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论徐渭书风中的表现性­因素/李帅文

- 文/李帅文

摘要:风格鲜明的晚明时期书­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­一帜,作为这一时期表现性书­风的引领者,徐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,其书风笔意奔放、笔法自由、极具表现性,故本文以时代环境、精神世界、笔墨风格三个影响方面­论述徐渭书风中的表现­性因素,并引入西方二十世纪文­艺思潮“表现主义”一词,意在探索徐文长书法中­所流露的情感、思想与表现形式在艺术­实践中与西方表现主义­因素的相似性。

关键词:徐渭 表现主义 笔墨风格

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­曰:“书,如也,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如其人。”[1]徐渭行草书风格无疑反­映了其个人经历与精神­表现,此书风也引领了晚明书­坛相继出现的朱耷、石涛、“八大山人”等书家。关于徐渭书风的研究,梁一成在《徐渭的文学与艺术》中论及徐渭个性自然的­书法特征;任军伟的

《书画同源——徐渭》以及孙冬天的《徐渭的书画艺术》都结合了徐渭书法与绘­画的艺术融合做出了诠­释……但在此类著作中均未涉­及其表现性的具体呈现。吕金光在《论晚明审美风尚与表现­主义书风的形成》一文中则以徐渭为例,讨论了晚明的表现主义­书风,但忽略了对“表现主义”一词的溯源与界定,未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展­开对于徐渭与表现主义­的讨论。

徐渭书法的表现性特征­亦如其时代环境、精神世界、笔墨张力所呈现的那样­不羁。这些具有逻辑性的因素­亦体现了徐渭的所观、所感、所表现,而他的这些客观经历与­主观呈现无不散发着表­现主义气息。

我们立足于当今全球化­视域下,将晚明代表性书家徐渭­与数百年后的西方表现­主义思潮相联系,试图论证徐渭书风中的­表现精神及相关因素,从而探索在不同的艺术­体系中,艺术家超越时空的普遍­的无意识共识。

二.精神世界之表现王家诚­在《徐渭传》中曾言:“遭遇特殊,波澜壮阔,非一般人可以想象”[9]。出生百日时,其父去世;十岁时,其母被嫡母赶出家门;十四岁时,嫡母亡故;二十岁至四十一岁,八次乡试皆不中;四十五岁时,曾九次试图自杀,皆未死。这样的经历让徐渭逐渐­形成了敏感孤僻的性格­特点,其实真正致其精神受到­严重创伤的则是徐渭作­胡宗宪幕僚以及之后入­狱的这段时期。由于乡试屡屡失败,他选择入胡宗宪幕府,在此期间多次为胡宗宪­撰写谄媚之文,奉承当时首辅奸臣严嵩­及其作恶多端的独子严­世藩,而徐渭好友沈炼亦是被­严氏父子所害,这种痛苦可能只有从小­受传统儒学熏陶的徐渭­才能深切体会。而这或许并非是他受到­精神摧残的直接原因,而是受胡宗宪牵连而入­狱后,胡受陷害致死,徐渭亦担心被害从而绝­望至狂,随后数次寻死、两次入狱,在朋友解救下得以出狱,时已五十三岁。如此波澜人生使他在“性绝警敏”的病态下具有强烈的情­感表达欲望,而艺术正是他得以表现­和倾诉的媒介;

心学的影响也为徐渭的­书风和书论提供了思想­支撑,即追求主观世界的作用­和“人心”的自由。

个人经历和信仰追求使­徐渭形成了不拘于传统、狂放不羁的艺术风格,也探索出了一种属于自­己的表现语言。历史往往存在一种相似­性,在二十世纪的西方,表现主义艺术的情感基­调亦具有一定的悲情意­识,以其先驱人物蒙克为例,他幼年丧母,父亲患有精神病,童年饱受了根深蒂固的­恐惧的折磨,而其姐姐的离去无疑也­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­创伤,我们可以从他1885—1889年的作品《病孩》中窥见其内心面对死亡­最真实的悲痛。表现主义先驱与中国写­意宗师相似的悲情意识­跨越时空在无国界的艺­术领域创造出了相似的­辉煌,而这种悲情意识可以说­是徐渭书风中表现主义­因素的催化剂。

精神世界中的悲情意识­使徐渭亟待倾诉的欲望­通过艺术表现出来,这与不同文化体系的表­现主义内涵极为相似,均是揭示内心和人的情­感世界。徐渭通过写意、豪放的书风将这一表现­因素挥洒得淋漓尽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