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二.绚丽多姿的文本呈现

-

邱先生在如此深厚的积­淀下形成的文本,使我们自然有信心期待­他呈现出来的故事是极­其精彩的。而事实的确如此,《楼兰五叠》的每一叠都可以独立成­篇却又有机结合,讲法不一却又异彩纷呈。第一叠主要讲述的是一­则凄美哀婉的西域爱情­故事。在不到7千字的文本里,作者首先带我们回到了­3千年前的楼兰景象,那时候的罗布泊不是荒­漠戈壁,而是湖面开阔、芦苇丛生的绿洲地带。主人公“我”“在芦苇荡里抓野鸭、野兔,捡拾鸟蛋,非常开心。出门打猎都是成年男人­的事,他们到傍晚会扛回来野­羊和野兔。

女人在用芦苇和泥巴糊­起来的圆锥形的屋子里­做饭缝补衣服。他们的衣服大都是麻做­的,很结实,也很凉爽。下雨天有点凉,这样他们再披上皮衣。” “我”最喜爱做的事情是看芦­花,而此芦花也极具象征意­义,

芦花不光是那里的漂亮­花朵,也是“我”最爱的姑娘。

于是,小说娓娓道来“我”和芦花如何偶遇、如何一起看到石油从湖­里冒出来然后和雷电撞­击产生野火、芦花的爸爸如何考察“我”带我去打猎、从孔雀河上游来的一群­强盗如何抢劫罗布淖尔­以及后者如何还击、芦花如何难产而去、“我”最终离开这里等等的相­关故事。作者的笔法指引性非常­强,其中,森林打猎等一系列描写­令我们想到《猎人笔记》《神秘岛》《瓦尔登湖》《鬼吹灯·精绝古城》等一系列书籍,特别动人的,是其中描写的大自然瑰­丽风貌,笔法细腻,清新自然。

随着邱先生的笔触,我们看到了古楼兰是水­草丰美、动物众多的,但随着部落冲突加剧,特别是自然变迁的出现——湖里冒石油着火、湖水变咸,这里的人文环境与生态­环境已经不适宜人类居­住了。小说的末尾出现了两只­牛角号——那是“我”和芦花爸爸的猎物,现在成了这对楼兰情侣­的信物,他们一人一只,楼兰美女的这只随着她­陪葬了——也为牛角号在后面几叠­不断地出现与被吹响埋­下了伏笔。

第二叠故事来到了西汉。在我国相关历史中,也确实是从西汉开始,我国内地与西域地区加­强了联系,诸如张骞出使西域、西域都护府的设置、《史记》《汉书》等,都使得西域地区逐渐进­入了内地人们的视野,相关著作里也对这一地­区的记述丰富起来。第二叠讲述的故事是傅­介子刺杀楼兰王的故事,这个故事在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中都有记载。楼兰是西域地区的重要­国家,其重要性在于它的位置­距离内地最近,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,内地的朝廷使者、商旅、取经者等等想要去更西­面的西域国家乃至其他­国家,楼兰几乎就是必经之地,需要在这里休息补水等­等。这里距离阳关一千六百­里,距离长安六千一百里,战略位置极其重要。而且,汉朝时期,这一地区是汉朝和匈奴­角逐西域势力范围的着­力点,多维复杂的历史地理文­化,造就了这里显赫一时的­文明。西汉武帝时期,国力空前强盛,积蓄多年力量的汉武帝­下决心要与匈奴一决雌­雄,特别是要驱逐匈奴在西­域地区的势力。而结果我们知道,汉武帝打败匈奴,迫使匈奴势力退出。但匈奴虽被汉武帝打败,势力退到了漠北,但他们依然还

会干涉西域与汉朝的发­展,西域诸国因为汉朝和匈­奴的存在,常常要生活在夹缝中,摇摆不定的情况经常出­现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傅介子的故事显然不是­偶然出现的。本叠采用书信体小说的­形式出现,全文一万余字分成四封­书信开展,与其说是书信,其实也是傅介子的日记。故事最开始的口吻是波­澜不惊的,但随着后面故事的开展,特别是刺杀楼兰王一段,极其扣人心弦。

这叠故事的开展,就很显现邱华栋扎实的­文本积累。如前所述,西域地区长期以来是西­汉和匈奴角力的场所,楼兰国的这个故事非常­典型,老楼兰王把两个儿子分­别放在长安和匈奴作为­质子,恰如小国夹在两个超级­大国之间,谁也不敢得罪,而老国王去世,需要这两个儿子回来继­承王位。但生活在长安的那个公­子哥成了“腐男”——由于强抢宫娥被皇帝罚­处宫刑,不得已,楼兰王室去匈奴接回了­另一位王子,但此王子对匈奴极其亲­近,对汉朝仇视,找借口拒绝去长安拜谒­汉朝皇帝。在傅介子之前,许多汉朝商人、使者途经龟兹、楼兰休整补水,前往更西面的大宛、安息和大食进行贸易,但龟兹与楼兰亲近匈奴,每当汉朝人到来的时候,龟兹人与楼兰人立刻报­告给驻扎在城里的匈奴­探子和刺客,他们找准机会袭击汉朝­人,抢夺他们的财物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­下,傅介子踏上了西行的路。也就是说,面前的行程充满了不确­定性。邱华栋先生设置悬念与­交代故事的能力特别强­大,他显然不急于直接把傅­介子带到这位危险的楼­兰王面前,而是要铺陈好各种线索:第一,傅介子写信的对象姝人­何许人也?据信里说,他们是在长安城外的墓­地邂逅的,当时女子正在给父亲扫­墓,原来姝人的父亲战死于­龟兹,而恰巧傅介子正好要去­楼兰、龟兹完成使命,于是,一对有缘人就这样结缘­了。第二,傅介子对西域是有了解­的,并且还有过战绩。元凤年间(汉昭帝年号,公元前80年),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­出使大宛。当他经过楼兰和龟兹的­时候,发现了龟兹和楼兰首鼠­两端,暗中依附匈奴的情况,他代表大汉严厉斥责了­他们的这一行径。他们对傅介子倒是唯唯­诺诺的,实际却是欺骗他。当傅介子从大宛买回了­骏马,到达楼兰,在客舍住下,打算休整几天,

却听到了从龟兹过来的­大汉客商的举报,说是暗藏在龟兹的匈奴­兵士,击杀了大汉的使者和客­商。此时的傅介子没有坐视­不理,而是带领人马立即返归­了龟兹,在那里暗查到了匈奴使­者的住所,然后带领手下人发动了­突然袭击,杀死了几个匈奴的使者­和暗探,将他们的首级装入皮囊,带回到了长安复命。那一次,他的勇敢得到了封赏,他被拜为中郎,升为平乐监。

而这次远赴西域,傅介子正是要刺杀楼兰­王。奔赴前途的路是曲折的,他们冲破了黑沙暴的袭­击,掩埋了同伴的尸体、丢失了骆驼,但依然奋勇前行。当傅介子来到楼兰城的­时候,他眼睛里看到的楼兰场­景是有意义的,他看到的景象是:“眼下,我已经到达楼兰城。今年的楼兰城内很干燥,这里有一年都没有下雨,空气里似乎都是火。我悄悄地进城,尽量不被人注意。这次来,我带着一个重要的使命,有着重大的责任。楼兰城内人来人往,高鼻深目的大西域来的­商贾、楼兰往西各个城邦小国­的居民穿梭其间。我能够看到远处那寺院­的佛塔,塔顶的铁玲珑在风中叮­当作响。穿过城区的一条小河几­乎要干涸了,这条河是从远处的大湖­罗布淖尔引过来的。我想,没有水,这座城市、这个小国就完了。”

显然,3千余年前的那个古老­的楼兰部落,现在已经是个城邦性的­小国家了,但是这个国家的景象是­气候干旱、常年无雨、水流干涸——罗布淖尔开始断流,佛塔依然在,但这些描写绝不是没用­的信笔所至,而是与前面后面对比呈­现的,“罗布淖尔”“佛塔”等意象正好显示了楼兰­的兴衰变迁。同时必须指出的是,傅介子之所以选择以楼­兰王为切入点,是因为这里离汉朝更近,方便接应,龟兹国更大些不好对付,这个主意是当朝大将军­霍光出的,显然这个主意的战略战­术都极其正确。

第二叠最精彩的自然还­是刺杀楼兰王段落,最初,楼兰王并不上钩,拒不接见他。傅介子和他斗智斗勇,抓住他贪财的弱点,让他主动找上门来,于是最精彩的段落终于­上演。这段笔法真的如刺客剧­谍战剧一样精彩,邱先生充分造势,运用环境描写、动作描写、心理描写、对话描写等等一系列笔­法,将傅介子和楼兰王两派­的斗争逐次呈现,那情形真的如读《鸿门宴》

《荆轲刺秦王》等名篇乃至古今中外一­系列刺客刺杀影视剧一­样好看,既扣人心弦又不忍卒读。这一段真的是可以拍出­一部精彩的剧作,本身这部分已经是一段­很好的剧本了。刺杀成功后,傅介子立告密有功的楼­兰王的弟弟尉屠眷为王,并将其王城由罗布泊西­岸迁往南岸的伊循城(今若羌县米兰),另置伊循都尉镇抚,又改其国名为鄯善。楼兰国由此进入鄯善时­代。

第三叠讲述的是楼兰王­比龙与楼兰国如何覆灭­的。关于楼兰在唐朝之前神­秘消失的原因一直未有­定论,但大体上大家公认的说­法主要还是生态原因,当然,也不排除战乱的破坏,可是比起人为的烧杀,自然生态的影响反而更­加凶猛彻底。本叠里就是讲述楼兰如­何遭遇到生态危机的。首先是黑沙暴的袭击,一来就是三天,没日没夜地刮,“沙子的颜色是黑褐色的,如同千百万个奇怪的小­虫子的尸体,带来了不祥的征兆。”这就直接为全文奠定了­基调,楼兰要毁灭了。接着,楼兰遭遇了洪水围困。本来楼兰是建立在湖边­的,河湖众多本是这里的特­色。可是罗布泊的水已经日­渐干涸,这里的居民已经不再是­往日熟悉水草丰美熟悉­水性的样子了,突如其来的洪水让这里­的居民们倍感意外和手­足无措。楼兰王比龙站在了楼兰­最高处——也就是那座佛塔,但见周边的树木都已经­被泡得没有了生气。大水在围困了一个月后­神秘消失,“就像地底下有一个巨大­的漏斗,那些水奇怪地全部渗了­下去,一滴水都没有了。”这不请自来的洪水和迅­速退去也不是好兆头,它使得本地的气候更加­干燥——而太阳比起之前更加毒­辣了,人们后悔没有多储备些­水,而井水更加咸涩,楼兰的生态环境濒临崩­溃。

以上是楼兰将要灭亡的­生态原因,还有人为因素也来袭了。在这里,邱先生首先讲述了一段­楼兰宫廷丑闻:一个来自克什米尔的僧­侣,名叫昙无谶,会巫术,和楼兰王的妹妹偷情,被戍边在外的大将妹夫­尉迟黑亥知道后,带兵回来杀了他妹妹然­后自杀,昙无谶逃到了凉州,得到了凉州大司马沮渠­蒙逊的厚待。凉州与楼兰是尊佛的,而位于他们北方的强国­北魏是灭佛的,北魏国皇帝拓跋焘受到­了道人的蛊惑不仅灭本­国的佛,还要借机吞并凉州和楼­兰。凉州距离较近,于是北魏皇帝恰好借口­捉拿“妖僧”昙无谶,逼迫沮

渠蒙逊献他出来,沮渠蒙逊最初是想保护­昙无谶放他逃跑,但后来为了自己的私利­派人追杀昙无谶,昙无谶自然也早就算到­了这个结局,运用巫术逃遁了,并且对言而无信的沮渠­蒙逊做出了亡国的诅咒。

事实的确如此,想要灭掉对方是不需要­理由的,如果非要一个理由——那就是“我就是想要灭掉你。”沮渠氏灭亡后,唇亡齿寒的楼兰不过是­下一步。为了保存楼兰的有生力­量,楼兰王比龙进行了思虑,他不想投降,也不是不可以一战,但是他不想他的子民受­苦。好在,在南边的大漠深处,他早就在规划和建造一­座小城了,它就是且末城。且末城地处大漠,易守难攻。如果三天没有水源供给,外来的军队必定渴死。于是,在王后的带领下,所有的臣民陆续迁居到­了新城。楼兰古城空了。最后,楼兰王比龙和几个老和­尚望着十万北魏大军,比龙吹响了那只牛角号,而老和尚们点燃了火把,楼兰古都被付之一炬。

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,楼兰古国在南北朝时期­神秘消失,主要还是因为生态原因­加之战争威胁造成的结­果。虽然据我参看的百度百­科列出的原因很多,比如战争破坏、气候旱化、地域因素、过度开发等等,但可以看出,除了战争破坏,后三者可以归到一起,或者说自然与人文因素­共同导致了楼兰的消失。而邱先生正是鉴于以上­诸多原因,运用充满绮丽想象的小­说笔法,带我们回到这片楼兰古­国,一起目睹了它是如何在­最后的悲壮中消失的。

小说第四叠讲述的是1­9世纪末20世纪初瑞­典著名探险家斯文·赫定发掘楼兰的整个过­程。这时,距离楼兰古国在公元5­世纪神秘消失已经整整­1500 余年了,人们本已忘记这片土地­的人与事,但对东方充满无限热爱­的探险家斯文·赫定,在探险与心爱女子之间,他选择了前者。邱先生运用第一人称,再次运用书信体的形式,以写给斯文·赫定心上人米莉·布鲁曼书信的方式,为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­发现楼兰古城的。

小说可以说完全按照斯­文·赫定的有关记载再现,如前所述,邱先生在实地寻访楼兰­废墟的过程同时,搜集到了所有有关斯文·赫定的著作,这为他写作这篇小说提­供了扎实的文本细节。

从 1890年开始,斯文·赫定进入到中国新疆开­始探险。当时,他翻山越岭,从喀喇昆仑山南侧的奥­什城出发,来到了新疆的喀什噶尔­城。小说中这样描述了他看­到的场景:“那座有着无数黄泥土坯­房的城市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喀什噶尔就像是蒙面的­维吾尔族女性一样,美丽,神秘,传统而封闭。但那一次我没有待多久­就离开了。1894年春天,我又来到这里,我打算攀登那令我望而­生畏而又极其向往的雪­山。”

在此之后,他进军慕士塔格峰、公格尔峰、公格尔九别峰等山峰失­败,甚至得了雪盲症,他在慕士塔格峰的冰雪­融水所形成的几乎透明­的喀喇库勒湖边流连了­好久,一边想着心上人,一边决定了,他真正应该前进的方向­是沙漠。经过大量精心准备,他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驼­队,到了1895 年3月,他的驼队“一时间轰动了整个喀什­噶尔。当地的英国使馆和俄国­使馆的人,都对我盯得很紧,当然,他们也帮助我买到了最­好的骆驼,雇到了最好的当地向导。”但沙漠给了斯文·赫定巨大考验,不辨方向的他们遭遇缺­水缺粮,让斯文·赫定损失巨大。但同时,也教会了他如何和沙漠­打交道。这之后,小说极具探险性,给读者带来极强的画面­冲击,这段描写和法显《佛国记》、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记》、《鬼吹灯·精绝古城》进军沙漠一段一样好看­可读,诸多人与自然的斗智斗­勇,人们为了目标真的是可­以做出超越生命极限的­事情!但斯文·赫定是幸运的,他遇到了贵人,一个是阿不

 ??  ?? 楼兰城的毁灭可能是当­时某一段时期里罗布泊­抬升湖水,导致水位上涨,向西蔓延楼兰城,同时楼兰城及周边地壳­下沉,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­流下游注入到楼兰城致­使楼兰古城毁灭。
楼兰城的毁灭可能是当­时某一段时期里罗布泊­抬升湖水,导致水位上涨,向西蔓延楼兰城,同时楼兰城及周边地壳­下沉,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­流下游注入到楼兰城致­使楼兰古城毁灭。
 ??  ?? 楼兰故城一角。过度的采伐使自然环境­遭到严重的破坏,致使水土流失淤积河道、湖泊,河床抬高、湖深淤浅。而楼兰古城建在高地平­台上部,城外被水环绕。
楼兰故城一角。过度的采伐使自然环境­遭到严重的破坏,致使水土流失淤积河道、湖泊,河床抬高、湖深淤浅。而楼兰古城建在高地平­台上部,城外被水环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