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9 .淡食能多补,无心得大还。

- 美编赫赫 编辑饶丹华

冷谦是明代著名养生学­家。他在《修龄要旨》中所作的一首诗做了很­好的注脚:“大道修持怕有心,有心行道孽根深。却除幻想重增病,因假失真无处寻。”

冷谦在养生方面有很高­的造诣,著有《修龄要旨》一书,书中有首养生诗:

水潮除后患,起火得长安。

梦失封金匮,形衰守玉关。

鼓呵消积聚,兜礼治伤寒。

叩齿牙无疾,升观鬓不斑。

运睛除眼翳,掩耳去头旋。

托踏应轻骨,搓涂自美颜。

闭摩通滞气,凝抱固丹田。

淡食能多补,无心得大还。归纳起来,这诗说的就是静,就像《清静经》中所说:“大还之道,圣道也;无心者,常清常净也。人能常清净,天地悉皆归,何圣道之不可传,大还之不可得哉!”

具体说来,达到清静的境界,有这么几种方法。第一, “水潮除后患,起火得长安”,即咽唾养生法和导引养­生法。唾液就是人的津液,也就是仲景说的人的精­气,通过有意识的吞咽,让津液运转正常。导引养生法,就是暇时绝虑,闭目冥想,通过吸气,让真火自涌泉穴通过双­腿、脊背至头顶百会穴,然后再从百会穴逐渐到­丹田。久练可以让五脏调和,气通血活,增强人的正气。

第二,“梦失封金匮,形衰守玉关”,经常按摩小腹部,然后,默运神气,固守玉关(指丹田,亦称关元穴),中透三关(丹田,又称下丹田;中丹田——为膻中,在两乳头连线中间;上丹田——又称印堂穴,两眉间连线中点),久而久之,可以让人精盈、气足、神全。

第三,“鼓呵消积聚,兜礼治伤寒”,通过运动消除气积,预防和治疗外感风寒。“浊宜常呵”,抬头看天,仰望星空,张大口呵出浊气,可治气滞食积。“兜礼治伤寒”,就是说,一旦患上了伤寒,你可以吃药,也可以用“兜礼”这个办法:即双腿盘坐,两手紧兜下身(男托阴囊,女按会阴),闭口缄息,然后深呼吸,默想真气自尾闾,沿着督脉即脊背上升,一直到百会穴。反复5次,用这个办法逐走邪气,就像老年人行礼叩首、虔诚拜佛那般,如此可以赶走邪气,恢复正气,风寒伤感之疾则愈。

所以,治疗伤寒,你可以用经方,可以按仲景说的,不需要什么桂枝汤、麻黄汤、葛根汤,就用一根针,“刺风池、风府则愈”,也可以用冷谦说的办法,“兜礼治伤寒”。

微信上经常有人转发文­章,标题很有点耸人听闻的­意思,诸如“中医将亡于中药”之类。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?有。比方说,中药蜈蚣抗惊厥作用效­果相当好,用于多种肝风内动证,包括小儿急惊风。它息风止痉作用比全蝎­还强。

蜈蚣能够以毒攻毒,味辛散结,用于疮痈肿痛、瘰疬、痰核、瘿瘤,通络止痛;用于顽固的风湿痹证、顽固的头痛,消除口眼歪斜、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。与全蝎比不同的就一点,蜈蚣的温燥毒烈性强于­全蝎。全蝎亦有与蜈蚣相似的­搜风通络止痛作用,用于风湿顽痹,可与防风、独活、威灵仙等祛风、除湿、通络药物同用。为什么有经验的中医不­轻易用全蝎了呢?问题就出在中药质量上。现在全蝎药材质量很差,不少药材炮制,就是用盐水来烫死全蝎,这样保存时间长,又叫淡全虫,没盐味。如果盐多还要去盐。而现在有的人向里拌很­多盐,降低药材质量。更有甚的是让它临死前­饿几天,然后喂水泥,所以它死后肚子里都是­泥块。几乎不能用。有的人喜欢用蝎尾节,有效成分是这里强,但是很浪

费,其它的腹节也是有效的,只不过是作用稍缓和些。

说“中医将亡于中药”,这样替一些不道地的中­药担忧的观点,自然有其道理,但这种担忧其实浅了。那是对一般的医生来说­的,那些明道之人,那些真正的高人,人家随手抓把灰、就地取把草,就把病治愈了,或者说,根本就没有用药,就是改变时空,比如喘得很重的病人,让他冬天去三亚,或者,就是用针灸、推拿、运气,“兜礼治伤寒”,就能治愈。你也不用大惊小怪。所谓功到自然成,就是这个道理。苏东坡有一次咳嗽,大约是伤寒。他就地取材,随手弄来菘菜、蔓菁、荠菜等,洗干净后,加入生米,放几片生姜,煮一锅菜羹,还自名为东坡羹。他就用这个“东坡羹”来治病,去咳止痰,发散表寒。关于这次煎药的过程,他这样记载: “我昔在田间,寒庖有珍烹。常支折脚鼎,自煮花蔓菁。中年失此味,想像如隔生。谁知南岳老,解作东坡羹”。

还有一种疗法,名叫诗疗法。宋代《唐诗纪事》中曾记载过一个以诗医­病故事。杜甫的一个朋友的老婆­患有抑郁症。杜甫听说后,自信满满地对郑之文说:“读我的诗可以治尊夫人­之病,你只要让她每天反复诵­读‘夜阑更秉烛,相对如梦寐’即可”。朋友之妻照做了,病情果然缓解。

陆游在《山村经行因施药》一诗中这样写道:“儿扶一老候溪边,来告头风久未痊。不用更求芎芷药,吾诗读罢自醒然”。你看,陆游为一个老人治头风,他说,你别用川芎、白芷这些药了,静心读读我的诗,病就能好。

这种诗疗法,也许只是诗人的过度自­信,真有头疼发烧,还是去正规医院接受检­查与治疗,别耽误了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诗可以养人的性情。病人真的投入地读诗了,那说明他的身心相当健­康,人本身的自愈力有助于­患者恢复,这个是真的。李鸿章在给哥哥李瀚章­的家书中曾这样说:“体气多病,得名人文集,

静心读之,亦足以养病”。

有些高人,就用茶给人治病,一杯好茶下肚,病在不知不觉 中,好了。宋代诗人文同这样描写­解渴清凉的茶:“沃睡迷无鬼,清吟健有神;冰霜凝入骨,羽翼要腾身”。北宋诗人曾巩爱喝茶,写诗说:“麦粒收来品绝伦,葵花制出样争新。一杯永日醒双眼,草木英华信有神”。他说茶是“草木英华”。苏轼写诗,这样说茶的好处:“示病维摩元不病,在家灵运已忘家。何须魏帝一丸药,且尽卢仝七碗茶”。他说,魏文帝曹丕的仙药,还比不上一杯好茶呢。茶能清心、清凉,更能解毒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”。这个荼,就是茶。苏轼说的卢仝七碗茶是­什么茶呢?懂茶之人,都知道唐代诗人卢仝的《七碗茶诗》: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。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蓬莱山,在何处?玉川子,乘此清风欲归去。他说好茶呀,三碗下肚,“唯有文字五千卷”。东汉名医华佗也说:“荼茗久食,益思意。”

所以,与其为不道地的中药担­忧,倒不如好好研究好中

国的古代文化和哲学。大道至简,大道也都是相通的。

第四,“叩齿牙无疾,升观鬓不斑”,齿宜常叩,闲时静坐,双眼念光上视眉额,默想神气自尾闾间上升­下降,后纳入元海(脐下关元、气海穴),如此坚持,气血充足,鬓发可返黑。白居易在一首《练功》诗中说:“负暄闭目坐,和气生肌扶。初似饮醇醪,又如蜇苦旁。外融为骸畅,中适一念除。旷至忘所存,心与虚俱无”。白居易认为,静可养生,“心静自然凉”。他在《消暑》诗中曰:“何以消烦暑,端居一院中。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热散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此时身自得,做回人间翁”。

苏轼也喜欢静坐,他在一首诗中写道:“无事此静坐,一日是两日。若活七十年,便是百四十”。

第五,“运睛除眼翳,掩耳去头旋”,目宜常运,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。中医讲,肝开窍于目,诸脉皆属于目,目得血而能视。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。目者,肝肾之外候也。故而经常按摩睛明、攒竹、鱼腰、丝竹空、瞳子髎、承泣等穴位,常运转眼睛,能让眼睛清澈明亮,而且对五脏六腑气机运­转亦大有裨益。同时,也要经常搓耳朵,耳朵与心脏有密切联系。金代名医张元素在未得­道时,头目昏旋,偏头痛,就用此法而愈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篇》中说:“南方赤色,入通于心,开窍于耳”。

第六,“托踏应轻骨,搓涂自美颜”,就是说,每天清晨起床锻炼身体­时,采取两手上举、如托千斤法,这样能够步履轻盈。另外,常搓面。搓面,又称浴面,就是人们俗称的“干洗脸”。双掌按照太极的运转方­向,搓、摩面数次。久之,可使血脉运行畅通,面色红润。

第七,“闭摩通滞气,凝抱固丹田”,就是说,要清心闭息,意守丹田。丹田乃人体元气蓄积之­处,善于生者,平素静坐时多做意守丹­田功。

第八,“淡食能多补,无心得大还”,就是淡泊生活,少吃膏粱厚味。曾国藩家书中记载:他给儿子谈养生六事,其中一条是“黎明吃白饭不沾点菜”。吃一碗干巴巴的白米饭­不吃咸菜,味同嚼蜡,如果你真的坚持了,你会发现,寡淡的白米饭中能品出­别样的滋味。你再吃别的东西,就能甘之如饴。原来,曾国藩吃白米饭,是祛除欲望、培养淡口味呀。《朱子家训》中说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《文言》中也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。

享现在之福如点灯,随点则随灭;培将来之福如添油,愈添则愈久。

清朝,有13个皇帝。同治19岁就死了,顺治活了23岁,咸丰活了31岁,光绪活了38岁,但乾隆却活了89岁。乾隆擅长养生,他好动,他注意粗细粮搭配,他喜欢旅游,多次下江南。

《扬子晚报》2016年7月21日­A8版有一则消息: 83岁的肾病大家、江苏国医名师、南京博大肾科名誉院长­邹燕勤教授从不吃冷食、每天固定用一大桶热水­泡脚。邹燕勤说,鸭子属于水禽,鸭肉味甘性冷、无毒,吃后能够起到补虚、消毒以及祛除燥热的作­用,对于治疗头痛、失眠、便秘、肾炎以及低热的情况有­着很好的疗效。经常服用鸭肉,能够有效地治疗水肿、食欲不振、便秘以及低热等情况。

一说到进补,很多人以为是吃各种补­药、肉类或山珍海味。其实,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­就是养人的“补药”。比方说大米,又名粳米,味甘性平,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和胃、除烦渴的功效。比方说小米,最大的特点是容易消化­吸收,所以不会给胃带来很大­负担,因此,有小米护胃的说法。小米不但可以用来煮粥,还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“二米饭”。比方说薏米,又叫苡米,中医认为,苡米味甘淡,性微寒,有健脾、补肺、清热、利湿的作用。比方说小麦,味甘,性平微寒,有健脾益肾、养心安神功效。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­大米、大枣一起煮粥服食。

中医有“药食同源”的说法,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­用来防治疾病,又经济实用,且没有副作用。

十药九毒。食疗重于药疗,这是李时珍说的。所以李时珍写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的多是食物。比如说,胡萝卜,《本草纲目》里说它是养眼蔬菜。晚上看不到东西,特别是夜盲症,吃了好。而且,长期吃胡萝卜不容易得­感冒。泰国香米为什么跟其他­的米不一样?种好。小米,别看它个头小,能量可不小。小米粥,特别是那层米油很好啊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说,小米能除湿、健脾、镇静、安眠。动物越小越有营养价值。美国有医学家说,跳蚤的蛋白最好。跳蚤,别看它那么小,它可以跳1米多高。

现在,多数人是病死的,老死的是少数人。天天处在不健康、亚健康状态,那不叫活着,至少不叫有质量地活着,那叫凑合活着。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里写贾府的人吃完饭拿­茶漱口,为什么这样?讲究。苏东坡也写诗说,他每次吃完

饭拿中下等茶漱口,目的是坚固牙齿。

所以,活着还是要讲究生活质­量,名誉属于过去,健康属于自己。怀着一颗素心,就连淡菜都是香的。

你看东湖居士在《生查子·中药嵌名》中心情多好,把淡菜写得何其神奇:

那年栀子香,种下相思豆。

记得约当归,竹叶青依旧。

飞扬剑上霜,千里光如昼。

篱畔白头翁,淡菜齐天寿。东湖居士用栀子、相思子、当归、竹叶青、飞扬草、千里光、白头翁、淡菜等中药名来说明一­个道理:知足常乐,淡菜齐天寿。

《中庸》上所说的“大德必得其寿”。想想那些习惯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”得陇望蜀的人,即便他们的目标看似积­极,不过是不同于这个病人­的另一种“预支”罢了,现在越来越 多的人“上火”,根结就因为欲望太多,被“预支”的未来搅和得心不静,由此“上火”,再由“上火”伤阴,直至与中医“奉阴者寿”的养生大法,背道而驰。对他们来说,养生哪里是吃什么不吃­什么的问题?真该是想什么不想什么­的问题!

北宋大学者邵雍在一首­诗中这样告诫:“爽口物多终作疾,快心事过必为殃。知君病后能服药,不若病前能自防”。万病皆可心药医。养生,关键在于养心。常怀一颗素心好,非淡泊无以明志嘛。道家提倡的“寡欲”,《内经》上说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”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世路风波,炼心之境;人情冷暖,忍性是场。

是故,天欲祸人,必先与微福骄之,所以福来不必喜,要看会受;天欲福人,必先与微祸儆之,所以祸来不必忧,要看会救。

(未完待续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