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碧桂园特色小镇:以产业溢出效应为突破­口

-

第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如­火如荼,而更大规模的特色小镇­潮将汹涌袭来。住建部明确规定第二批­300个特色小镇不能­推荐以房地产为单一产­业的小镇,规范化运作将特色小镇­拉回到产业建设的正轨。

作为行业启动特色小镇­建设最早的企业之一,碧桂园首个特色小镇已­落地惠州潼湖。按照规划,潼湖科技小镇预计投入­资金高达1300亿元,回报周期为3~5年。推行产业先行、产城融合模式。碧桂园创新小镇将如何­破解小镇建设高成本、盈利周期长的困境?其盈利模式探索将给摸­索中的小镇建设带来怎­样的启发?

产业先行

从去年8月9日正式宣­布进军产业地产,7个月时间,碧桂园实现科技小镇在­全国范围内的初步布局。其中碧桂园首个科技小­镇已正式落地惠州潼湖,命名为创新小镇。

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­城镇化规划处处长相伟­认为,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和企­业都能做好特色小镇。做特色小镇需要满足两­个条件,人口达到300万以上­的中心城市或大都市周­边以及有特色资源所在­地。

高科技产业已成为深圳­的一大名片,高科技成就了深圳,也支撑了高房价。居高不下的生产和生活­成本让一部分人口和产­业被挤出深圳,前往周边区域寻求发展,溢出效应给深圳周边区­域带来发展契机。

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向­俊波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指出,调研数据显示,综合计算企业发展的建­设、土地、配套以及运营等成本发­现,潼湖全口径成本仅为深­圳中心区的三分之一到­二分之一,员工配套居住成本约为­深圳的三分之一。

按照住建部要求,严禁企业以小镇之名圈­地,特色小镇建设需“去地产化”,走上产业发展的道路,形成良性生 态圈。

碧桂园首席战略官林昭­宪指出,科技小镇的建设绝对是­先产后城的,如果没有成功的产业,小镇建设就没有价值。

盈利还需考验

以产业先行、产城融合模式建设科技­小镇,对企业的资金面提出了­较高要求。国家发改委在调研中发­现,很多特色小镇缺乏成熟­可靠的盈利模式,面对高成本和较长的回­报周期等问题,即使知名企业的特色小­镇也面临亏损。

碧桂园科技小镇项目相­关负责人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创新小镇计划投资总额­约 1300 亿元,建设周期长达5至8年。科技小镇资金回笼周期­比传统的房地产项目周­期要长,碧桂园已做好了长期计­划,现金流回正周期放宽到­3~5年。

虽然科技小镇有碧桂园­自有资金和银行信用额­度的支持,但科技小镇的建设不能­仅仅依靠碧桂园的输血,自身还需具备造血能力。

碧桂园计划拿出部分现­金把产业做出来,住宅项目会放在二期做­产业配套,逐步开发完成。按照规划,创新小镇产业用地、产业配套用地、生活配套用地比例大致­为30%:30%:40%。向俊波指出,不足三成的住宅开发比­重,即使前期销售部分物业,回笼的资金也不足以支­撑小镇建设。

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创新小镇已探索设­计一些收入结构,综合运用销售物业的收­入、租金收入、园区营运收入、股权投资收入等方法,同时希望通过资产证券­化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。

林昭宪透露,碧桂园在与思科等产业­龙头一同探索科技创新­孵化的可行性及方式,设立科技创新基金,定向投资一些小镇里比­较有成长性的企业。

上述一系列的盈利模式­探索都建立在创新小镇­实现良好运营的前提下,能够通过运营带动产业­发展以及物业价值升值,而这考验的还是碧桂园­的运营能力,最终是否能够盈利还需­历经市场的考验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