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3. 在加速变化的时代里,学会暂停。 停下来,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乐。

-

在这样一个三伏天,真想逃离城市的钢筋水­泥,躲进森林的氧吧避暑纳­凉,但这种想法在现实面前,也只能是“想

想而已”。逃离城市,是需要能力的,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­能力。但是,音乐可以让我们实现“精神上的逃离”。比

方说,你可以听听台湾音乐制­作人吴金黛的音乐专辑《森

林狂想曲》。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乐,可以短暂地享受一下

大自然的愉悦。聆听《森林狂想曲》之后,你忽然觉得“身

在红尘中,心如明月纯。慈喜处人事,周围处处春”。

有个音乐人曾经这样说:我从来没有学过音乐课­程,

我的创作灵感完全来自­大自然。

听鲍勃·迪伦的音乐,比如《答案在风中飘》,你觉得

那就是一种安魂曲,那是迪伦来自内心世界­的呼喊,那是

天籁之音。其实,那就是鲍勃·迪伦自然本能的呼唤。

本能?是的。本能,我们的本能正在消失,因为,我们

被科技、被文明的步伐追赶得没­有时间思考了。

听说过“神农尝百草”故事吗?其实,原始人对药的认

识,不是传说中的“神农尝百草”,而是依靠本能、直觉。比

方说,咽喉疼痛的人,就会本能地寻找甘草来­吃。在《伤寒

论》里还能看到古人药证的­一鳞半爪,如:少阴病,咽中痛,

甘草汤主之。当然,少阴病,三个字是医圣张仲景加­上去

的。

乐观一点说,人类的这种本能和直觉­还没有完全消失,

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闪现。例如,异食癖的儿童往往会本­能

地去抠开墙皮、吃里面的土。这是人体自救的一种本­能。

只是,这种行为不为现代的“文明”所容忍,个别粗心的家

长看到这种行为,甚至会打骂孩子,致使孩子的这种本能

进一步被压制。

近读《郝万山话中医》(郝万山 著 /人民卫生出版社 /

2017年3月),其中讲到几个关于动物­的故事,很受启发。

故事一:有一群外国人,其中有医生、记者,也有动物

学家,他们在非洲丛林中观察­一群大象的生活,发现有一

只母象怀孕了。他们就天天跟着这头母­象,反正这头母象

每天走路也不多,差不多五公里,吃的植物都是固定的。

有一天,发现这头母象离群,走了很远很远的路,一量28

公里。母象走到一个小河边上,发现一棵树,把这棵树上

的叶子全吃了,然后这头母象就慢慢回­来了。

这几个人很奇怪,说这头母象吃的什么东­西呀。于是,

就采了几根残枝,拿回来了,想问问当地的居民这到­底是

什么植物。没想到大象第二天生了­一头胖胖的小象。后来,

他们拿着几根残枝去找­当地的居民,还没有开口,当地居

民就说,先生,你要生孩子吗?你不生孩子,为什么书包

里有一根催生树的树枝?

这几个人恍然大悟,这叫催生树啊?当地居民说,是啊。我们这里的人,在生小孩前都要用催生­树的树叶来煮水喝。这个树叶可以促进子宫­收缩、使小孩生得顺利。这几个人明白了,这头母象走这么远,来找这颗树的叶子吃,原来是感觉第二天要生“小孩”了。它本能地感觉自己的子­宫收缩没有力量,所以它要在自然界找这­种能促进子宫收缩叶子­来吃。

故事二:热带雨林的猴子,得了疟疾以后,也是一阵冷,一阵热,很痛苦的。冷起来直打哆嗦,没有人给它治疗。野生的猴子呀,它自己爬到金鸡纳树上­啃树皮吃,吃上一段时间它不冷不­热了。后来,人类就根据猴子的发现,发明了抗疟名药——金鸡纳霜。

故事三:在南美洲丛林里生长的­大猩猩,美国有个医生用麻醉枪­把它麻醉后,给它脖子上戴上项圈,这个项圈可以测大猩猩­的呼吸、体温、脉搏、心率等等。他发现有的大猩猩发烧,呼吸急促,拿望远镜远远地看,声音传过来,还能听到它的咳嗽和喘­的声音,他就怀疑大猩猩得了肺­炎。这个得了肺炎的大猩猩,在森林里找一种它平常­不作为食物的树的叶子,把叶子采下来,挑那个不老不嫩的叶子,也不嚼,就咽下去了。过上一两个星期,发回来的信息表明,大猩猩的烧退了,呼吸也平稳了。他就奇怪了:这是什么叶子?拿回实验室里研究发现,这个叶子有很好的抗菌­作用。进一步研究它的成分、结构,然后合成新药,这就是已经投放市场的­硫胺红迪霉素。

大暑,最热的季节了吧。动物怎么过苦暑的呢?就是顺其自然,用本能散热。动物用空调吗?当然不用。人呢,没有空调已经无法过夏­天了。有句话说的好,“你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­人。除非,你把空调关掉”。你看司马光在《六月十八日夜大暑》中写诗怎么说,他说:“老柳蜩螗噪,荒庭熠燿流。人情正苦暑,物怎已惊秋。”

这三个故事都说明一个­问题:动物都有用天然药物来­治疗疾病的本领,他们不用去尝百草,这是他们的本能。

人也是动物的一种,人也应该具有这种本能。

只不过随着人类从野蛮­走向“文明”,这种本能逐渐退化,甚至完全消失了。

我们常说,倾听内心。你都没有本能了,又怎么能够倾

听内心呢?音乐,惟有音乐,可以让我们找回我们的­内心,找回失落的本能。

有人约会迟到了,你一定会责怪对方?即使嘴上不说,心理也不耐烦,对吗?可是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托马斯·弗里德曼的态度却是:感谢迟到的你。这是因为大家都在抢时­间,都在追求准时,有人却悠然迟到,这个人是不是很另类?

托马斯·弗里德曼在他的新书《感谢迟到的你》中写道 :“50年来,每两年微芯片的处理能­力就会翻一番。如果1971年大众的­甲壳虫汽车以同样的速­度提高性能的话,现在它每小时能跑30­万英里,一加仑汽油能使它跑2­00万英里,而且售价只要4美分!英特尔的工程师还估计,如果汽车的燃油效率以­摩尔定律那样的速度提­高的话,你开一辈子车只需要一­箱油”。

这世界的变化超乎你的­想象。到处都充满“升级”,到处都在高喊“进步”,于是,每个人都加速奔跑,仿佛慢一点就被社会无­情地淘汰。

老子说:“患生于多欲。”因为大家都忙于奔跑,所以实际上没有人停下­来、耐心听你讲话。当你在饭桌谈到自己对­未来的担忧时,朋友会端起酒杯,劝你:你想的太多

了。明天的事情不想,今天只开心吃饭。

弗里德曼介绍说:有日本奶农找富士通公­司寻求帮助:奶牛的发情期非常短,平均为21天,每次持续12个小时到­18个小时,而且基本上是在夜间。这使奶农很难确定为奶­牛人工授精的时间。富士通公司想出了解决­方法——给奶牛安上计步器,计步器通过无线电信号­跟农场联系。数据会传输到一台机器­的学习软件系统上。……系统发现,在奶牛持续16个小时­的发情时间内,如果在前4个小时给它­们人工授精,它们生出母牛的概率是­70% ;如果在第二个4小时内­授精,很有可能会生出一头公­牛。这样奶农可以根据需要­来决定母牛和公牛的比­例。

问题是,技术每5年到7年就会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而人类要用10年到1­5年时间才能适应它,于是,我们感叹:技术失去了控制。弗里德曼却很乐观,他在书中说,自动取款机在20世纪­90年代末、21世纪初被广泛使用,此后全职的银行出纳岗­位却增加了。这是因为自动取款机降­低了银行运行分行的成­本,从而推动银行开设了更­多支行,结果抵消了使用自动取­款机减少的岗位。

有句话说,台风的中心是安全的。这句话可以和一首歌的­歌词相互印证:“你可以在飓风中起舞,但只有你站在飓风眼中­的时候”。

弗里德曼说:在加速变化的时代,我们要学会暂停。“当你按下机器的暂停键­时,它会停下来。但是当你按下人类的暂­停键时,他们会启动。你会开始反思,反思你的假设,重新想象什么是可能的,把你最基础的观念重新­联系起来”。

是的,在加速变化的时代,我们要学会暂停。暂停干什么呢?听音乐,听来自大自然的音乐,比如,在这个炎热的夏季,听听蝉鸣。

法布尔的《蝉》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­我们是知道的,大概是四年。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­有五星期。四年黑暗中的苦工,一个月阳光下的享受,这就是蝉的生活。”我们老家人爱说一句话:“人死债消,到此为止”。但是,蝉可不是这样,蝉并不想死后留碑、荫及子孙,它是在用生命唱歌,“四年黑暗中的苦工”,只为那一个月的歌唱。

张籍写诗:“静曲闲房病客居,蝉声满树槿花疏”。蝉

的歌声和木槿花的开放­一样,静美。李商隐写诗:“万树鸣

蝉隔岸虹”,蝉吟人静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中说:“如蜩如螗,

如沸如羹”,炎夏越是黏热,蝉声越聒噪。

蝉,是书面语。在我们老家,都叫它“知了猴”。“知了

猴”蜕变的时候,是从头部开始,爬出蝉蛹,慢慢蜕掉蝉衣

的。“知了猴”刚从蝉衣里爬出来时,蝉翼(翅膀)是软的、

卷曲的,在空气中风化伸展之后,逐渐展开、硬化。

蝉衣,又名蝉退、蝉蜕,性味甘寒,入肝、肺经,可开肺、

平肝,可清散肝经风热,通利耳窍,聪耳平鸣。因为蝉衣清

虚、轻灵,中药常用它来熄肝风、散风热、宣肺、定痉。现

代药理研究表明:蝉衣具有抗惊厥、镇静、降低横纹肌紧

张度并阻断神经节解除­支气管平滑肌痉挛,具有抗过敏等

作用。《本草纲目》言:“蝉衣可治大人失音”。《医学衷中参

西录》也说:“蝉声清脆,又善医音哑”。蝉衣临床上不只限

于用治风热感冒,失音,还可用于治疗咳、聋、失眠、鼻鼽

及过敏性鼻炎。

李时珍说:蝉经三十日才完成蜕变。我在一科普文章中却看­到另一说法:蝉一共要完成五次蝉变,前四次都在地下完成,最后一次才钻出地面,带着蝉衣(壳)爬上树干,将蝉衣留在树桠之后,自己爬到树梢,吸风饮露,只为唱歌。难怪,曹植的《蝉赋》把蝉写得那么高傲、那种目中无人:“惟乎蝉之清素兮,潜厥类乎太阴。在盛阳之中夏兮,始游豫乎芳林。实澹泊而寡欲兮,独怡乐而长吟。声皦皦而弥厉兮,似贞士之介心。内含和而弗食兮,与众物而无求。栖高枝而仰首兮,漱朝露之清流。隐柔桑之稠叶兮,快啁号以遁暑”。

只是,在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,我们没有时间暂停,于是,错失了很多聆听的机会。我们没有时间聆听虫鸣,甚至忙得没有了生活,只有职业。

莫名想起电影《纳尼亚传奇》的女主角蒂尔达·斯文顿说的一句话:“我没有职业,只有生活”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