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12. 人闲桂花落:一场事先张扬的花事。

-

金秋时节,郑州人喜欢跟着花香,相约来到人民公园,因为这里有不少桂花树。

“世人种桃李,皆在金张门。攀折争捷径,及此春风暄。一朝天霜下,荣耀难久存。安知南山桂,绿叶垂芳根。清阴亦可托,何惜树君园。”这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­诗人李白的《咏桂》诗。“八树拂丹霄,四时青不凋。秋风何处起,先袅最长条。”这是唐代诗人雍裕之《山中桂》中描写的桂树。

“叶密千层绿,花开万里黄。”这个季节,在小区里牵着狗散步,信步悠游,徜徉黄昏月下,微风徐徐吹来,不经意间,就有一阵清新馥郁芳香,那么朴素那么空灵,连绵起伏,扑面而来,让人忍不住驻足回望。我知道,那是桂花兀自飘出的香­气。桂花之香,醇醇的,历久弥香,清可绝尘,浓能致远。

想当年,白居易在《忆江南》中说“山寺月中寻桂子”,一定是迷恋了那种超然­物外的馨恬气息了。

“不是人间种,移从月中来。广寒香一点,吹得满山开。”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咏桂》诗。他说,桂花就是天上月宫移植­而来的仙花。

唐代诗人王维在《鸟鸣涧》中这样写道:

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

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
《鸟鸣涧》第一句有两个版本:一个是:“人间桂花落”。另一个则是:“人闲桂花落”。 “间”和

“闲”这一字之差,区别可大了。这里,我姑且不去考证究竟是“间”还是“闲”,只按通常的版本“闲”而非“间”来解读一下这首诗。

翟永明在《献给无数的少数人》中这样写道:“诗歌将习惯于这样的位­置:在某些人那里它什么也­不意味,而在另外的人那里,却充满了意义。或者说,在大众无动于衷的地方,诗歌仍会得到某些人的­厚爱。”

这首诗中的月光惊鸟,对我来说,就充满了意义。小鸟唧唧啾啾的鸣叫声,那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,更加烘托了一个静谧气­氛,反衬了大自然的永恒的­宁静,比如春涧。动,传达出来的意味,却是永恒的静,本体的静。活着,就要感受每一个美好的­瞬间。用一颗干净闲适的心,面对喧嚣的世界。

桂花,木樨科木樨属,又名“岩桂”“木樨”,俗称桂花树。

不是说“八月桂花遍地开”吗?怎么王维的诗中说,春天“桂花落”呢?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介绍,桂花的主要品种有金桂、月桂、丹桂,同时特别指出还有“四季花者,逐月花者”。《辞海》也介绍说,桂花分为“四季桂”和“月月桂”。也就是说,有一种四季桂可以“一年内数次开花”,月月桂就属于这个品种­群,属于“逐月花者”。

《心经》言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佛教认为色空不二。“诗佛”王维的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”所描写的清幽,那是春山皆空,只见桂花簌落。王维深谙佛理,观色悟空,以动显静,心境澄明,色相俱泯、万法皆空。如此动静圆融,读之令人身世两忘、万念俱寂。
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王维说:“浮空徒漫漫,泛有定悠悠。”(《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》)意思是,不管是执着于空,还是执着于色,都是漫无着落,不能到达涅槃彼岸,都不是色空圆融的禅境,只有将两者圆融起来才­是透彻的禅悟。什么叫色空圆融的境界?就是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(《终南别业》),正如他在《山居秋暝》中所写的那样:“空山新雨后,

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,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色空圆融,动静圆融,生死圆融,色归于空,动归于静,生归于死。

中国的传统习惯于视写­作为“千秋万岁名,寂寞身后事”。这个有点大了。个中有诗意,欲辩已忘言。写文章是“职务工作”,我就不喜自我营销,也不混圈子,“对世界保有好奇心”。我觉得“静”才是“好”。

你看王维在《辛夷坞》中所写:“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。涧户寂无人,纷纷开且落。”花开花谢,一任自然。山里的辛夷花,该开放时开放,该凋零时凋零,一切那么从容,闲庭信步,慵懒而散淡。人看不看无所谓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无喜无忧。

“人闲桂花落”,人不闲桂花就不落了吗?“人闲”和“桂花落”之间怎么会有因果关系­呢?这是以静通幽,弃象取神。人忙是不会静的,不静,你就聆听不到桂花落的­声音。不静,你就听不到秋叶飘落的­声音。人的心需要很静,很静,才能聆听大自然的清籁­之声。

朱光潜说:“厚积落叶听雨声。”院子里落了一层厚厚的­落叶,寂静的夜,小雨打在落叶上,沙沙作响,声音轻抚着大脑,心就像被雨水洗过一样,清澈明净。风一吹,落叶被卷起,那声音使夜显得格外宁­静。

“暗淡轻黄体性柔,情疏迹远只香留。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。梅定妒,菊应羞。画栏开处冠中秋。骚人可煞无情思,何事当年不见收。”这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­李清照的一首名叫《鹧鸪天》的咏桂词。她说,桂花才是花中之冠。

桂花的香,细密浓酽,藏不住。嗯,那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花­事,霸气地宣告它们的存在,却又幽幽地弥漫在空气­里,如影随形。

看古书,古人用“拙荆”来代指妻子。当时不明白,这“拙荆”的“荆”究竟是哪种灌木呢?现在我突发奇想,这“拙荆”的“荆”如果是桂数的“荆”,而且是开花时节的“荆”, 那么,用这种“荆”来做妇女的发钗,那这个妻子身上一定散­发着迷人的幽香。

说起来,“妻”这个词最早见于《易·系辞》:“人于其官,不见其妻。”“妻”这个称呼在古代也是有­等级的。据《礼记·曲礼下》记载:“天子之妃曰后,

诸侯曰夫人,大夫曰孺人,庶人曰妻。”也就是说,平民百姓的“老婆”才称为“妻”。在汉代以后,通常只有王公大臣的妻­子才可称为夫人。我们老家人至今还叫丈­夫为“外头人”,叫老婆为“屋内人”,简称内人。“贱内”,那是读书人对妻子的谦­称。太太,是民国时的流行称呼。娘子,在宋代之前,那是指未婚女子,称已婚妇女为“娘子”,那是元代才有的称呼。爱人,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­才流行起来的称呼。至于“广平兄”这个称呼,那是鲁迅先生和出身名­门世家的许广平一段佳­话。1925年,身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­教师的鲁迅,收到国文系学生许广平­来信。鲁迅回信称其“广平兄”。许广平疑惑不解,就在回信中问: “先生之意何居?弟子真是无从知道。不曰‘同学’,不曰‘弟’而曰‘兄’,莫非也就是游戏么?”其实,这并非游戏之语。“兄”在传统礼仪中和“同学”“弟”一样,是老师对学生辈的普通­称呼。

大家知道,历史上有个“和圣”柳下惠,坐怀不乱。他一生和柳树密切相关,所以叫柳下惠。读者朋友应该了解柳下­惠经历的那次著名的人­性考验。就是这次考验,成就了他正人君子的美­名。这个典故记载在《荀子·大略》中,原文是:“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,而不见疑,非一日之闻也。”大意就是说,大冬天,柳下惠见一美丽女子穿­得单薄,担心她冻死,于是,柳下惠解开外衣,将女子揽在怀里,同坐一夜,什么事也没发生。信不信由你,这就是柳下惠“坐怀不乱”的故事。当然,柳下惠的故事还有另外­一个版本:这回不是冬天了,而是炎热的夏季。七月流火,暑气炎炎,又下雨了。柳下惠到一个破庙避雨,偶遇一活色生香的裸女,艳若桃花,他马上用双手盖住双眼,拂衣而去,跑到破庙外面的古槐树­下,口中念着:我就是不看,不看,任由暴雨浇淋。这个口口相传的版本,被写成: “柳下惠坐槐不乱。”

柳荫下,槐荫下,柳下惠正闭目养神,心情归于平静。我想,柳下惠坐在柳树下也好,槐树下也好,都坚守了高洁的君子品­行,坐怀不乱。如果他坐在盛开着桂花­的桂花树下,俗话说:“八月桂花遍地开,九月桂花香千里。”桂花馥郁芬芳,香气飘逸,沁人心脾,令人陶醉,莺争暖树,蜂飞鸟鸣。馥郁桂香风

习习,晴雨溪流水潺潺,这种情况下,通体透“香”的柳下惠虽然也不一定“乱”,但那迷人的幽香,至少增加了坐怀不乱的­难度,你说是吧。

唐代诗人皮日休在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­子》的诗中写道:“玉颗珊珊下月轮,殿前拾得露华新。至今不会天中事,应是嫦娥掷与人。”诗人说,桂花零落时花瓣上还带­着露珠。这些桂花应该是广寒宫­里的嫦娥仙子撒到人间­的吧?

诗人咏赞桂花,说它“独占三秋压众芳”。一棵棵桂花树如艺术学­校里羞涩少女的飘逸秀­发,一任微风搅动她们身上­诱人的淡淡香气。远远望去,桂花树叶浩浩荡荡、蓊蓊郁郁,枝桠间那米粒一样的淡­黄色小花瓣,香恬淡雅,像《红楼梦》集结诗社的芳华,用朱淑真的词来说,那就是:“一枝淡贮书窗下,人与花心各自香。”

不是说“八月桂花遍地开”么?哦,我忘了,这里是四季不分明的海­南。这个季节,桂花花期比较短,也就十天左右,最怕疾风冷雨。看天气预报,甘肃已下雪,北方的桂花早已众芳摇­落了。

我走到桂花树下,登高轻摇枝轻,花朵就纷纷落下。桂花可食。“忘却了/还有再忆起的时候。”百姓的日常,大多都与“吃”有关。记得小时候,母亲会用桂花和面粉一­起,放在油锅里煎,做成“桂花饼”。香韵渺渺,轻轻咂摸,味道悄悄地沁出来,清香甜甜地溢在唇齿间,那是童年的惬意滋味。如今,人们早已没了这种心情。老祖宗的规矩来自于劳­作生活,有着朴素的养生认知。印象颇深的还有:立春,“天下雷行而育万物”。立春这一天,家里常常会吃春饼,习俗上称之为“咬春”。用开水和面,擀成薄薄的小圆饼,饼中裹上豆干丝、豆芽菜、韭菜等,一口咬下,春意在舌尖复苏,原来生命如此丰盈。

中医认为,桂花有很好的药用价值。《说文解字》里说,桂是“百药之长”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说:桂能“治百病,养精神,和颜色,为诸药先聘通使,久服轻身不老,面生光华,媚好常如童子。”

天冷了,风一吹,有的人常常会感到胃部­不适,甚至出现冷痛的感觉,这个时候喝点桂花茶,就感觉比较舒服。与其到超市卖干桂花,不如自己动手做桂

花茶。做法是:将七到十朵干桂花加入­适量的红茶、红糖后,以热水冲泡。桂花茶有温补阳气的功­效。桂花性温、味辛,入肺、大肠经,煎汤、泡茶或浸酒内服,有温中散寒、暖胃止痛、化痰散淤的作用,对食欲不振、痰饮咳喘、痔疮、痢疾、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。桂花还可以酿酒,桂花酒有“饮之寿千岁”的功效。

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所谓美好生活,也即消费至上的生活,是有很多后遗症的,其中之一便是个人幸福­快乐未必有保障。

孔子曰:“不学诗,无以言。”说得有点绝对了,但诗歌这种艺术能够让­人酣畅淋漓,在心中荡起涟漪,掀起波澜,并审视内心的修为,这一点真实不虚。腹有诗书气自华,对酒当歌,曲水流觞,已经成为中国人独特的­审美。

人作为肉身的存在,不过几十年的时间,每一步跨过去,都不会再来。想一想近些年来的生活,置身于嘈扰时代,埋头于繁杂俗务,仿佛活成了手机屏幕的­一道反光,日子在恍惚中倏忽而过。嗯,浮生暂点休止符,还是,慢慢地,读诗吧,也许,你会从花草树木里的禅­意美学里,读出岁月静好。

人间确有真情。愿诗心不灭,情怀依然。wy美编敏子 编辑饶丹华 参考文献 [1] [美]怀特.怀特书信集[M],上海译文出版社, 2009.

 ??  ?? 人闲桂花落
人闲桂花落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