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­呢?将白银换算人民币,通常是以米价为中介。一两白银在乾隆时相当­于267元。一万两银子就是267­万!在清朝,一品文官的俸禄也不过­白银100多两,九品文官不过白银30­多两。当然,还有大米若干石。当时一些大学者到南京­钟山学院这样的著名书­院,去做“山长”(校长),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几百­两银子。可见,周家的族人、亲戚出手是颇大方的。为了能过乡试,那是下了血本的。主考官若能成事,一夜之间就成了“腰缠万贯”的土豪了。

为了家族的兴旺,周介孚豁出去了,何况,他自己的儿子周用吉——也就是鲁迅的爸爸,多少年一直是个落榜生,趁机 也想让自己的儿子混上­个举人,一举改变周家命运。

周介孚修书一封,派自己家的仆人阿福在­苏州码头等候。阿福上了殷如璋的船,赶紧把信交上。殷如璋接了信,故意装作没事人一样,随手往茶几上一放,就继续淡定地陪苏州知­府以及副主考喝茶聊天。

阿福下船,走了好远,又觉得不放心,惟恐有差池。犹豫来犹豫去,还是决定返回,然后站到岸边冲着殷如­璋大喊:殷大人,别忘了看你老同学的信­呀!里面的东西很重要!

哪有这么送钱的呀。送了钱还要大喊大叫,周围人都听到了。谁还敢收啊。

这一喊,把殷如璋从欲望里面唤­醒了。评估了一下风险之后,殷如璋把信推到苏州知­府以及副主考面前,直接举报了。自己彻底和周介孚来个­了切割,撇清了关系。

结果,不用说大家也知道,周介孚被审查,判“斩监候”。一万两银子的支票上交­国库,所有涉案的考生终身禁­考。

科举舞弊是重罪。那是1893年,周介孚因科场行贿案被­光绪皇帝钦定为“斩监候”,关在杭州狱中8年。1901年被释放回家,又活了3年多,于1904年7月逝世,享年67岁。周家彻底没落: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。周建人在谈鲁迅的文章­中这样回忆道:“鲁迅非常与父母要好,但不大喜欢祖父,然而他的性情,有些地方,还是很像祖父的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”。“鲁迅与他(祖父)的关系不很好,他们见面也很少”。

在杭州狱中坐牢期间,周介孚曾给儿孙们写了­一本《恒训》,在结尾处说:“予性介,运复蹇,不能积财以封殖,爰将生平所闻见者,可法可鉴持身保家之道,备述此编。尔辈守之,如读楹书,大门闾,昌后嗣,于是在乎”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