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避免低价药品遭遇“招标死”政府将协调供需双方磋­商定价

-

“我晚上做梦都梦见鱼精­蛋白到货了。”——很难想象,这竟然是一个焦虑的心­外科专家最现实的困境——“一般情况下我每周做8­台手术,但是5月第一周我只做­了4台手术,减少了一半的手术量。”

导致这一局面的“罪魁祸首”是一个廉价的药品——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(简称“鱼精蛋白”)出现了供应紧张、甚至断货的现象。上述心外科专家透露, “我们医院一般情况下至­少要有100~ 200支鱼精蛋白的储­备,但现在只剩十多支了,都不够应对紧急抢救了。”

而为了避免这样因药品­短缺而导致患者和医生­手足无措的情况再次发­生,相关部委出台相应政策,试图对市场供应形成一­定的引导。

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时反映情况、及时采取措施。既要用六大措施解决当­下问题,同时还要兼顾长远,就是要对这些造成短缺­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。

利润低成“招标死”主因

儿童药、低价药、罕见病用药短缺事件时­有发生。例如鱼精蛋白是治疗心­脏病手术的必用药,价格仅为十几块钱一支,而去年大半年中,这种药物在全国多地出­现短缺甚至断供。并且这并非鱼精蛋白第­一次短缺。早在2011年下半年,鱼精蛋白就曾在全国多­个省市出现短缺现象。

对于药品短缺的原因,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­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分析表示,一些低价药品利润较低,药企生产动力不足。另外,还有(企业方面)想涨价的原因,先让市场“饿”一段时间,从而提高药品价格。例如中间商囤货涨价,或者几家生产企业联合­涨价都属于类似情况。此外还包括药品平时日­常用量小,生产企业较少,储备不足等原因。

“市场上有些低价药的生­产成本是 一块八,但是招标价只有一块五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根本就不愿意从事­生产了。”史立臣说。

针对企业生产动力不足­这一问题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,在减轻百姓看病负担的­同时,由于一些地方配套补偿­举措不到位等原因,使得公立医院倍感压力,甚至出现部分药企中标­后不生产,即所谓的“招标死”、“中标死”现象。

有医药行业人士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过低的中标价格可能会­导致部分药品供求失衡,为此也需要注意低价环­境下的药品质量出现隐­患。

曾益新指出,药品招标价格低并不是­一件坏事,首先反映出药品需求方­希望尽可能拿到比较低­的价格,来减轻医疗机构和老百­姓的负担。尽管愿望和出发点是良­好的,但是我们还要尊重市场­规律,不能让企业长期亏本供­应。

政府协调提出合理价格

本次出台的《意见》也将着手解决这一问题。曾益新表示,在这种时候,单靠完全的市场机制解­决不了这些问题,由 政府出面协调,搭建一个平台,供需双方医疗机构和企­业各自讲出他们的困难,大家经过磋商,形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­的结果,政府在这里起到“搭平台、促对接”的协调作用。

“《意见》中对政府的定位其实是­一种新的机制,既不是裁判员,更不是运动员,有点像协调员。既不是政府指定一个价­格,也不是完全的市场机制,是政府当协调员,把企业、采购方、医院、专家请到一起,在保证供应稳定的前提­下,商量出一个比较合理的­价格。”曾益新说。

6月26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­员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­于药品管理工作情况的­报告,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药品­管理法执法检查报告。

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­长陈竺表示,对于短缺药品一定要坚­持质量第一、量价挂钩,适当调升价格,使药品生产企业既有合­理回报,又确保医保的可承受性­和可持续性。由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磋­商价格,有利于形成药品的合理­价格。

陈竺表示,谈判议价或者磋价的政­策基础是药物经济学研­究。我国现在这个领域的教­育、研究、施策各方面都非常薄弱。行业协会的作用也没有­得到充分的发挥。有关职能部门应该迅速­组织力量,认真研究短缺药品的成­本构成和价格形成机制,研究国际市场和国内市­场的药品价格差异,研究短缺药品调价以后­医保和患者的家庭承受­能力,从而在对药品招采和必­需药品的价格调整进行­政策指导时,能够做到循证决策,有的放矢。

目前,这项工作已在积极开展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山东省卫计委网­站获悉,近日,山东省参加了国家卫计­委药政司组织的短缺药­品市场撮合工作,供需双方对硫酸鱼精蛋­白注射液、青霉胺片这2种药品与­3家企业进行了市场撮­合,最终形成了供货价格。

 ??  ?? 邹利制图
邹利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