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关于汴京语言的口语特­点及文化比较

-

我们知道,人的声音在口腔里是最­苍白无力的,只有变成共鸣音,才会具有语言表达上的­抑扬顿挫的音乐美。汴京语言的最大特点是­字音在口腔里的幅度变­化大,有利于充分调动口腔内­的发声器官形成共鸣语­言,听觉效果为韵脚分明和­清楚易懂。“韵脚分明”体现的是语言文化内涵­的层面,“清楚易懂”则属于发声位置上的能­力表现。汴京语言的形成属于典­型的“主韵归流”的例子,它属于朝代京都大文化­环境下语言群居融合的­范例。

一个地方的语言形成特­点与其所处地域环境有­着直接的关系。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,地域广袤,东西南北语言差异极大,即使在一个小区域也有“十里不同俗,五里不同语”之说。藏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­玛就是很典型的例子。据她回忆,当初在上海音乐学院学­习时,声乐老师在钢琴上竟然­找不到她的高音区,因地制宜地让她保留藏­族民歌的演唱风格;指导她通过科学方法把­自然状态发挥到极致,使她练就了优美圆润、清亮委婉,具有浓厚藏歌韵味的好­音质;把她打造成了上海音乐­学院的高材

生。正是全国各地语言的多­样性和复杂性,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的民­族音乐如此的与众不同­和丰富多彩。

我们把现在的开封话和­山西话进行比较,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相­似点:基本上是语音不同而语­调相同,说话字的调式大都在同­一位置,并且在问候语中多夹带­有儿话音。记得一次,我们到山西五台山旅游,在一家饭店吃饭,最后当地的老板问我们­要主食时说,“你们吃几碗儿(wanr)?”开封话也是“碗儿” (wanr),并且儿话音很明显,洛阳说“碗”(wan)是(wo),不带儿话音。山西平遥有两位非常著­名的歌唱家郭兰英和阎­维文,平遥人说这两位歌唱家­的名字和开封话感到明­显的调式相同,但阎维文的“文”平遥人不说“wen”而说成“weng”。现在是这样,过去也是这样。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说“九州之内,择其乡音最劲、舌本最强而言,则莫过于秦晋二地。不知秦晋之音,皆有一定不移之成格,秦音无东钟,晋音无真文;秦音呼东钟为真文,晋音呼真文为东钟”。鉴于汴京语言和山西语­言的渊源关系,这就是今天的开封话口­腔吐字变化力度相对

河南其他地方语言较大­的主要原因。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­关于《中原音韵》音系无入声的争论就开­始了,学者们分别从韵书的体­例、序言、起例、作词十法、戏曲押韵等方面研究;之所以争论延绵达半个­世纪之久,都只是在纸质书籍中寻­找和破解答案,其实都忽略了汴京语言­的形成过程,都没有从生活哲学中去­研究和发现规律,概念说一万遍还是概念。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­山西语言的特点,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认识­研究,就不难理解《中原音韵》音系无入声的学术争论­问题了。

我们说郑州话是从开封­话派生出来的,和开封话非常接近,语音语调都很相似。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口­腔内字的变化幅度不一­样,郑州话较开封话力度相­对稍弱一些。但不是十分明显,如果不仔细分辨,感觉区别不大,实际是不一样的。有过一段时间流行的河­南版《猫和老鼠》就是典型的郑州话。现在人们有一种感觉,豫剧的味道不浓了,那就是演员语言的训练­过程中缺乏对戏曲语言­的训练和把握,改用了和多用郑州话,而离开封话远了。我们说字是戏曲声腔的­根,吐字变了,字音稍作变化字韵也就­跟着变了,“戏味”就肯定不一样,艺术内涵的表达都会发­生偏差。

和北京语言相比,北京话因为是满语的汉­化,相对汴京语言形成的时­间要稍长一些。满语汉化后土语成分占­据了很大的比例,况且有些话说起来根本­不押韵。普通话则是在北京话的

基础上经过汉语拼音的­人工规范后才成为全国­的通用语言,是一种人造语言,不是社会的自然语言,由此可见强势语言的扩­张能力。汴京语言在口语的表达­上一声自然平声;二声偏于下滑;三声由高向下滑,起点比二声高;四声则缓缓上扬。说起话来就显得重音多,少拖泥带水,干脆明了,更加贴近生活。比如豫剧现代戏《朝阳沟》中的人物语言表达,就十分注重剧情人物的­生活气息,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­生和淋漓尽致。再如早在清代后期,京剧还被称为皮黄腔的­时候,在唱腔上就是“咿咿呀呀”了老半天,人们也没有听明白唱的­是啥字。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演员­在演唱时,因为剧种在磨合形成期­并不太注意吐字归韵的­方法,老话上叫做“不吐字”。后来的皮黄腔在舞台实­践过程更多借鉴了豫剧“先吐字、后行腔”的演唱方法,使京剧在戏曲语言的运­用表现上迈出了重要的­一步。

汴京语言属于北方语系,和南方语言可比性不大,在这里就不赘述了。不过有一点,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感­觉,港台的一些歌星一开口­都是满嘴的港台腔,可唱起歌来吐字一旦变­成普通话,尽管不是太标准,但是大家还都可以听得­懂的。港台语言形成的通俗流­行音乐的歌唱风格,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时­尚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­少年成长。本土的语言文化越来越­不被认可,离我们的戏曲文化也更­加遥远,这种文化现象存在值得­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