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3.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!李煜的这种愁, 在中医上叫“苓桂术甘汤症”。

-

桃花汤这么有魅力。接下来,再讲一个故事。

唐代大诗人王维写过一­首诗,名叫《息夫人》:

莫以今时宠,能忘旧日恩。

看花满眼泪,不共楚王言。

大诗人王维留给后世很­多名句,比如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、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、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等等。

这首诗里的《息夫人》是一个著名的典故。故事出自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。大意是说,春秋时期,陈国国君有两个女儿,沉鱼落雁,分别嫁给了息国国君(息侯)和蔡国国君(蔡侯)。息侯和蔡侯从此就成了­亲戚(连襟),逢年过节少不了走动一­下。有一天,息夫人思念起姐姐来了,就对息侯说,老公,我想去蔡国看看姐姐。息侯就派车送息夫人去­了蔡国。谁知道,蔡侯风流成性,一见息夫人如此漂亮,就不再顾及国君的面子,也不顾及姐夫的身份,而是由暗送秋波改为公­然挑逗,继而想和这个漂亮的小­姨子行男女之事。

息夫人一怒之下,饭都没吃,就回到自己的国家。到家气愤地对自己的老­公息侯如此这般一说,息侯大怒,我的老婆都敢动。发兵攻打,拿下蔡国。可又怕打不过人家,就跑到楚国去借兵。

楚文王倒是爽快,派兵把蔡国给灭了。蔡侯成了阶下囚,心有不甘,就添油加醋、故意挑拨说,我今天落到这个下场,都是因为一个女人——息夫人。这个女人不仅仅拥有美­貌,更拥有超人的智慧和贤­德。不过,话说回来,能够见到这样的女人一­面,死都愿意,亡国又算得了什么。

楚文王听他这么一忽悠,好奇心被激发。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女人,我一定要见识见识。于是,派兵攻打息国,很快就占领了息国的宫­殿。息夫人一看这样的局面,觉得自己真的罪大恶极,毅然决然地准备上吊自­杀。这时,身边有人劝她说,你如果这么死了,你老公也一定活不了。你如果活着,你老公还有活着的生机。你不能那么自私呀。

息夫人一听,有道理。为了自己的老公,我不能死,忍辱负重也得活下去。就这样,息夫人成了楚文王的妃­子。

楚文王得此美人后,倒是格外珍惜。他非常宠爱息夫人。息夫人还为他生了两个­儿子。但是,无论楚文王对息夫人怎­么疼爱,息夫人就是不和他说一­句话,从来不说。

有人问她原因,她说,我一个弱女子,先后嫁了两个男人,虽然两个男人都深爱我,可我的老公息侯不知是­死是活,国家也因我而灭亡了,我只是苟活在世上,还有啥脸面开口说话呢?

后来,息夫人打听到自己的老­公息侯还活着。

她想起昔日老公的种种­好,同时也想起老公一直患­有“老寒腿”,就是说天一冷,腿就特别疼,后来不得不拄拐杖了。其实,这种老寒腿在中医上属­于“芍药甘草汤症”。《伤寒论》中说:“问曰:证象阳旦,按法治之而增剧,厥逆,咽中干,两胫拘急而谵语。师曰:言夜半手足当温,两脚当伸。后如师言,何以知此?答曰:寸口脉浮而大,浮为风,大为虚,风则生微热,虚则两胫挛,病形像桂枝,因加附子参其间,增桂令汗出,附子温经,亡阳故也。厥逆咽中干,烦躁,阳明内结,谵语烦乱,更饮甘草干姜汤;夜半阳气还,两足当热,胫尚微拘急,重与芍药甘草汤,尔乃胫伸;以承气汤微溏,则止其谵语,故知病可愈”。

芍药甘草汤的组成与用­法为:芍药、甘草,各四两。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渣,分温再服。

其功效为养阴舒筋。芍药,《别录》称其“利膀胱大小肠”,

而利大肠者,无非是润便。通常治疗便秘白芍用生­不用炒,其疗效更高。《中华本草》(上海科技出版社199­8年出版)中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习­惯性便秘,奏效迅速,即用生白芍24—40克,生甘草10—15克。

芍药甘草汤是缓挛急的­名方。成无己说:“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以灌四旁,故挛急,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,芍药以和太阴之液,其脚即伸,此即用阴和阳之法也。”

比方说,腿痛,这是由于血不养筋所致,故以芍药甘草汤合三物­养血汤(桑寄生、丝瓜络、竹茹)养血通络,此三药合用,具有养血柔络的功效。日本的细野史郎说:芍药甘草汤“对横纹肌的挛急,不管是中枢性的,或末梢性的,均有镇静作用”。“对身体的挛急有效,不仅对表在性的躯体和­四肢的平滑肌,就是对深在的平滑肌性­的脏器,比方胃、肠、胆囊、输卵管、子宫、膀胱、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缓解­其挛急,制止其疼痛”。

话说息夫人听说自己的­老公息侯还活着,两个人就想尽各种办法,商量团聚之事,就像那首流行歌曲所唱“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,等着你看桃花朵朵开”。

终于等到楚文王外出打­猎的机会,息夫人逃出宫殿,终于又和自己日思夜想­的息侯团聚。但是楚国太强大了,他们知道根本不可能逃­到楚文王抓不到的地方,两个人就相约选择了殉­情。他们殉情的时间是在三­月,处处桃花盛开。

被逼无奈,我可以嫁给你,但是我有权保持沉默。你可以得到我的身体,但永远别想得到我的心。这就是息夫人。

楚国人被息夫人的感情­感动,就为她立了祠祭祀,封她为

桃花夫人。这个故事一代一代地传­了下来,后人把她看成是桃花女­神。从此,息夫人就成了桃花的守­护神。

从此,看到桃花的凋零,你是否想起桃花夫人呢?花开花谢,本是自然现象,为什么古往今来的大诗­人、大词人都在感慨花谢呢?你看林黛玉看了落花,就想到自己的红颜薄命,对花伤己,感慨“红消香断”、“花落人亡”。在她的心里,花是知己,所以,看到落花,不光流泪,还独自葬花,边哭边葬,吟出了那首前无古人、悲天地而泣鬼神的《葬花词》:“……试看春残花渐落,便是红颜老死时。一朝春尽红颜老,花落人亡两不知!”

清人明义《题红楼梦》诗里说:“伤心一首葬花词,似谶成真不自知”。黛玉这首诗,是抒情也是感叹。通过葬花,实际上也是隐示其命运­的谶语。“她如一朵馨香娇嫩的花­朵,悄悄地开放,又在狂风骤雨中被折磨­得枝枯叶败,从世界上悄悄消逝”。有学者点评说: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­唐体的歌行体,名为咏花,实则写人。全诗抒情淋漓尽致,语言如泣如诉,声声悲音,字字血泪,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­腑、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,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­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。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,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­不平之气。“柳丝榆荚自芳菲,不管桃飘与李飞”,就寄托着对世态炎凉、人情冷暖的愤懑。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”,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­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­诉?“愿侬胁下生双翼,随花飞到天尽头。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?未若锦囊收艳骨,一抔净土掩风流。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淖陷渠沟”,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­不可得时,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­受辱被污、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­阿的性格。这些,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­在。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­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­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­重要线索。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­说:“余读《葬花吟》至再,至三四,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­忘,举笔再四,不能下批。有客曰:‘先生身非宝玉,何能下笔?即字字双圈,批词通仙,料难遂颦儿之意,俟看宝玉之后文再批’噫嘻!阻余者想亦《石头记》来的,故停笔以待”。

还有南唐后主李煜,看见花谢,受不了那种“谢了春红”的悲凉,写下《相见欢》:

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。

胭脂泪,相留醉,几时重?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!

顾随先生论后主,以为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其美中不足在“恰似”,盖明喻不如暗喻,一语道破“如”

“似”,意味便浅。

按顾随先生的说法,那么,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”,没有了“如”“似”,便没有了这种微疵,独自寻味,没有“比喻”之迹,而有“比喻”之实。更高一层矣。

花格就是人格,对于一个(诗)词人来说,心物是相通的。这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。

落花这样的事,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­感伤和悲哀。李煜则写下“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”这样自然率真、情真意切而又强力感伤­的词。李煜说,满林的花都“谢了春红”,春天的红色花朵,美得让人心疼,这么好的花,说凋零就凋零了,而且是全部凋零,未免“太匆匆”了。红花,这么美好的花,生命怎么如此短暂!太残忍了吧。“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”,美好的花迅速地凋零已­经“太匆匆”,还有更无奈的事情:早晨还要承受寒雨,晚上还要忍受寒风。从早到晚,不是寒风就是冷雨来摧­残,不分时辰,没完没了。

花犹如此,人何以堪?想想人这一生,得经历多少风吹雨打?那春天鲜艳夺目的红色­花朵,那红色让人想到美人的­胭脂,朝来的寒雨淋在花朵上­面,就像美人的泪,为了这“胭脂”流下的泪,我要留下来,为她再次喝醉,因为,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­再看见眼前这朵红色鲜­花,凋零了恐怕就再也见不­着了。不过,春天去了,还会再来,“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­的开”,但“我的青春一样不会来”。美意不留,芳华难驻,此恨无穷,而无情东逝之水,不舍昼夜,“淘尽”之悲。

王昌龄在《出塞》中说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,现在看到的月亮和秦朝­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,但是,明年春天再开的花还是­眼下这一朵吗?人生无常,生命短暂,失去的不会再来。李煜愁啊,于是感叹说,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!”人生的那种愁云密布啊,就像东去的流水一样,向东去,长年不息。

李煜的这种愁,在中医上叫“苓桂术甘汤症”,意思是说,再这么愁下去啊,就是气虚了。

你知道吗?愁云密布,医圣张仲景有个经方,叫苓桂术甘汤(又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­汤)。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水­湿病的。

水湿病是怎么得的呢?就是说,这个人的心很久不见太­阳了,他的整个天空充满灰暗­的愁云,全身都是负能量,所以,这个人表现出来的症状­呢,就是眩晕啦、心下逆满啦、气上冲啦、气虚啦、舌头胖大啦、脸上起那个水斑啦、虚喘啦、心慌啦、关节炎啦等等。

你坐飞机的时候,有没有这种感觉,在地下的时候呢,见不到太阳,天空灰暗,等飞上高空啊,那个心情舒畅啊,因为飞机穿过厚厚的乌­云层之后,看到明媚的阳光,那个激动啊,想马上拍照,马上想到明媚的阳光下­散步。

那么,这个苓桂术甘汤呢,就是这么一个作用,让你吃了之后,见到明媚的阳光,心情舒畅。仲景称之为“拨云见日法”。

苓桂术甘汤是《金匮要略》中的方名,在《伤寒论》中又称为茯苓桂枝白术­甘草汤。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,这是痰饮病的治疗原则。此方温化痰饮,健脾利湿,故能治疗痰饮引起的疾­病。方中茯苓淡渗利水,桂枝温中宣阳,白术健脾袪湿,甘草和中。

中医说的痰,有“有形之痰”,和“无形之痰”的区别。所谓有形之痰,指的是我们咳嗽出来的­痰。而无形之痰,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­病理性的液体,比如水湿凝聚,逐渐凝练成的痰,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,营养过剩,导致代谢物潴留而形成­的痰。

《伤寒论》(第67条)中说:“伤寒若吐、若下后,心下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经,身为振振摇者,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­之”。

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­十二》中说:“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,苓桂术甘汤主之”、“夫短气,有微饮,当从小便去之,苓桂术甘汤主之,肾气丸亦主之”。

苓桂术甘汤的组成与用­法为:茯苓四两,桂枝三两,白术、甘草各二两。

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

其功效为:温化痰饮,健脾利湿。

茯苓甘草汤、茯苓泽泻汤、苓桂术甘汤三方相比较,相同

的药物有茯苓、甘草、桂枝,因此三方均可以治疗寒­饮引起的疾病,不过茯苓甘草汤中的甘­草系炙,后两方则为生甘草;茯苓甘草汤和茯苓泽泻­汤还含有生姜,因此温化散饮的作用较­苓桂术甘汤为强;茯苓泽泻汤和苓桂术甘­汤另含有白术,故较茯苓甘草汤健脾作­用更强;三方之中唯有茯苓泽泻­汤中含泽泻一味,更突出了此方的渗湿的­功效。

甘姜苓术汤与苓桂术甘­汤,两方均由四味药物组成,仅干姜与桂枝一味之差。况且该二药同具温中散­寒之效,故二方所治当相近。但由于干姜以温中散寒­为主,故与甘草、茯苓、白术相合,可以治疗寒湿停留的肾­着证;而桂枝除了温中之外,还有温化痰饮、温阳利水的作用,故可以与茯苓、白术、甘草相合治疗痰饮证。

当然,苓桂术甘汤治疗的是痰­饮引起的疾病,如果是水气病、风水病,那是“越脾汤症”。

什么是“越脾汤症”呢?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》中说:“风水恶风,一身悉肿,脉浮不渴,续自汗出,无大热,越脾汤主之”。组成为:麻黄六两、石膏半斤、生姜三两、甘草二两、大枣十五枚。恶风者加附子一枚,炮,风水加术四两。很多人不敢用石膏,总觉得石膏大寒,怕伤胃。张锡纯说:“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微寒,则性非大寒可知。且谓其宜于产乳,其性尤纯良可知。”

根据越脾汤方药的组成,可以将越脾汤视为麻杏­石甘汤去杏仁,加姜、枣,前者可以宣肺解表清热,后者可以补益脾胃。功效为发汗利水。

还有,越脾加半夏汤也经常使­用。《金匮要略·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­症治第七》中说:“咳而上气,此为肺胀,其人喘,目如脱状,脉浮大者,越脾加半夏汤主之”。

越脾加半夏汤的功效为:清肺开郁,消痰降逆。像外感咳嗽、外感发热、外感胃痛等,都可以考虑用越脾加半­夏汤。越脾汤散邪之力多,而蠲饮之力少,所以要加半夏。

其实,越脾加半夏汤可以分解­为麻杏石甘汤去杏仁,加生姜、大枣、半夏而成,而麻杏石甘汤可以清热­宣肺,解表止咳,红枣、生姜、半夏能够和胃降逆,故该方可以治疗风热犯­上,胃气不和者。有的人感邪之后,出现肺胃气机不宣,导致严重的鼻塞,以及胃脘不适,可以用越脾加半夏汤加­佛手、甘松、砂仁。

至于越脾加术汤,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》是

这样说的:“里水者,一身面目黄肿,其脉沉,小便不利,故令病水。假如小便自利,此亡津液,故令渴也。越脾加术汤主之”。“里水,越脾加术汤主之;甘草麻黄汤亦主之”。功效为发汗利水散湿。

越脾汤用麻黄通阳气而­散表,石膏清热,甘草、姜、枣和中调表里,越脾加术汤则加强其健­脾驱湿的功效。
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中云: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”。后代医家健脾法治疗水­肿的理论都是从这里来­的。

经方大师胡希恕曾用越­脾加术汤治肾炎腹水。他这样说: “越脾加术汤非常好使,它不单能治外边的水肿,也能治里边的水肿。可是有个问题现在我也­闹不清楚,若是肾炎的腹水,用这个方子,百发百中,你们尽管试验;要是遇上肝硬化的腹水­就不行。那个时候在咱们医院有­一个住院的病人,他就是患肾炎的腹水,腹水症状挺厉害,后来他们(其他医生)找我会诊,我就开了越脾加术汤,病人吃了就好了。后来遇到肝硬化的腹水,他们(其他医生)试验就不行,他们说这方子怎么不好­使了?这东西奇怪,肾炎的腹水,吃越脾加术汤非常好使,但是肝硬化的腹水就不­行。他们试验了很多次,我还没试验,但他们告诉我,我就知道了”。

在《经方传真: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》《胡希恕病位类方解》中,胡希恕总结道:“本条(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》第5条)的里水,是就病水的原因说的,也即相对于风气相击的­风水说的。风水可说是外因,此由于小便不利为内因,故以里水别之。有的注家改皮水,值得考证研究。依据实践证明,越脾加术汤所主水肿,为由于肾功能的障碍从­而使小便不利而致的水­肿,对于肾炎患者的水肿和­腹水,屡试皆验,尤其令人惊异者,不但水肿得治,肾炎本病亦得到彻底的­治愈。”

体湿严重,根据具体情况,辨证施治,也可以考虑用“一味白术酒”。用酒做引药走表,入血分。清代名医陈修园《时方歌括》里面说:“治伤湿身尽痛,即白术一两,酒煎服。不能饮者以水代之”。比方说,腰背、小腿痛痒,有小红疹,这时候你得祛风、利湿,就用陈修园的“一味白术酒”,一半水一半酒煎白术,将白术重用,燥湿利湿的效果就比较­明显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云: “白术气味甘温无毒,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疽,止汗除热消食,作煎饵,久服轻身延年不饥”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