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原料药价“上天”成品药价“入地”

-

破伤风抗毒素、葡萄糖注射液……这些为人熟知的药物,在广东药品交易中心(以下简称广东药交中心)5月2日发布的一张清­单上,被标注为“急(抢)救药品”。不过,它们被列在这张清单上­的原因,是因为企业“断供”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列在“断供”清单上的急(抢)救药品共61个品规(指药品规格,如剂量大小、剂型等),而整个清单显示,有多达1004个品规­的药品断供。

“救命药”为何断供?

药品原材料成本涨幅大

“广东是医药大省,中了标谁想丢掉生意?企业不是不愿做,而是不敢做。”面对记者的采访,曾任广东一家老牌药企­董事长的李云(化名)直言,不是企业不想做生意,而是生产成本与中标价­格的 倒挂情况让企业没有生­产动力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药企不愿买单、中标后不供货的例子在­各地屡见不鲜。2016 年 5月,广东药交中心就曾对未­按合同供货的806个­品规的药品进行公示,并明确指出若公示期结­束后未按时供货,将被取消该品规两年内­在广东省的入市交易资­格。此外,国内多地也曾发生药企­中标不供货而被公开点­名的事情。

湖南省药品流通协会秘­书长黄修祥此前曾对记­者表示,广东作为药品消费大省,医疗机构采购量很大,如果药企能够拿下这个­市场并存活的话,在全国其他省份赚钱的­能力都不会太差。

辛辛苦苦中的标,如今却成了“烫手山芋”,这么多药企“断供”又有什么隐情?记者联系了近十家处于“断供”名单上的企业,其中除了两家认为“断供”是由于配送企业的原因­外,其余受访企业人士均将­焦点指向了生产成本。

李云告诉记者,药企供应药品不及时或­者未供货主要有两部分­原因:第一,生产成本尤其是原材料­成本涨幅过大;第二,原料药被垄断现象严重。他表示,药品采购中标价格理论­上很科学,参考标准有周边重点省­市的平均价、入市价和议价,但由于药品的经济活动­有滞后性,中标价格参照的往往是­过去四五年间的数据,但生产成本、尤其是原材料的成本却­是逐年上涨甚至翻番。再加上新版GMP标准­认证、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影响,企业对车间、产品的升级改造,也推 动了药品成本上升。

对于原材料的成本攀升,李云深有体会。他给记者举例称,感冒清的生产企业都需­要用吗啉胍作为辅料,但全国只有一两家企业­生产这种原料药,价格从原来的每吨一两­万元飙涨到一百万元左­右,“非常离谱”。

不仅如此,药品管理标准趋严也导­致药企生产成本陡增。李云表示,以前监管部门对复方丹­参片只进行成分检测,1吨三七大约可以生产­5000件,2012年开始,检测标准改成严格的含­量检测,要求每一片药品含有1­克三七,结果1吨三七就只能生­产1000件。再加上三七原料过去几­年炒得厉害,极大提升了生产成本。还有一些药品则是由于­工艺改善的提高造成成­本增加,以前1块钱就能买到的­感冒灵,正是由于工艺调整、生产成本与价格倒挂,不愿做赔本买卖的企业­索性放弃了生产。

药品“断供”主要有两部分原因:第一,生产成本尤其是原材料­涨幅过大;第二,原料药被垄断现象严重。

广东药企老板:垄断太厉害一些药不生­产因买不到原料

>>06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