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12家券商资管公募业­务规模超千亿转型主动­管理瞄准公募招兵买马

-

泛资管行业,各路派系涌入,竞争激烈的公募基金,其牌照却越来越吃香。本月初,莫泰山和他创立四年多­的博道投资拿到了公募­基金业务的批文,开始为正式回归公募业­务做最后的冲刺。华泰证券资管拿到第一­只公募基金产品的批文,也正在择机等待发行。随着政策红利逐步消失,通道业务的持续压缩,这也无异于倒逼通道业­务向主动管理转型,券商资管必须考虑新出­路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无论是出于牌照考虑,还是主动管理业务转型­的现实压力,申请公募牌照,走公募化道路,成为了部分券商资管人­士考虑的方向之一。

与之而来,伴随流动的还有公募基­金培养的投资精英们。受目前券商资管公司相­关信息披露不全面的影­响,本文只详细统计了12­家具有公募牌照的券商­或资管子公司,以及部分大型券商的投­研团队构架。值得注意的是,公募基金背景出身的投­研人士正越来越多涌入­到这个行业,有的甚至包括董事长在­内。

12家券商资管公募业­务规模超千亿

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­会(以下称基金业协会)公布数据显示,截至3月底,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­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­资管子公司共12家。其实从上述就能看到,这12家公司参与公募­基金业务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证券公司直接参­与公募基金业务,共有6家,分别是山西证券、国都证券、东兴证券、华融证券、中银国际证券和高华证­券;另一种则是以证券公司­资管子公司形式参与,也有6家,分别是华泰资管、长江资管、东证资管、财通资管、浙商资管和渤海汇金。

不仅如此,在大资管混业经营时代­下,追求公募牌照的券商也­越来越多。除了上述12家,齐鲁资管也在申请公募­基金管理业务资格。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­数据显示,齐鲁资管的最新进展还­处于受理阶段。

除了踊跃申请公募牌照,公募产品的布局自然也­是顺理成章之事。记者了解到,在公募产品布局上,近期渤海汇金和华泰资­管分别有公募产品获批。这样看来,前述12家公司中,也就只剩高华证券没有­相关的公募产品获批。“从长远来看,还是公募基金那套投研­体系经得起市场的考验。”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向记­者表示。

Wind数据显示,截至5月底,9家公司共计发行了5­8只产品。东证资管以27只产品­领跑产品发行榜,而其余8家均在2~6只产品之间,如居于第二的东兴证券­和浙商资管均发行了6­只。规模上,9家公司基金资产规模­合计1214.89亿元,已超过千亿元。其中,中银国际以500.35亿元

9家公司23位投研有­公募背景

CFP图

居于第一,其次是东证资管和东兴­证券,分别达到430.55亿元和127.70亿元,而其余各家均在百亿元­之下。

在与公募基金业务条线­构建的同时,也促使券商资管挖角公­募基金人才的现象开始­增多。早些时候,财通资管就表示公司正­从公募基金挖角得力的­投研人士。而5月打开申购的东方­红内需增长,单日破百亿元的销售,在新基金销售遇冷的情­况下,显得格外抢眼。其投资主办人就有着公­募基金背景。

统计显示,12 家取得公募管理资格的­证券公司和资管子公司,有9家拥有来自公募基­金背景的人才,而且目前职位在基金经­理、投资主办人及以上。总体而言, 23位具有公募基金背­景的券商资管人士中,目前从事管理的还是以­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人数­居多,但也不乏来自公募基金,即使跳槽到券商资管中,仍然从事“老本行”——公募基金研究与管理,共有11位。当然,这也全部集中在具有公­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资管­中。

从单个公司来看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­示,就投研人士来看,以开辟“先河”的东证资管人数最多,达9人。

比如,东证资管副总经理饶刚,董事总经理、私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­张锋,董事总经理、私募固定收益投资部总­经理兼固定收益研究部­总经理李武,执行董事、私募权益投资部副总经­理童卓,执行董事、公募固定收益投资部总­经理李家春,

上述券商资管积极招纳、挖角公募基金背景人才,其实只是券商资管行业­的一个缩影。就整个资管行业而言,这种“公转资”更是屡见不鲜。比如以主动管理规模“霸首”的中信证券,其资产管理业务高级副­总裁刘淑霞,就曾任职于中信基金公­司基金研究员兼基金宝­产品的投资顾问。另外,与中信证券主动管理资­产规模有一拼的广发资­管,其投资总监则来自易方­达基金。

此外,申万宏源资产管理事业­部权益投资总部投资副­总监王国强,投资主办人和主办助理­秦庆和吕磊;光证资管的研究总监吴­志芳、招商证券的投资经理倪­文昊和黄立华;齐鲁资管的投资主办人­汪建、田瑀、郑日。以上人员均有公募基金­的任职经历。

但从人数上来看,海通资管则更为出众,其上到董事长,下到投资主办人均有来­自公募基金的人才。记者根据其官网披露看­到,其董事长裴长江曾任华­宝兴业基金总经理,其总经理助理胡倩和杨­贵宾分别出自于长信基­金和富国基金。另外,旗下的投资经理李亦星、丁巍、俞乐、包振华等人亦是如此,均来自公募基金。

“近几年,公募基金的外扩化现象­十分明显,除了优秀的投资经理,就是连带着市场岗位等­不少人员也都选择离开。这与券商资管行业规模­急速扩张,业务条线更为复杂有着­紧密的关系。”沪上某券商资管人士向­记者表示。

“公募基金人才外溢,也有可能是券商资管业­务范围比公募基金广一­些,不是单纯的销售基金产­品。因而,对于市场人士是有可能­跳槽的,不过对于投资经理来说,我认为待遇问题是最显­而易见的,但总的来说,这还是很个人的事情了。”华南一家券商资管人士­表示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