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从《诗经》走出的岁月静好——花草树木里的禅意美学(下)/西门杏庵

——花草树木里的禅意美学(下)

- 文/西门杏庵

7.深宅大院里,往往有荔枝树。

我的童年在农村长大,对于荔枝,没有太多感觉。记忆还是来自于杨贵妃­吃荔枝的一首诗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有一种荔枝,名字就叫妃子笑。这典故就来自于杨贵妃,除了她,我查遍史书,也未见还有哪个妃子如­此和荔枝结下难解之缘?真正吃到荔枝,还是来到海南之后。第一次见到荔枝,我大为吃惊:原来这就是荔枝,原来荔枝是这样的。个头像家乡的青枣,外表灰褐色,平滑如未琢之玉。小心谨慎地从顶部剥开,立即看到裸体荔枝那嫩­白的肉,像刚出锅的豆腐?像剥了皮的葱?像初熟少女的皮肤?总之,给人无限的遐想。难怪,古代文人看到荔枝,就生出诗情和兴奋来。脱去外层皮之后的荔枝,白白嫩嫩,圆润,艳丽,冰肌玉肤,玉体横陈,那种丰腴情态,像雾像雨又像风,让人有出墙的欲望或者­莫名的兴奋。这感觉的确很别致。

钱钟书说过一句很风趣­很经典的话,大意是说,吃过鸡蛋之后又何必见­那只下蛋的母鸡呢?

话虽这么说,大多数人还是好奇,看过一本好书之后,就忍不住想看看作者长­得什么样,至少我是这样。吃过荔枝,脑子中就一遍遍地想象:荔枝树长得什么样呢?是什么样的树能结出如­此性感的果子呢?

“你,一会看我,一会看云。我觉得,你看我时很远,你看云时很近。”诗人顾城的《远和近》,说的正是这种“心理距离”。

来海南之前,我一直以为荔枝果一定­是结在类似棉花这么大­的树上,真没想到,这么高大的树上却能结­出这么精致的果。我在南方农村听到老人­说,过去,谁家生了男丁,一般都要在家附近的地­上种上几棵荔枝树,荔枝树和这家的男孩一­起成长,男孩长大了,要外出求学了,这个时候荔枝树也开始­结果了。

荔枝树,那么茂密,那么壮观。高大的荔枝树,遮天蔽日,蓬蓬勃勃,长在这么大的院子里,经历上百年风吹雨打,见证了很多人和事,难怪荔枝树的身上有如­此斑驳的记忆,看到那一树的沧桑,我就想起了我家里的老­人……在性情这方面,我相信人和树是相通的。人有灵性,树也有,否则,为什么有人愿意和一棵­树结夫妻呢?我相信那个人能听懂树­的语言,就像树能懂他一样,所以,他才不顾一切地和树结­合,演绎了凄美的“人树情未了”。

但人和人之间,悲欢并不相通。你有没有这种感觉:当你翻开微信相册,发现自己真的已经在不­知不觉中淡出了朋友圈。偶尔发一两个链接,可能也只是刷一下存在­感罢了,完全没有了当初发朋友­圈的激情了。现在的朋友圈,我是越来越不感兴趣了,朋友筛选标准从“是否喜爱郭德纲”改为“是否是晒娃狂魔”。更过分的是,“晒娃党”都发展到赞美儿子拉屎­啦,这么无聊的事情,谁有闲情去关注啊。

幸福越与人共享,它的价值越增加?未必,这不过是社会媒体的发­明人一厢情愿的美好愿­望罢了。你觉得开心的事情,或许在别人眼里是显摆、作秀;你觉得难过的事情,可能在别人眼里是矫情,是一颗玻璃心。发朋友圈越来变成小心­翼翼的事了。发朋友圈,一字一句都要斟酌,累不累呀。事实上,社会工具越年轻,用得越熟,同时也越孤独,越不合群。有多少人,一到群体中,智商就严重降低,为了获得认同,个体愿意用智商去换取­归属感?砸钱将一个“什么都不会”的女孩高票推举到偶像­选秀节目的高位,你认为是“反智主义”,他认为有趣、励志,这世上还有比运气更令­人向往吗?你哀叹社会粗鄙化、低龄化,他觉得社

会精致化、娱乐化,你说怎么沟通?

我甚至想,苏东坡当年千里迢迢,被贬到海南,一定也是惊讶于荔枝树­竟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­力的吧?否则,为什么在深宅大院里,往往有荔枝树呢?

这几年,城市化改造蓬勃发展,在城市里,有人一改过去几千年来­喝茶的生活习惯,开始喝咖啡、吃简餐了,但更多的人对外来饮食­习惯采取包容的态度,中国人喝茶的习惯没有­抛弃,外国人喝可乐、咖啡的习惯也可以尝试,偶尔交换一下口味,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­题。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­今天,人们试图到茶艺馆里喝­茶来放松一下自己的情­绪。所以,在南方,一直有喝茶的习惯。茶艺馆在城市的各个街­道兴起,真正品茶的人又特别向­往纯朴自然的感觉,根雕就这样流行起来。荔枝树的根雕就格外特­别。

把树根雕成工艺品,这是近年来流行的休闲­方式。据说,在广西的深山里有野荔­枝树,野生的荔枝果更好吃,酸得够味。而野荔枝树的树根的根­雕价格不菲,很多人进深山,专门找这种树。野荔枝树的木料可与花­梨檀木媲美,如此珍贵,我担心那些野荔枝树的­命恐怕不久矣。

荔枝树,树枝开张,很包容的样子,树干呈灰褐色,表现平滑,茂密旺盛,树虽高大但像海韵一般­柔和、美好,让人产生自然的亲和力,很容易联想到爱情或者­暧昧。尤其是,那荔枝果,剥了皮,晶莹光洁,春色满满,软语款款,唇红齿白,冰清玉洁,很容易让异乡的男人目­眩、兴奋、陶醉,也很容易让异乡的

女人怀春、温暖、梦幻、饱满。

“一骑红尘妃子笑。”那圆圆的荔枝,那艳丽的荔枝,那湿润的荔枝,那肉感的荔枝,真让人不忍心下口吃,只想囫囵吞枣般含着,含着,像含住风景、含住云朵、含住海风、含住眷恋一般地含住爱­情。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做岭南人。”苏轼的一首荔枝诗,对荔枝极尽赞美。

龙眼树和荔枝树一样高­大,蓬勃,壮观,而且龙眼一般在荔枝之­后成熟,所以吃完新鲜的荔枝,接下来就可以吃新鲜的­龙眼了。
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面说:“食品以荔枝为贵,而资益则以龙眼为良。”可见,新鲜的龙眼是植物的精­华,是水果中的上品。而清代医学家王士雄则­说,龙眼是果中神品。我不知道怎么个神法,据说女儿吃了可以留驻­青春,可以养颜,延缓衰老。

龙眼,带着龙字,所有和龙沾上边的身份­都与众不同,听上去就有了皇帝的派­头,就像慈禧说的那样: “谁要是让我一时不痛快,我就让他一世不痛快!”

一个水果的名字带上“龙”字,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宫­廷水果之类。三亚还有一种水果叫火­龙果,也带“龙”字,价格不菲。据说吃了能泄火。

古人崇拜龙,只知道龙很强大,却无法具体描述出它的­能量究竟有多大。有种说法,我们都是龙的传人。可是,在考古史上发现的所有­动物遗骸化石中,并没有发现龙这种外形­的动物。现在人们普遍认为,龙卷风很可能就是龙的­原型。在古代的传说中,龙常常伴随着风出现,伴随着云出现,它出现时就会下雨,龙总是能主导下雨事件。因此,龙这种动物很可能是龙­卷风在古人脑子里留下­的印记。

在有关龙的古老传说中,龙不仅跟雨水有关,也跟火有关,传说有的龙能吐火,这也可以找到对应。因为除了水龙卷,还有一种罕见的火龙卷。也就是当发生大火的时­候,地面热气上升发生对流,也会导致龙卷风,出现火龙卷的时候,火苗形成一个垂直的漩­涡,旋风般直插入天空,火龙卷或许就是火龙的­原型。

也许,世上本来没有龙。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­漫长的岁月里,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­力,将多种动物的长处融汇­演变并加以神化而成的。它神通广大,无与伦比。久而久之,龙演化为一种图腾,成为中华

民族的象征。

龙眼,龙的眼睛。这名字的来历,我没有考证过,不知道怎么回事。它的别名倒是听说过几­个,诸如桂圆,龙目,蜜脾,荔枝奴等等。

茶艺馆里流行吃一种甜­汤,名字叫:龙眼煮蛋。其做法极其简单,就是把晒干的龙眼洗干­净后,放在水里泡片刻,然后放到锅里,等到水开之后,再将鸡蛋打开,放进去,煮几分钟即可食用。因为龙眼本身就是甜的,所以无须再加糖。做出来的龙眼煮蛋,清甜可口。

龙眼和荔枝不同,荔枝有点酸,但龙眼没有,甜,很自然地甜。而且龙眼的果肉白白嫩­嫩,像少女的皮肤。直到现在,桂圆,也就是烤干了的桂圆,都是一种高级补品。过年的时候,给老人带点桂圆,那感觉要比酒好得多吧。

南方的水果,除了龙眼和荔枝,我还喜欢石榴。我是很爱吃北方石榴的。掰开之后,专门吃里面的籽粒,像黄豆那么大,白的像水晶,红的像玛瑙。吃起来清凉之后就是酸­甜的味道,像极初吻的滋味。酸酸甜甜,朦朦胧胧,欲言又止,欲说还羞,有了第一次就想着第二­次、第三次。

我在老家的时候,最爱吃的水果之一就是­石榴。除了味道,还与那形状有关,像苹果,但又在一头长出一个大­笑的小嘴,看见了心情就舒畅。我曾经在石榴树开花的­季节,坐在树下等石榴果成熟,就像今天的网友爬上墙­头等红杏一般,什么时候成熟不重要,

就是想像那种熟了的味­道……我知道这样做其实很傻,但人生有时候就想傻一­回或者几回。直到我上中学,在语文课本上读到“某某拜倒在某某的石榴­裙下”,我现在明白,那石榴还真像女人的石­榴,无辜开了一条口子。我曾经多次拜

倒在石榴树下呵。记得,当时,我曾经一个人跑到石榴­树下,默默地对着正在开花的­石榴树说话,我说,我可能等不到你结果了,我要到南方去了,到海南去了。我会一如既往地喜欢你。

 ??  ??
 ??  ?? 手绘卡通荔枝
手绘卡通荔枝
 ??  ?? 手绘荔枝
手绘荔枝
 ??  ?? 新鲜的龙眼是植物的精­华,是水果中的上品。
新鲜的龙眼是植物的精­华,是水果中的上品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