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“微盘”交易风险“大”遭禁后借APP复活

多款APP业务内容高­度相似,且客服电话一模一样,注册一个账号可在多个­APP上登陆

-

因为涉嫌非法组织、经营期货业务,涉嫌聚众赌博甚至是传­销活动等多项违法违规­事项,“微盘”交易在今年初已被证监­会列为清理整顿对象,多地交易所也已经陆续­下线“微盘”业务。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目前,这一被明令禁止的交易­方式,开始借助手机APP大­行其道。

以“微盘“”微交易”“二元期权”为关键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中­下载了数十款APP。记者注册体验后发现,这些APP存在业务内­容高度相似的情况,多个APP的客服电话­一模一样,注册一个账号可以在多­个APP上正常登陆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记者拨通其中一个客­服电话时,对方声称是“中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”,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“有多个会员单位”。但中江国际商品交易中­心官网客服却向记者表­示,该交易所没有微盘AP­P,记者列举的APP并非­他们 的会员单位。

此外,当被问及是否属于证监­会清理整顿范围时,有平台表示,公司总部位于境外。对此,有律师指出,APP在中国境内的经­营行为适用于中国法律。

监管屡次警示相关风险

“去杠杆,无手续费,最低20元入金,最快30秒盈利,资金安全有保障”——这是一家“微盘”平台客服的介绍。不过,这种看似美好的宣传,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­险。今年初,证监会主持召开清理整­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­席会议,明确指出“微盘”交易涉嫌聚众赌博。

在此背景下,今年以来,已有多家交易所宣布下­线“微盘”业务,如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­心于3月底公告下线“微盘”业务。今年5月,深圳警方侦破了深圳首­例微交易形式的犯罪案­件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“微盘”交易大致分为两种:一种有具体的金融资产­标的,主要由地方交易场所及­其会员单位设立,将原来在交易场所交易 的合约,缩小合约价值做成“迷你”合约,迁移到微信公众号、手机APP、网站等平台上吸引个人­投资者进行交易。另一种交易模式则类似“二元期权”,由投资者对白银、原油、铜等大宗商品价格,在一定时间内的涨跌走­势进行判断,从而买涨或买跌,损益事先约定,主要取决于商品的涨跌­方向。

对此,多地监管部门曾提示过­风险。比如,安徽证监局在今年2月­就提示称,多数微交易投资可能存­在以下风险:其一,一些微交易平台的交易­对象为未来某段时间外­汇、原油等品种的价格走势,交易双方为网络平台与­投资者,行为类似于赌博,且这些网站大多注册在­境外,在国内无网络备案信息、无实际办公地址,投资者一旦上当受骗,损失很难追回。

其二,一些微交易平台属于典­型的黑平台,随时可能圈钱跑路;其三,一些微交易平台存在误­导性喊单现象。这些平台依据所谓的伦­敦金属交易所、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第­三方价格,利用平台上“分析师”“理财师”“金融师”等指导老师故意喊反方­向,导致投资者亏损严重, 利用客户急于“扳本”的心理劝说追加投资,导致投资者越陷越深;其四,一些微交易平台存在入­金容易、出金困难,甚至不能出金的问题。投资者需要出金时要么­出现系统异常,要么资金被冻结,更有甚者直接被封掉账­户,造成投资者维权困难。

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,一些“微盘”平台声称投资者账户的­资金由第三方托管。对此,一位期货从业者向记者­表示,二元期权就是一个骗局,平台并不会真正地进入­外盘进行交易,第三方托管也就无从谈­起了。并且二元期权的主要客­户,是资金量较小且对于金­融衍生品了解度较低的­投资人,这类投资者本身对风险­的判定能力不高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5月,由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­开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­场所“回头看”工作交流会指出,对于“微盘”交易平台、严重违法违规的交易场­所、违法违规且拒不整改的­交易场所、未取得省级人民政府批­文的非法交易场所要下­决心取缔关闭。

>>02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