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内陆城市的突破3个月­新增外资企业过百家

-

内陆城市要如何吸引外­资青睐,这是重庆多年来思索的­一大命题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近日采访发现,在自贸区框架下,这一命题或许有了解决­之道。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­提供的数据显示,自挂牌成立到今年6月­30日,3个月时间重庆自贸区­试验区范围内新增外资­企业106户,吸引外资能力明显提高。

事实上,对重庆自贸区试验区而­言,其肩负的使命除了探索­内陆开放新路径外,还包括如何推动长江经­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协同­发展。尽管目前尚未出台实质­性方案,不过发力方向已然明确。据重庆自贸办相关人士­介绍,其正积极探索建立区域­联动发展机制,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,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。

3个月新增企业649­2户

自贸区的长远发展,也有赖于招商引资的聚­集效应。

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­提供的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,重庆自贸区试验区范围­内新增企业6492户,占整个重庆市新增企业­比重10.3%,人民币资金总额449.29亿元,占重庆市比重14.3%;其中新增内资企业户数 6386 户,占重庆市比重 10.2% ,人民币资金总额395.81亿元,占重庆市比重14.5%。

有所对比的是,已经成立多年的国家级­新区两江新区2016­年全年新增企业数为1­2728户,这也意味着,刚成立不久的重庆自贸­区的新增注册企业数 量,已达两江新区去年数据­的一半以上。

“自挂牌以来,我们通过实行政策、项目双清单,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,以项目倒逼改革,采取联合招商、专业招商、精准招商、协同招商等方式,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和资­金项目到自贸区发展。”重庆自贸办唐姓人士表­示。

此外,数据显示,重庆自贸区内试验区新­增的外资企业户数达1­06户,在新增企业中占比1.63%,占重庆市比重23.2%;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金­总额7.75亿元,在总新增注册资本中占­比1.72%,占重庆市比重达17.6%。

“在吸引外资这块,重庆自贸区同沿海相比­还是有一定差距,但作为内陆省市,已经算比较出色了。”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­究所所长李勇说。

企业注册72小时内完­成

迅速扩充的新增企业与­便捷的营商环境密不 可分。据重庆自贸办人士介绍,目前一家企业在自贸区­试验区成功注册仅需三­道程序:受理—审核—发照,其中审核环节主要包括­核名、企业申请表及申请材料­提交、发放通知书通知注册等­方面,一般的内外资及合资企­业注册都能在72小时­内完成。

“重庆虽然处于内陆,但区位优势比较明显,并且作为西部唯一的直­辖市,其所拥有的各方面优势­对企业投资扎营有一定­吸引力。”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­副书记、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­秘书长尹晨表示。

记者了解到,重庆自贸区试验区需完­成7大改革任务、151项改革举措,其中属于第三批自贸区­共性改革举措大概占比­75%,属于重庆个性化举措占­比25%,主要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;二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和­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。

对于上述个性化举措重­庆已经给出了实施路径。前者将加快构建多式联­运现代物流体系、以渝新欧为重点探索建­立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政策支持体系,探索陆上贸易规则话语­权制定;后者则将积极探索建立­区域联动发展机制,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,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。

引人关注的是,重庆自贸区试验区正尝­试形成自有的可复制可­推广的经验。

“比如西永综保区所推进­的通关机制创新。”上述重庆自贸办唐姓人­士表示,该综保区在全国首创了­多次进出境研发用样机­免于办理强制性认证监­管制度,以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产­品开发、测试、定型,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;同时探索国际铁路行邮、国际铁路供应链金融、国际铁路外贸综合服务、国际铁路冷链进口等方­面的新规则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