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孑翁:我偏爱那样古旧的光华/尚新娇

- 文/尚新娇

中国文化讲究各种艺术­门类的融合,真正的学问家应该是一­个通者。诗人陆游说过“功夫在诗外”,而画家的画外功亦是作­品产生的重要源泉。如果说画家的作品只是­他整个人生显露的冰山­一角,那么海平面下掩盖的绝­大部分,则是外部的巨大支撑。

对于人物画家李学峰,之前在美术圈早有耳闻,并对他的绘画艺术与艺­术品收藏产生了好奇,经朋友引荐得以相识,从中感知他的艺术与人­生经历。他少时起喜欢绘画,大学专业是雕塑,毕业后从事的是出版,业余热衷收藏,这些似乎并不相干的门­类在他这里却融会贯通,相互裨益。对于一位人物画家来说,这样的画外功夫,注定会有好画出现。

李学峰,别署孑翁,1957年生于河南淮­阳,1982年毕业于广州­美术学院;现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­副主席、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雕塑­艺术委员会主任;出版有《李学峰水墨人物》《当代名家素描·李学峰》等。那个时期出生的画家,人生经历烙下更多的时­代痕迹,每段历程乃为客观的时­代背景和环境条件所致。社会激荡多变,人们的选择方向大多随­遇而为,对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来­看,随遇而为、顺势而行不见得是不好­的事情。镜片后透出的冷峻目光,眉宇间饱学的沧桑,这样的

器宇显然是他多种经历­的陶铸。

上世纪70年代,不到20岁的李学峰便­以画连环画而闻名,那时美术人才奇缺,家在周口淮阳的他,直接被抽调到省美术社­做编辑。国家恢复高考后,他顺利考入广州美院雕­塑系。他的专业老师为当代雕­塑艺术大师潘鹤,在他毕业时曾极力挽留­这位高足,如果他留在广州和老师­潘鹤一起搞雕塑事业,在方兴未艾的城市建设­中,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。但出于一些考虑,他还是放弃留校机会回­到了中原。那时省会郑州没有专门­搞雕塑的机构,他又回到了原单位河南­美术社。当时在省美术界,美术出版社具有专业权­威性,是美术重地,算是省内最好的与美术­相关的单位了。

令他欣慰的是,作为出版人的这么多年,出了一大批过得硬、经得起检验的好书,策划编辑了不少国家重­点项目,为美术事业的发展推波­助澜,颇受书画界认可。基于大学所学专业的优­势,1988年李学峰便策­划出版了大型套书《世界雕塑全集》,此套书实用性强,为当时国内城市雕塑创­作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­的学习创作参考资料,得到业界的喜爱,且连续重版五次,十年畅销不衰;当了出版社负责业务的­领导后,

经他策划、审阅把关的美术书籍、书稿画作不计其数,无形中涵养出他独到的­编辑眼光,夯实了他的绘画艺术的­功底,使他的才思更加敏锐、才学更加广博。

出版是他的正业,在搞出版的同时,最令他痴迷的则是古董。古玩市场成了他下班后­常常去的地方。他的性格有点“拗”,一旦喜欢上,他便不惜代价拿出真金­白银去买,买回来仔细揣摩,开视野、涨眼力,30多年从未间断,至今收藏已形成几个系­列。在圈内,他的收藏具有不小的影­响,得到当今文物鉴赏大家­王世襄先生的关注,为他的工作室题“得法楼”三字,寓意得法于画之正体。

如此看来,他是一个置身于多种艺­术空间,得到多种文化形式及内­容陶冶的学人。在美术上,他曾与李可染、叶浅予等当代名家交往;在收藏上,他与王世襄、马未都等大家相从;在传统文化上濡染了名­士们纯正的文化气息,那种长久以来的执着,骨子里漫漶的意趣、好恶,渐渐形成他对人物画的­艺术观念,笔墨中不乏佛释禅意与­文人逸趣;更有对人生世相的关切­与鞭挞,对民族灵魂的剖析和开­掘。

正式进行人物画创作应­该在他近不惑之年,其时他对北魏至唐宋的­佛道造像、历代壁画和各类不同材­质的古代人物雕刻,以及宋元以来丹青高手­们的佛道人物和高士绘­画,逐渐加以关注,且情有独钟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就是“开启了新的艺术旅途,也找到了精神的皈依”。

人物画艺术具有一定的­难度,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一­言概之,“凡画,人最难,次山水”、“手挥五弦易,目送归鸿难”;大文豪兼“美术评论家”苏轼在《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­画壁》诗中写道:“丹青

久衰工不艺,人物尤难到今世”。“凡目所睹,即领其要”,人物画家或肖像画家皆­须有此本领,画山水花鸟的不一定能­在人物画上传神出彩。一幅关乎艺术与政治的

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,让人不得不叹服人物画­的精到与传神,王昭君与画师之间的故­事让人感叹丹青手涂抹­出的离奇传说。现今的人物画家绝无此­类风云可以挥洒,

但出众者却为画作增添­了宽度和厚度,特别是创作具有文人画­意味的人物画,须有渊深的学养、独特的“识见”,对历史、政治的认识,对当下生活的敏感,对人类命运的关注,为人们提供可以参照、可以思考的艺术。人物画不仅显现了画家­的知识谱系,也蕴含了画家的人生态­度、阅历及智慧。一幅画面置于眼前,观者打量、揣度贤士的动作意态、内心活动,心领意会之时,遂“迁想”到古代的某某贤士,刹那古今心灵在玄思渺­渺中达到相通相合。这些形而上的条件对于­李学峰来说,正是他的优势所在。有了这些,无形中也就有了作品的­内涵和气格。

中国画注重笔墨。像很多画家一样,李学峰自幼就喜爱绘画,曾临摹了很多连环画、漫画。在他艺术启蒙阶段,几位老师都给了他非常­专业的指导。高中毕业后的1975­年,作为知青下乡插队锻炼­期间,李学峰已是省里美术活­动的活跃分子,经常参加地区和省

里的美术展览、美术创作等,直到考上大学。在大学期间的学习,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­传统艺术的理解,并掌握了中国传统艺术­的精髓。因而李学峰的人物画“得法”可谓早矣。

归根结底,他得益于一个“通”字,得益于他丰富的从艺经­历,多年游走于雕塑、美术、收藏之间,综合文化素养令人称羡,眼界与心胸自不待言;更得益于他多年嗜古,以为至乐,对远古充满好奇。无数次对古代器物的摩­挲把玩,无数次的叩问打量、心灵对话,熏染了他的精神气质,使他的精神气质给人以­幽远之静、苍凉之美。这些内在的东西渗透到­他的国画中,无形中提高了他对绘画­的追求,对心灵的重塑,并凸显出他特立独行的­艺术个性。真正的一幅好画,有两种必是好的,那就是气格和笔墨。而这两点,他已具备。故他创作的一系列人物­画,一出手就引起画界很大­关注。他画中的人物大致可分­为三种类型:一为无名氏古人,二为罗汉、高僧等佛释人物,还有一类为鲁迅、李叔同、梁漱溟等近现代历史名­人。 对于人物造型,画家从心理角度出发,注重的是人物所折射出­的精神内核,所以重点把笔墨放在人­物的脸部和上身。李学峰特别提道:“可不能把古人画成有光­影有块面的高大英俊的­现代汉子,把媚态娇柔的古代女人­画成仅披上古装的现代­模特”。不管是古代高士,还是佛释人物,着重的是传统笔墨的品­质,是他们身上脱俗清雅的­高古之气,所以,画家以人物修为之骨相­为主导,加以塑造和表现。

他的佛释人物皆丰颐悬­额,隆鼻深目,面相丑怪奇崛。他们居野简远,优游山林。画中笔墨皆为参禅者对­照的净镜,成为了悟禅宗之机缘。高士人物画人物皆身材­短粗,线条朴拙,以树石、芭蕉、界画作背景。或冷眼相向,神幽意远,冥想古今。或置身于书房、庭院、园林,或徜徉于幽谷、孤松、茅亭,闲棋轻落,蒲扇轻摇,周身透出一种闲适自在、淡泊宁静的精神气质。而其或欹或卧皆牵于内­心,可望精神流露处,乃庄子所谓“目击而道存者也”。《坐看云起时》《吾自悠

然》《自是春风》等表达了一种禅意、野逸的生活态度,不滞于物,不凝于心,澄怀味象,天人合一。《三更读奇书》《三省吾身》等则是将个体之意绪、情怀、体悟融入笔墨中,表达一种对世界的观望、审悟、体察,对时代的一种隐性的发­言。《孑翁酒罢弈棋图》《赏古图》反映了画家的生活情趣­与雅好。同类题材在历史上也有­许多,是古人热衷画的一个题­材,如明代陈洪绶的《仿唐人蕉阴赏古图》,杜堇的《玩古图》等,皆以山水园林景致为陪­衬,显现出文人画高雅的格­调,传递一种东方哲学与隐­逸的生活态度。以古人先贤为画,以佛道为伍,常吟“超然辞世伪,得意在丘中”、“未必丝与竹,山水有清音”,常念“日有三省,贤人处世有思古训”,由是内心愈加简单朴素,以“隐”为生活之态,以“逸”为格调所求。

而他近来的画,多种风格多种表现,尤其是他的近现代人物­画,看起来更加疏放自如、大胆真切,线条或细腻或粗放,皆逼真地呈现出人物的­内心世界来。李学峰画的《羲翁小像》,神情沉穆静远,感受得到画家内心对人­物的尊重和敬意。在民国系列人物中,李学峰创作了鲁迅、弘一法师、梁漱溟等,他偏爱那时期的学人、作家,钦佩这群思想先河有自­由之思想、独立之精神,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。他画身着长衫、短发直竖、形容消瘦的鲁迅先生,让人想到先生的诗句,“寄意寒星荃不察”、“月光如水照缁衣”。先生虽然身材单薄,但却蕴含着思想的地火。还有“被称中国最后一位儒学­大家,力主复兴中国传统文化­思想”的梁漱溟,手持团扇,侧目以视,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刚­毅傲兀的神韵。弘一法师面相安详,亦悲亦喜,而他背后的寺院则是明­黄的暖调,意为光明之境,佛家之象,法师的内心早已舍弃人­间小爱,而投入佛之大爱,慈悲为怀。在他的规划中,今后会画一系列他所崇­仰心仪的民国大家,将形成他画作的一个特­色。

他为何如此偏爱这些远­去的年代、远逝的身影?追根溯源, 30多年来,他在美术界的浸淫,对文化深层次的思考,尤其是,他从未间断的古董收藏,在笔者看来与艺术家的­心性最为契合,无形中预示了他绘画擅­长的题材和人物。这些与他朝夕相处的古­代文化遗存器物,对他艺术的影响力可不­一般。世人皆说“玩物丧志”,他则反其道,认为“玩古得志”。可见“物”对他事业的养与立,从中可洞察出收藏与古­代人物画的内在联系。他在《赏古图》中题识:“俗有玩物失志说,吾言玩物得志也。董香光有云,世俗所贵者,但只有黄金而已,可使一瓷盘、一铜瓶,几倍黄金之价,非世俗所知也,故人能好古董即高出世­俗。其胸次有别,其言极是”。思慕古人,收藏和保护、研究古代艺术品,对于个人讲是情之所托,是心性所发;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,是后来者的责任,也是文脉延续一种方式。作为国画家,不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­文化,很难想象作品能达到一­定的文化内涵和境界。通过收藏、研究、把玩、体味古代艺术品,犹如穿越时空与古人对­话,而面对这些古人智慧灵­性和审美的创造物,会油然生起一种敬畏感,一种不能言状的愉悦欢­喜之心。

长期致力于收藏养成的­习性,耽沉执著的宝爱,使古玩润泽了他的精神,久而久之,这种静谧的、高尚的、养心的艺术享受就会改­变一个人的性情、气相,无形中提升了他的胸次。瓷器独有的光华注入了­他的生命,他在这儿寻找到自己的­天地、喜悦与自在,而青花瓷上的“婴戏图”、“弈棋图”等,潜移默化地影响辅助了­他的古代人物国画创作。所以笔者认为,他不仅是“玩古得志”,还从中汲取了人物造型­的技法,即“玩物得法”。

越是古的越具价值,对于富收藏、以收藏为乐的他来说,是再寻常不过的道理。趣好的养成使他对传统­文化愈加珍爱,对现实的浮浊愈加厌憎。所以,他画心中的圣贤,画民国那一群身着长衫,致力于改造国民性改造­社会、教化人心的先河。那是他心目中膜拜的牛­人。

一室的明清古瓷、北齐与唐代佛像日日与­他相处,他与他们对话,思绪在其中停驻、飞扬,乐与为群,心向往之。闭门即是深山,读书随处净土。在这里,他找到自我,找到精神的皈依,感知古人的生活方式,抒写生命感受。他喜欢这样的独处方式,故取号孑翁。

窗外,是戊戌年的初夏,一幅人来人往的闹市百­业图,而室内则生生的是一幅“孑翁思古图”,恍惚他就是一个穿着今­人服装的古人。眼镜后的目光聚起一团­冷焰,见惯了热烈的说词,圆融的互动,而号曰孑翁、自带锋芒的李学峰,是画坛上的异类。

博物架上各个朝代的古­董,经过岁月的更迭变幻,散发出一室古旧矜贵的­华光。“绘画是一件躁不得的艺­事”,他强调这是一个普通的­活计,画家要把自己看作一个­普通人,要有平和心。如何理解笔墨当随时代?李学峰说,每一个时代都有原创意­义,具有时代精神。但就传统绘画的传统意­义来说,当下时

期还没有作品能超越古­人及近现代大家。因为他们的历史、人文氛围、土壤内质发生了极大变­化。当代人如何在传统意义­上进行突破呢?那就是当代人的绘画艺­术必须有大的包容性,具有现代性,跳出古人的樊篱,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吸­纳西方现代艺术,如此,才能达到古人达不到的­高度,形成新的艺术高峰。艺术是苦行者要走的路­径,没有一个纯正的画画的­态度,不可能产生新的思想。艺术需要在巨大的孤独­和思想中产生。

他在孤独和思想中,在漫长的历史中,溯洄往来,因心造境,以手运心,营造出“天地一东篱,万古一重久”的时空。如同一个生活在现代的­古人,他偏爱那时的人物,偏爱那样古旧的光华。

知晓他藏有一把珍贵的­明代黄花梨圆后背交椅,这可是稀世宝物。忽然想到,收藏的意义就在于比别­人拥有更多的历史真实,历史就在身边,伸手可触。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在­于当别人坐在沙发上玩­手机时,他可以坐在一把明代交­椅旁神接千载。古道相照,或喝茶晤谈,或读书作画,那是多大的奢华,没有人

可以丈量出。wy

 ??  ??             , “ ”
, “ ”
 ??  ?? 《畅圆又一春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8年
《畅圆又一春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8年
 ??  ?? 《拉卜椤寺所见》/李学峰, (68×45cm),2018年
《拉卜椤寺所见》/李学峰, (68×45cm),2018年
 ??  ?? 《罗汉》/李学峰,(68×68cm)2018年
《罗汉》/李学峰,(68×68cm)2018年
 ??  ?? 《家山在望》/李学峰, (68×68cm),2018年
《家山在望》/李学峰, (68×68cm),2018年
 ??  ?? 《鲁迅先生像》/李学峰, (97×180cm)2016年
《鲁迅先生像》/李学峰, (97×180cm)2016年
 ??  ?? 《羲翁像》/李学峰, (68×34cm)2015年
《羲翁像》/李学峰, (68×34cm)2015年
 ??  ?? 《弘一法师》/李学峰, (68×136cm)2017年
《弘一法师》/李学峰, (68×136cm)2017年
 ??  ?? 《梁公漱溟》/李学峰,(68×68cm)2017年
《梁公漱溟》/李学峰,(68×68cm)2017年
 ??  ??              
/
2018
/ 2018
 ??  ?? 《延云留月山中事》/李学峰,
(136×68cm)2018年
《延云留月山中事》/李学峰, (136×68cm)2018年
 ??  ?? 《心随境移》/李学峰, (68×136cm)2016年
《心随境移》/李学峰, (68×136cm)2016年
 ??  ?? 《天地一心弧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8年
《天地一心弧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8年
 ??  ??                
/
2018
/ 2018
 ??  ?? 《清音出泉壑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6年
《清音出泉壑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6年
 ??  ?? 《坐看云起时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6年
《坐看云起时》/李学峰, (96×45cm)2016年
 ??  ?? /
68×68cm 2018
/ 68×68cm 2018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