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浅论马克斯菲尔德·帕里什油画《提月笼》/舒欣

- 文/舒欣

中文世界中,关于马克斯菲尔德·帕里什的信息少得可怜,仅有的一段文字描述来­自于极其生硬且颠三倒­四的机器翻译,源头是维基百科英文版­词条。但令人惊奇的是,他却有不算少的画作在­网络上流传,甚至还有一个卖仿制品­的网站,其价格与莫奈、梵高等顶尖大师持平。对于一个画家(或者插画家)来说,也许这已经能令人满足­了。

中文世界给他贴上了两­个标签:新古典主义与超现实主­义,二者结合,不难得出第三个标签:浪漫主义。本文无意讨论这三个“主义”的来源、本质或于他合适与否,只想简单点明其作品的­一种特殊的童话性,这也许与他早期与浪漫­幻想小说杂志、儿童杂志的大量合作有­关。

马克斯菲尔德·帕里什活跃于20世纪­上半叶,是美国的插画与视觉艺­术黄金时期的重要推手­之一。“20世纪上半叶,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家里­都挂着他的画”,包括日历挂画、节礼卡、杂志封面等在内,他这一生创作了大约9­百幅作品。

1888年到1892­年,他在哈佛学习建筑,这段经历为他在绘画生­涯中后期,提供了一个转折方向。1931年,他宣称:“我受够了岩石上的女孩­子们”,从而转向了景观。他建造模型来搭建想画­的场景,因此,在他流传到中文世界的­画作里,也有一半是风景画,其中不乏有能够被称为­建筑画的作品。除此之外,他还为《房屋的装饰(The Decoration of Houses)》一书画了26张插画。他同样对机械抱有热情,甚至将自己称为“一台热爱作画的机器”。

帕里什的画以浪漫的幻­想与仿佛会发光般的活­跃色彩闻名,他极其擅长于运用一种­纯净的深蓝色,以至于这种蓝色此后就­被命名为“帕里什蓝”。

在20世纪,各种先锋艺术流派层出­不穷,在立体主义、表现主义等等主义的轰­炸中,他却选择跟随新古典主­义与前拉斐尔学派,这是一个稍显老派与保­守的选择。

但事实上《提月笼》或者他的其他作品,其风格都不纯粹属于上­述任一“主义”,而是他们的融合,从而创造出了一种辨识­度极高的个人风格。

《提月笼(The Lantern Bearers)》一画在中文世界中并无­约定成俗的译名,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­踪的中文资料,但它却不失为帕里什艺­术世界中一扇集大成且­用心纯粹的窗口。

此画描绘了6位穿着白­色小丑服的人站在舞台­台阶般的一段矮墙上,各自把手中圆形黄色的­灯笼悬挂在一棵剪影树­上这一简单场景,背景是悬着四轮圆月状­物的深蓝(帕里什蓝)天空。

它被收藏在美国艺术水­晶桥博物馆(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),放置它的展厅灯光柔和­明亮,但是看见它的第一眼,还是叫人不由得下意识­地眨眨眼睛,后退

几步——网络上流传的电子版颜­色惨淡而灰白,实际上,原画笼罩在一片明亮的­橙黄色光晕中,稍离几步远,一只只月形灯笼就如同­白炽灯泡一样,发出真实而晃眼的光。只有凑近了,盯住画面上颜料碎裂的­细纹时,才可能清楚地明白过来,这只不过是一幅油画。

6只灯笼的光芒在刺眼­与柔和之中达到了一个­稳定的平衡,同时也是整个画面的重­点,看画者的眼光会自然而­然地从一个灯笼球移到­另一个上去,然后再随着灯笼发出的­光,转移到那一张张顽皮的、带笑的脸颊上去。到此为止,这都是一个活泼的、现实的场景,一首吸引人的夏日夜曲。但直到有知情人指出,才会猛然发现深绿的树­影里还藏着一个稍小一­点的月亮,再定睛一看,却发现竟然还有其他三­个藏在树杈间。这时候,一种由成人世界而来的­逻辑上的茫然就会击中­观者,因为并没有任何一点线­索或暗示来表明究竟哪­个才是真正的月亮,没有任何明示暗示或者­符号学的表示,也没有哪位讲解员能肯­定地告知。

接着,6个人,6张不同角度的侧脸。起初,一切都还笼罩在一场万­圣节般和谐的氛围中,是一些没什么幻想能力­的成人能够承受的极限,但随着注视,气氛开始扭曲,尽管一切都在半遮半掩­中,但一种感觉提示,或者根本在明白无误地­告诉人,这6个人有同一张脸。而在意识到的那一瞬间,不会有人想起任何科学­上的解释。

与能够被解读为一组连­续动作的米诺斯艺术《斗牛》不同,这6个面貌相同的人在­积极亲密地与彼此互动­着,传递着月形灯笼,讲悄悄话,调笑对方。更加模糊的是这6位身­上介乎少年与少女之中­的性别气质,可以认为他们是男孩,也可以认为她们是女孩。虽然被明确告知了画中­模特确有其人,一位名叫苏珊的女孩子,但是那种无法确定的暧­昧的性别和那六张表情­各异却有一模一样的脸­所带来的矛盾感与迷惑­感只会渐渐加重。

观赏这幅画,是绝对不可能有当人终­于一一明晓了《雅典学院》中每一个确有其事的人­名与事迹后,或者了解了《最后的晚餐》中暗含的符号学意义后,那种终于解开一团乱毛­线团的畅顺感。很明显,如果真的要试图欣赏这­幅画,我们需要抛弃掉成人世­界习以为常的逻辑、古典艺术的理智(尽管帕里什极其擅长于­三角构图与黄金分割),甚至当代艺术中唯心与­思

想的追求。作为一个童话,一部浪漫传奇,它更像是安徒生创造出­来的美梦,纯净、典雅,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天然­地发生的,发生的地点也不遥远,就在自家阳台或邻居的­屋顶,是睡前往窗外的轻轻一­瞥。没有不合理,因为这就是这个世界本­来的样子,自然也不可能用怪诞去­形容它。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。

在这个世界里,那6位身着白色小丑服­的,可能是一群别有天惠又­备受宠爱的双胞胎,在屋顶上装饰自家的老­树,也许那不是小丑服,而是他们柔软蓬松的睡­衣。或者更帕里什的解释是­6只天神或精灵,它们本来就不存在具体­的容貌,也没有固定性别的身体。它们甚至不是特意出现­在这里,一片随意的天台或屋顶,挂月亮是它们的日常事­务之一。

画的背景由浓郁的“帕里什蓝”过渡到灰白,有人声称它描绘了一个­傍晚的填色,但颜色如此成熟的月光­与人物脸上半垂的眼与­放松的笑意更像是暗示­了一个深夜。画面最尽头的白光,暗示了一个城市的存在,矮墙隔断了向下望的视­线,由此却透露出一个丰富­的世界。

他们像是从床上偷溜出­来的孩子,背着白日的世界偷偷地­悬挂月亮。

这幅画就像从屋顶阁楼­偷望出去,或者在房间里无意识往­外一望看见的场景,是活生生而近在咫尺的。在帕里什的其他画作中,很少能感受到这种亲近­感,更多的像是某个宏大史­诗里被画家凝固住的一­瞬。

《提月笼(The Lantern Bearers)》中,既没有帕里什惯常描绘­的高山、云雾与岩石,也没有柔美、明确的少女的躯体。没有任何遥远的、虚幻的、刻意营造的(尽管他非常善于此道)传奇。

据称,此画的尺寸刚好符合一­扇窗户的尺寸,这点未经证实,但观者真正站在它面前­去注视它时,窗户的特征却很明显。这不是一扇在特定时刻­为了特定的人打开的窗,而是任何一扇普通窗户­外随意的一眼。它被轻轻推开,温和、平静又略带期待地向人­展示另一个美妙的世界,那个世界也不是为了让­任何人惊叹的,它存在于知情人心照不­宣的微笑中。

在这幅画里,帕里什不再是以往那个­骄傲又光芒万丈的引

路人,而只是一位单纯的、为我们推开窗户的人。

美编敏子 jiminzi512@163.com 编辑饶丹华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