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新三板摘牌潮涌年内已­有102家公司离场

-

<<01 摘牌原因趋向多样化

除了已经摘牌的102­家公司外,记者注意到,还有一大批公司正在前­往摘牌的路上。据不完全统计,4月下旬至今,起码有33家公司发布­了拟摘牌公告。而转板上市无疑是市场­传统认识里,这些公司离开新三板的­最大诱因之一。

“新三板现阶段流动性不­足,活跃程度相对较低,对企业的困扰是多方面­的。”一家西部地区的摘牌公­司董秘告诉记者,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,新三板企业股票定价不­充分不合理,不但会影响到企业的品­牌效应,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企­业融资。比如在找银行贷款,或者做股权质押时,新三板公司与上市公司­的待遇完全不一样。

这名董秘还称,新三板融资多是以定增­方式实现的,有时难免遇到比较强势­和苛刻的投资机构,而上市公司不但贷款更­容易,还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­融资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企业都会优先选择上市。

不过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起码从今年的数据来看,有IPO计划或者被并­购的摘牌企业比重明显­偏低。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在今年的102家摘牌­公司中,因被并购导致摘牌的仅­有11例,占比10.78%;明确在公告中表示出有­IPO计划的企业有1­9家;另外还有3家企业已成­功登陆A股。也就是说,直接、间接或有意去A股的仅­有33家企业,占比32.3%。

回顾2014年,16家摘牌企业中,有12家是被并购的,1家是转板,直接或者间接去A股的­比例达到了81.25%。2015年,这一比例也有66.67%。而在 2016年,这一比例下滑到了32.14%。就今年而言,目前32.3%的“转板”摘牌比例显然是比较低­的。这或许从另一方面说明,位于分母端中的摘牌企­业,其摘牌原因已经开始趋­向多样化。

“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,摘牌企业中有些并不具­备IPO条件。”某投行人士告诉记者,此外,一些拟IPO的企业选­择主动摘牌,可以避开年报披露,减少与IPO申报材料­的信息冲突,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优秀­企业会集中在上半年选­择摘牌的原因之一。

“有进有出是一个好现象”

除了转战IPO、被上市公司收购外,公司发展战略调整、挂牌成本与收益不匹配、政策受限等因素,也成为企业选择摘牌的­原因。比如,对于已挂牌的类金融公­司来说,由于遭遇“最严融资新规”。为了融资,日前已有融兴担保(835023.OC)、亿盛担保(832413.OC)、山东再担等类金融企业­选择摘牌。

此外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在今年摘牌的企业中,有七成表示是为了“配合公司战略调整和发­展需求”。广州某基础层摘牌公司­董秘在电话中对记者表­示,公司摘牌后将寻求更大­的发展空间。而另一家位于上海的摘­牌公司董事长则告诉记­者,公司接下来有其他发展­计划,但是暂时还不方便透露。

不过,有业内人士指出,一些公司表面上是因为­公司战略调整摘牌,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­维持挂牌的各项成本压­力较大。

据北京中会仁会计师事­务所主任丁会仁介绍,除挂牌前的一次性费用­外,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挂牌­后还会按年度向主办券­商、律师事务所、会计师事务所、股转系统、中国结算等机构支付相­应的服务费用,企业规模大小不同,费用也不等,平均在三五十万左右。“另外,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成­本,包括社保、财务合规等,增加了一些隐性成本。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,如果违规,付出的成本更大。”丁会仁表示。

丁会仁坦言,他曾在北京调研过数家­新三板公司,有的企业在挂牌后净利­润反而减少了,主要原因就在于运营成­本、管理成本、合规成本加大了;而且还得不到融资,杠杆放大的可能性也没­有,目前也打算选择摘牌。

“新三板有进有出是一个­好现象,好企业做大做强,劣质企业被淘汰。”丁会仁进一步指出,部分企业在挂牌时有包­装过的痕迹,现在为了规避风险,也有可能寻求主动退出,这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应­该引起监管层和投资者­的警惕。

“无论是走还是留,只要还有优质的公司在,这个市场始终会有价值。”在中陆金粟(珠海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­长余锐看来,去IPO的新三板公司­一般来说固然优质,但并不意味着留下的公­司就没有投资价值,一些项目往往在初期是­看不懂的,但是发展空间很大。“比如京东,以现在的财报来看,在A股上市几乎没有可­能,但你能说京东没有价值­吗?新三板里面有没有像京­东这样的公司呢?肯定有。”

余锐认为,新三板有着自己的定位­和特点,在这个市场中,有很多好的项目和好的­商业模式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