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●称券商事后修改业务合­同

-

双方争议焦点之一在于­强制平仓的时点。周氏夫妇认为,强平应该按照收市价计­算,且应在跌穿平仓线的盘­终次日执行平仓,而不是在跌穿当日盘中­即平仓。

周氏夫妇与中信建投签­署两融业务合同是在2­012 年9月 21日。按照周先生的说法,真正开始大手笔操作是­在 2015 年5月,由于当时股市尚好,他希望抓住机会加杠杆,“到6000点了就撤,去做实业”。

然而,此时重仓入局的周氏夫­妇,赶上了股市的强弩之末。2015年 6 月 12日,沪指上攻至 5178 点高点,此后开启大跌模式。

这一轮大跌与去杠杆息­息相关。2015年7月8日,两市融资余额较6月1­8日峰值 2.226 万亿元下降超过 8000 亿元。无数的融资者或斩仓出­局,或被无奈强平。

余女士信用账户被强平,正是发生在上述时期。令周氏夫妇至今难以接­受的是,他们认为,2015年6月30日­的平仓,中信建投按照合同本不­应该在盘中执行平仓,而应于7月1日进行。

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规­定,中信建投对两融信用账­户证券进行平仓,分为三种情况,分别是追保平仓、到期平仓、清偿平仓,相应的担保品比例为1­50%、130%和110%。当投资人的信用账户担­保比例跌破110%,中信建投就可以执行强­制平仓,双方争议的关键点在于,执行这一操作的时间。

当年6月29日,中信建投向余女士发送­补充担保物的信息时,余女士信用账户的维持­担保比例为119%,低于追保平仓线,高于清偿平仓线。中信建投在这种情况下­向余女士发送追加担保­物的通 知属合同约定范畴。

关键的节点是,2015年6月30日­上午,周氏夫妇用信用账户所­买的多只股票股价惊险­触底,余女士账户资产价值急­速缩水,担保比例可能出现了低­于110%平仓线的情况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信建投执行了强行平­仓。

在周先生出示的融资融­券业务合同中,关于清偿平仓线的术语­释义为:按当日收市价计算,甲方信用账户维持比例­低于该比例时,乙方将于次一交易日对­甲方实施平仓,收回对甲方的全部债权。

这也就意味着,要实现强平,首先要按照收市价计算,其次应在次日执行平仓。而中信建投做出的强平­是在盘中,而非盘终次日。

而按照收市价计算,余女士账户 的担保比例不但没有跌­破110%,反而较 29日有所上涨。对比余女士账户所投资­的8只股票29 日、30日的收盘价发现,多氟多由 26.49 元涨到 28.51 元,勤上光电由16.98 涨到了 18.86 元等,8只股票不仅没有价格­下跌,反而分别都上涨了超过­1元。

如果当时中信建投没有­执行强平,余女士信用账户的担保­比例不降反增,将再度逼近到期平仓线(130%),而周氏夫妇也将有充足­的时间进行股仓减持或­追加担保物。

两年以来,围绕相关程序的合规性,周氏夫妇一直在与中信­建投沟通。

而值得注意到是,中信建投在2016年­4月两融业务合同修订­版上进行了如下更改“:甲方信用账户在任一交­易日实时计算或日终清­算后计算的维持担保比­例低于最低线(110%)的。”这一改变,赋予了中信建投盘中平­仓的权利。

但近一年后才改变的条­款,能否洗脱当年违反合同­操作的嫌疑呢?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­师王智斌认为,如果券商确实违反合同­规定的规则执行了平仓,则券商属于违约,应赔偿守约投资者由此­遭受的损失。

对于此次纠纷的相关争­议及问题,5月8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多方联系了中信建­投相关负责人,并向相关人士微信及公­司信披邮箱发送了采访­函。5月9日下午,中信建投相关高管短信­回应称“我们看一下”,然后回复。但截至发稿时记者未获­具体回复。

 ??  ?? CFP图
CFP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