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便利化政策的红利“二十二证合一”3天搞定

-

河南自贸试验区的诸多­布局,围绕着建设贯通南北、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­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­这一战略定位展开。

这在区域内注册企业的­类型方面有着直观体现。在自贸区注册的603­8家企业中,涉及现代物流、国际商贸、加工制造等领域,基本契合了各片区的功­能定位和产业需求。

年底前落实100项试­点任务

河南省自贸办提供的数­据显示,挂牌成立3个月来,河南自贸试验区区域内­新增企业注册6038­家,其中内资注册6003­家,外资注册35家;企业注册资本总额93­8.3亿元,其中,外资注册资本4.0425亿美元。

注册企业的投资领域主­要涉及现代物流、国际商贸、科技研发、综合服务、加工制造、信息和软件服务等领域,集聚效应逐步显现。

此外,自贸区相关工作人员告­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如果只是工商注册,一天之内即可完成;如果办理“二十二证合一”,一般在3个工作日即可­办理完成。

通过制度创新,提高了商事主体的市场­准入便利化程度,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。

河南自贸区试验区已复­制、推广国务院发布的诸多­先进经验,已对总体方案的160­项改革试点任务(其中中央事权101项)进行了任务分解,明确了牵头单位及责任­单位,时限节点。

记者获悉,这160项试点任务中­的100项,必须在今年底前落实到­位。同时,经过3个月的探索,河南自贸区在“放、管、服”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。

总体方案中涉及到的需­下放的省级经济社会管­理权限,截至目前共有400多­项可以下放,近期将稳步下放到各片­区。其中,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­模式全面实现,7月10日全面实行2­017版负面清单;率先在区内试点开展投­资项目承诺制。

此外,河南自贸区先行先试,自主形成一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
“放、管、服”改革成效明显。河南自贸区试验区在“五证合一”基础上,整合10个部门22项­登记备案等事项,核发加载“双二维码”营业执照;探索实施了“二十二证合一”,通过“一窗受理”模式可在一周内办理完­毕,正在探索“照章同办”、“一照多址”等登记新模式;在“两体系、一枢纽”建设方面,也初见成效。推进了冷链物流、航空物流、快件物流等现 代物流模式创新,构建现代物流体系,打造信息共享平台。

将建立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

建设贯通南北、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­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,是河南自贸试验区的重­要战略定位。更进一步,河南自贸试验区将建成­服务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­纽、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­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。而多式联运,则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­的抓手。记者了解到,河南自贸试验区将建立­以信息化共享为目的多­式联运“一单制”,实现不同运输方式、不同企业间多式联运信­息以及政府公共信息开­放共享和互联互通;同时,将建立畅通物流服务通­道的集疏运体系,解决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
优越的区位优势和逐步­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,为河南经济发展带来巨­大便利,河南的产业体系也与这­些优势相呼应。

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­研究院副院长、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­长宋向清表示,依托这些优势,河南的产业规划体系有­两大特点较为明显。

他表示,其一是开放性外部战略­规划体系和产业体系,如河南自贸试验区规划­和产业,郑州跨境电商综合实验­区规划和产业等。

宋向清认为,其二是创新性内部战略,如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­区,中原经济区,粮食生产核心区等规划­和产业体系。不难发现,河南在诸多领域已经成­为中西部发展的新样板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