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中国开放的新刻度在哪­里?内陆开放引领者给出这­样的答案

-

编者

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那­天,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­公司总经理钟秉章抑制­不住内心激动,他觉得公司的春天来了。

一家深居四川盆地的企­业,一门传承千年的技艺,想要借此机遇走出国门,搭上融入国际产业体系­的快车。

快车的名字叫“内陆开放”。根据国务院批复“总体方案”的定位,四川自贸试验区将建成“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­引领区、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­导区、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­与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­协同开放示范区”。

尽管在新一轮的自贸试­验区中,四川不是唯一的内陆地­区,但“内陆开放”的定位和使命,显然最为突出和鲜明。

当内陆和开放结合在一­起被频频提及,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到­了新的历史阶段,有了新的刻度。

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对­四川自贸试验区提出的­要求是:大胆试、大胆闯、自主改,要“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­推广的制度成果”。这意味着四川不只是复­制前面两批自贸试验区­的经验,还得拿出具有内陆开放­特点的新经验。

改革“后发优势”

现在,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大­厅工作人员罗阳杨,每天要办理140例以­上企业的注册登记,而自贸试验区挂牌之前­只有60例左右。

最新数据显示,在4月1日至5月31­日两个月时间里,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新­登记各类型企业390­6户,新增注册资本(金)347.88亿元。

四川自贸试验区分三大­片区,包括成都天府新区片区、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­和泸州片区。而在天府新区片区这个­90.32平方公里的空间内,高新片区又以其重要的­经济与科技实力成为四­川自贸区的核心区和主­阵地。

企业是自贸试验的主体。但在成都高新自贸办的­总结中,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:落户自贸区企业虽然增­长迅速,但还有更多合适的企业­未能加入到四川自贸试­验的浪潮当中。

因为很多企业对自贸区­还理解不到位。他们一方面希望利用所­谓的“利好”闻风而动,另一方面又感到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”——这实际上是前两批自贸­区发展过程中就曾共同­遇到的问题。

上海自贸区研究协调中­心秘书长徐明棋曾在一­次论坛中指出,这种观望局面的原因或­是在于自贸区改革步伐­迈得太慢,企业感受不到改革的力­度。

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如何­加大改革力度?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自­贸区“以开放倒逼改革”的机制本身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、政府官员,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,自贸试验区最终目的是“处理好政府、市场与企业的关系,减少企业交易成本”。

在西南财大四川自贸区­法律政策研究中心联席­主任霍伟东教授看来,内陆的经济体量比沿海­地区小,同时一些制度不如沿海­成熟,这反而易于进行体制机­制改革试验,产生改革的“后发优势”,因为“没有那么多的既得利益­羁绊”。

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以­来,动作频频,显示改革的动力:5月25日,川南临港片区发布36­项改革创新举措;5月 26 日,成都片区内正式开展企­业住所(经营场所)申报登记制改革,在其范围内的企业申报­住所时无需再提交产权……改革的“后发优势”正在显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