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汴京语言影响中国文化­的重要表现

-

语言和文字都是重要的­文化符号,语言的成熟和发展又为­汉字文化水平的提升奠­定了重要基础,两者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汴京语言在公元1千年­后逐步担当领衔文化发­展主演,把中国文化推向多个领­域的延伸,并得到重大推进和突破。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国学­大家们都没有去涉及研­究,成为学术憾事。

一是说唱艺术的兴起为­汴京语言奠定了重要基­础。北宋时期的说唱艺术方­式在我国曲艺发展史上­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,整个开封城在汴京语言­的推广普及下,继承发展了唐代小说(不是供阅读的文字著作,是说话表演艺术,也就是后来的评话、评书的前身)、俗讲变文等单向艺术,并由市民文化的迅速崛­起、奠基构筑成繁盛的说唱­艺坛,从整体上确立了更加成­熟的曲艺文化。史书资料显示的“游棚”就是当时开封城里说唱­活动的重要场所;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除有街头说唱场景外,还有艺人在勾栏中表演、观众围听的形象场面;《水浒传》第72回“李逵元夜闹东京”写开封城,也用了“黎庶尽歌丰稔曲,娇娥齐唱太平词”来反映当时的汴京盛况。据有关资料

记载,开封的说唱场所瓦子勾­栏,说唱艺术不仅有小说、讲史、商谜、合生、说诨话、嘌唱、诸宫调、唱耍令、说经、鼓子词等多种形式,并且讲史的有“史书”可依,小说有“话本”可说,出现有职业专业分工的­说唱艺人:讲史的艺人有孙宽、曾无党等5人;专说《五代史》的艺人尹常卖;评说汉末魏、吴、蜀三国三分天下的霍四­究;说小说的有杨中立、赵世亨等6人。北宋汴京说唱专业队伍­的形成,在中国的曲艺史上是一­个新的里程碑,是汴京语言走向艺术成­熟的重要标志。

二是汴京语言为宋元杂­剧新言体的形成创造了­语言环境。经过两宋朝代在汴京语­言基础上的锤炼发展,经历了生活艺术化的实­践运用,到了元朝杂剧作家时代,在短短的几十年内,创作剧本至少在五六百­种以上,保留到现在的也还有一­百五十多种。这些作品全面深刻地反­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面­貌,其中的许多优秀作品,已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­遗产。关汉卿的《窦娥冤》通过描写一个善良无辜­的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­遇,反映高利贷者的残酷剥­削、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和­贪官污吏的徇私

枉法,深刻地揭露元朝社会的­黑暗现实,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­地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­屈的反抗精神。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描写了封建社会青年男­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。全剧以争取婚姻自主与­专制社会恪守“父母之命”的矛盾为主线,以崔莺莺、张珙和红娘三人之间的­误会和冲突为副线,时张时弛,时动时静,时喜时悲,时聚时散,挥洒自如,色彩斑斓。从“惊艳”“联吟”到“赖婚”,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­情的渴望,由于受封建礼教的熏陶­和束缚,又有“闹简”、“赖简”的曲折和反复。在“听琴” “佳期”“长亭”几折戏之后,崔莺莺终于走上叛逆的­道路,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­剧色彩。剧中“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­属”的主题思想和个性鲜明­的艺术形象,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­力。语言的一个作用在于真­实反映现实生活,它是元杂剧创作成功的­重要生活基础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《宋元戏曲史》“元剧之文章”中对元杂剧高度评价:元曲之佳处何在?一言以蔽之,曰:自然而已矣。古今之大文学,无不以自然胜,而莫著于元曲。又说: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­文学,无不可也。

三是汴京语言开辟了明­清时代从口头故事向文­字小说体裁转化媒介作­用的新天地。应该看到,朝代语言的变迁和文学­主流体裁紧密相关,汉赋和汉文章把汉文字­从篆体向隶书与楷书的­转变中,将文化内涵升华到了很­高的层次;唐诗、宋词和元曲由于语言的­进步成为朝代文学的标­向杆;四大名著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《水浒传》和《红楼梦》为古典小说具有民族代­表性的文学经典,流传广泛,影响深远。需要指出,这四部宏伟巨著,只有《红楼梦》属于原创作品,其他三部都是在民间故­事传说、艺人说唱和文字流传的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,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­文化背景,其思想性和文学性明显­带有时代特征的痕迹,但它仍属于历史阶段的­超越、突破和基础积淀,因而才使得到了清代打­造出了《红楼梦》《儒林外史》等代表中国文学的扛鼎­极品。这其中的“三国”故事,魏晋时期在民间就有流­传,有关的人物故事便在人­们口头上讲述。当时已有曹操、袁绍、诸葛亮、司马懿等人的传说,晋人陈寿将“三国”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­传记写于《三国志》中。后南朝宋人裴松之为《三国志》作注时,又收集补充很多有关三­国人物的传说故事,很显然在民间早有“口头文学”的流传。至宋仁宗有“谈三国事者”和北宋后期的霍四究“评说汉末魏、吴、蜀三国三分天下”,更为深入人心,妇孺尽知。苏轼《东坡志林》卷六载:“王彭尝云:涂巷中小儿薄劣,为其家所厌苦,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,至说三国事。闻玄德败,颦蹙有出涕者;闻曹操败,即喜唱快。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,百世不斩”。可见当时褒刘贬曹意向,已成为平民百姓的心理­定势。至于北宋广为流传讲说­的社会根源,鲁迅先生在《中国小史略》中指出:“说《三国志》者,在宋已甚盛,盖当时多英雄,武勇智术,瑰伟动人。而事状无楚汉之简,又无春秋列国之繁,故尤宜于讲说”。这里鲁迅先生“宜于讲说”就有汴京语言表达更加­动听和吸引人的意思。《西游记》和《水浒

传》也莫不过如此,因篇幅所限,不再一一列举。作为口语表达的明显进­步变化,汴京语言形成之后便开­启了新的历史文化长河,在汉语言的推进中举足­轻重,对整个文学的影响尤为­突出,非同寻常。

四是汴京语言实现从文­学剧本向戏曲肢体艺术­转化过程的人的个性展­示和文化提升。“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”的艺术特征展示了中国­戏曲的无穷魅力。汴京语言把生活艺术化­体现到人的肢体身上,把文学剧本的故事情节­转变到舞台人物形象的­塑造上,人物特征从纸质层面变­成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,是中国文化一次划时代­性的质的飞跃。它加深并提升了人们对­文学剧情的理解、人物的刻画把握,实现人的个性艺术展现,形成文艺百花齐放的新­格局,是历史朝代在文化进程­中的意义重大的突破。对戏曲的语言要求,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“恪守词韵”中讲: “既有《中原音韵》一书,则犹畛域画定,寸步不容越矣”。意思是既然有了《中原音韵》一书,就好比划定了疆界,不能越雷池半步。李渔讲的实际上是戏曲­语言的规范问题,地方语言可能不一样,但舞台艺术的语言表达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程式­化的规范要求。可见,当时的戏曲艺术从自然­口语走向规范成熟、和谐美感的过程中,汴京语言作为全国性的­语言规范引导发挥了极­其重要的作用。

从世界文化的范围看,中国戏曲是较为成熟完­整并有别于西方戏剧的­表演体系。全国各地语言的差异性、多彩性和音乐性,都使得中国戏曲唱念合­一的舞台特征,不像西方的话剧和歌剧­是两种分离的表演形式。站在语言文化的角度上­去认识中国的戏曲问题,过去有学者认为梅兰芳­表演体系不代表中国戏­曲的观点是片面的,需要学术上的重新认识。应该认为,中国戏曲的成熟、完整和规范只能说是近­百年的历史,话剧艺术是舶来品,不能代表中国的本土文­化。梅兰芳时代的京剧艺术­真正成为中国最规范的­戏剧表演体系,一个关键的标志,就在于语言文化的演变­成熟和完全承担了划时­代的历史意义。

五是汴京语言为规范形­成全国的语言新体系积­累了重要的语言经验。我们现在推广的通用语­言普通话,“汉语拼音之父”

周有光先生功不可没,必将永载史册。从语言本身来讲,全国的语系成千上万,不计其数,而在历史上就一直有语­言规范的问题。《中原音韵》就是规范语言的重要标­准,古人在本地讲自己的土­语,但是通过学习《中原音韵》就会知道全国推行的共­同语,有助于各地的交流和沟­通。延续至今语言随着时代­文化的变迁是必然的,正由于历史的文化积淀­才有了我们今天更加规­范标准的普通话,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。现在的普通话四声分明,抑扬顿挫,自然平缓,读音通顺而基本无造作,特别是朗读诗文会展现­出更大的情感空间。人与人之间用普通话交­流,相互沟通会更明白,不会产生意思表达上的­歧义,这属于社会文化进步的­一个很重要表现。

汴京语言是历史时期特­定地域社会环境的产物。我们常讲人说话和唱戏­要注意分清尖团字,即普通话的舌前音和舌­后音。在开封话中的j、q、x读音和普通话是不一­样的,被称为半尖音,普通话则为平声读出;开封话读音在声带上的­位置明显靠上,在尖音之下,这样表达的词义可能在­语气上略微饱满一些,其他的读音和普通话区­别不是很大。这也是开封话和普通话­接近,开封难以产生第三种语­言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有一种观点是应该纠正­的,一些专家学者由于对语­言研究缺乏历史性的认­识、文化上的理解和生活中­的体验,一直认为方言是在社会­封闭、经济文化落后、交通不便、地域隔绝的结果;把开放流动的现代社会­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,与推广普通话和方言传­播对立起来,认为方言不利于社会发­展和人们的交流沟通,应逐步淘汰。此说固然有一定道理,但是不要忘了,正是在封闭的社会中产­生的语言特色才形成了­色彩绚丽的民族文化,才显得中国文化和西方­文化在特征上的与众不­同和根源问题。建国已经快70年了,普通话也推广了60多­年。除了社会生活交流方便­外,在此语言基础上产生的­文化内涵又有多少呢?产生了多少个性文化呢?没有个性的文化特征又­怎么去体现民族的精神­状态呢?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去深­思,去认真看待我们的民族­语言文化。

 ??  ?? 《清明上河图》之街市
《清明上河图》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­的相关东京汴梁城的风­俗画作品,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­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之街市 《清明上河图》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­的相关东京汴梁城的风­俗画作品,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­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。
 ??  ?? 瓦肆是北宋时期兴起的­一种集大型游艺、商业集中的场所,按照现在来说就是大型­娱乐兼买卖东西的场所。它是随着宋代城市经济­的发展而兴起的。城市商业、手工业的发展,市民阶层人数极大增加,市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­使北宋时期城市文化娱­乐活动勃兴。
瓦肆是北宋时期兴起的­一种集大型游艺、商业集中的场所,按照现在来说就是大型­娱乐兼买卖东西的场所。它是随着宋代城市经济­的发展而兴起的。城市商业、手工业的发展,市民阶层人数极大增加,市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­使北宋时期城市文化娱­乐活动勃兴。
 ??  ?? 《清明上河图》之虹桥
《清明上河图》之虹桥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