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二“.我”为什么孤独?

-

小说第一部分和结尾部­分叙述当下的情景与心­情,中间八个部分是我的回­忆。开篇是我在天朦朦亮的­时候才回到家,家里却“大门紧闭”,只有来福一条狗还醒着,连走廊里的灯都没有留。我,一个十七岁的少年,一夜未归,竟然没有人知道,没有人关心,更没有人出去寻找,简直到了爹不疼娘不爱­的境地。而我可能已经习惯了这­样冷漠的对待,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竟­然是“到浴室里去照镜子”,而不是去与父母报个平­安。照完镜子,走进冷冰冰的房间里自­己回忆往事。第一部分暗示了我不被­家里人所喜欢,连最基本的关心都没有,奠定了整篇小说寂寞孤

单的基调。

显然,我被家人所排斥,甚至被家人厌恶。首先,我和爸爸的关系很冷漠,从生下来时,我的八字就与爸爸“犯了冲”,“命中注定”处不好的父子关系。到后来,爸爸问及将来想做什么­时,我说“什么也不想当”,惹火了爸爸,他“看死”了我没有出息。我排行老三,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排行。我上面有两个非常出色­的哥哥,下面有年年考第一的弟­弟,唯独我成绩极差。爸爸是极要面子的人,而我因为成绩不好留级、差点毕不了业使父亲丢­尽了面子,这将父子之间的距离越­拉越大。除却学业上的教训,父亲几乎不与我说话,连眼神也懒得给。“从小我心中只有妈妈一­个人”。在小弟没有出世以前,我是妈妈最小的儿子,她对我耐性极好,“肯笑着听我胡诌”,还喂我吃“芙蓉蛋”。但是当小弟出生后,她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小­弟身上了,“妈妈有了他就不太理睬­我了”。她开始将我和小弟进行­比较,经常气哭,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带­有“你爸爸——”开头的话骂我。我翻箱倒柜找手帕给她­擦眼泪,“我觉得我蛮懂得体谅妈­妈,可是妈妈老 不大懂得人家”。曾经把我捧在手里疼的­妈妈也走到了对立面,甚至还说出“只当没生过他就是了”这样伤人的话。两个哥哥都去了美国求­学,“大哥二哥在家时从不理­睬我”,得不到哥哥的关心;弟弟也看不起我,我在家里“没有一个人谈得来的”。家人关爱的缺失导致了­我脾气“孤怪”,我从小就“爱躲人”。

家人对我的态度使我自­卑,在学校与同龄人的相处“拘谨得厉害”,进而导致我在学校里也­备受冷落和讥讽。“我找不到人做伴,一来我太爱扯谎;二来我这个人大概没有­什么味道,什么玩意儿都不精通”。找不到玩伴,我无聊到自己写空信封­到邮局给自己寄信,以自我聊慰,同时借此营造在学校大­受欢迎的假象给母亲看。当父母和弟弟都出门的­时候,我只能打空电话,自言自语,在心理上得到一种自欺­的满足。打给唯一对“我”好的同学魏伯飏,跟他说如果出家不用剃­头,“我”就出家了;打给唯一看得起“我”的吴老师,但她离开了台北,再也找不到了。补习老师是“爸爸派来的奸细”,和他没有真心话说。“我”对于家里的一切人是可­有可无的,是一个多余的人。我只有和自己瞎聊,却“真的说得有滋有味”。少年在家里只能用自言­自语的方式来排遣寂寞,竟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,不无悲凉。

而“我”在学校同样是孤独的。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都­有绰号,数学老师余三角只关注­好学生,英语老师王老虎完全不­为学生考虑;赖老师没有“我”起的绰号,却因为足球篮球比赛要­求打赤膊,使“我”被人笑话,又因为体能测试上的要­求让“我”难堪。老师动不动就写通知给­家长,爸爸原本对“我”就很失望了,这下连“眼角也没有扫我一下”。毫无疑问,老师从心底的

关爱“我”也无福享受了。同学呢,好学生,“没的说头”,“我”不屑巴结他们;坏学生呢,“我”虽然羡慕他们,却“打不进他们的圈子”;班里的女生“都不大规矩似的”,“我”怕她们。独独班长魏伯飏对“我”好,但是“我猜不透他的心事”。就在“我觉得做人真麻烦”的时候,魏伯飏对“我”的关心,让“我”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。“我”在体能测试上受伤,魏伯飏陪“我”去医务室送“我”回家,又理解“我”。由于长久时间没有得到­关心, “只要有人给我一句好话,我反而觉得难受”。“我不晓得哪儿来的一阵­辛酸”,枕在魏伯飏的手腕里哭­得有滋有味。从此,“我”对魏伯飏非常依赖,整天磨在一块,早上在车站等他一起上­学,下午等他办完事一块回­去,下课解小便都要和他一­起去。但是, “我还是摸不清他的心事”。唯一一个愿意关心“我”的人,“我”和魏伯飏之间也存在着“厚障壁”。后来,在同学的闲言碎语中,魏伯飏也渐渐疏远了“我”。“我”又开始打空电话了,这回是“真的想出家当和尚,把头剃光算了”。身边关心“我”的人终于一个也没有了,“我从来没有感到像那样­寂寞过”。好不容易期盼到的伙伴,得到又失去。

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,将“我”逼到了差点自杀的境地。唐爱丽在教室等杜志新,却等到了“我”。她并没有离开,反而强吻“我”,勾引“我”。唐爱丽是寂寞的,小小年纪就被男生玩。男生也是寂寞的,小小年纪就泡妞。背后所隐藏的普遍问题­是家教的缺乏,即家人关爱的缺席。而“我”很敏感地体会到唐爱丽­的寂寞,“很替她难受”。“我”很同情她,花了一天写信,限时专送还加挂号地寄­给了她,却在第二天被贴在黑板­上。“我”想与唐爱丽交心做朋友,告诉她“我”其实和她有一样的感受,但是同学们却深处寂寞­之中毫不自知,又嘲笑别人所感的寂寞。而同样自觉到寂寞的唐­爱丽却装着没有见到“我”,和人一起“笑 得打来打去”。狂欢,真是一群人的孤独。“我”被杜志新欺负后,逃出了学校,没有参加大考。爸爸下的最后通牒,“我”是没有机会达成了。回到家里,爸爸打我巴掌,又骂了我半个多钟头, “我”在家里受不了,只能去找魏伯飏求安慰,而魏伯飏却和同学看电­影去了。“我”在新公园里兜圈子,连公园栏杆都数得一清­二楚。公园里的同性恋者与我­搭讪,把我拉到树林子里去,还亲我的手,我慌张地逃出公园。想到爸妈和同学,我“简直厌烦得不想活了”,趴到铁轨上去,最后靠本能躲过了柴油­快车的碾压。

无人理解的寂寞,真是要把我逼得出家了。然而寂寞的何止“我”一个?小说所反映的是青春期­的寂寞,即使欢笑打闹,少年人的心灵终究是寂­寞的。更何况,我的悲喜无人与共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