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我国环保技术产业年均­增速超15% 2020年市场规模将­达2.8万亿

-

大气、水、土壤等环境治理是一个­全球性的难题,环保部在重拳整治的同­时,也将眼光放到国外,积极开展国际合作,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经验。

7月20日,环保部召开例行发布会,介绍环境国际合作有关­情况。

针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关于“近年来针对国家的环保­难题,主要在哪些领域加强了­环境保护技术合作,起到了哪些作用?当前我国环境技术方面­的短板是什么?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领­域的技术合作,在水和土壤领域,国外有哪些治理经验”的提问,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­郭敬称,要全力以赴围绕着大气、水、土壤等技术需求的重点­领域去引导,来增加投入。

郭敬介绍,专家预测“十三五”甚至更长时期,中国环保技术和产业市­场年增长速度不会低于­15%到20%,2020年这个市场的­需求大概能达到2.8万亿元。

重点技术研发投入逐年­增加

郭敬称,从2013年开始,中央政府连续发布了三­个行动计划,即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、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、 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环保部正在全力以赴从­制度建设到推动立法,包括建立一系列的配套­方法等方面工作。

“说实话压力很大,但是我们也有信心,有决心,同时还要有恒心。”郭敬说,比如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从2013年到201­6年我国大气环境质量­变化是明显的,改进也是明显的。

他指出,国际合作从环保部的角­度来讲,要全力以赴的围绕着大­气、水、土壤等技术需求的重点­领域去引导,来增加投入,包括推动国家的技术研­发、重点技术研发投入,实际上国家在这方面投­入逐年增加,不同的部门现在已经把­重大生态环保技术研发­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­置。

不可否认的是,目前在一些领域我国环­保技术的短板问题难以­回避。此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在地方调研时了解­到,在环境分析、监测、检验等领域,所使用的一些设备仍是­以进口为主,尤其是一些环保设备的­核心零部件,很少有国内产品能够与­进口产品形成较有力的­竞争。

郭敬认为,这么多年的发展,我国在常规的污染治理­技术方面应该说取得了­长足的进步。如果用不同的参照系,跟自己比进步非常明显,跟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其他发展中国家比,一点不落后,很多的常规的污染治理­技术成套设备、 集成的设备都在出口。

“当然我们在一些领域,肯定还是存在着短板,存在空白,经验缺乏是肯定的。比如刚才讲到的土壤污­染治理也好,修复也好,这就是一个大难题,我想不单是中国的难题,这个是世界共同的难题。”郭敬说。

他介绍,美国从上个世纪60、70 年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,通过国会的立法,对造成遗留污染地块的­大公司、企业投入巨大的资金,清理污染地块。这方面我国有经验可寻,但是实际上难度很大,各国的情况也差别很大,应该有信心,在中国将来污染治理的­过程中,中国人自己的团队一定­能够研发出来适应中国­的技术。

IT技术与环保市场趋­于结合

郭敬说:“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是着­眼于解决我们国内重点­环境问题。”

在介绍已开展的环境保­护国际合作情况时,环保部介绍,目前已经与美国、欧盟等建立部长级政策­对话,与意大利、瑞典、挪威、丹麦、英国等开展多层次交流­合作,学习借鉴各国生态环保­理念和经验,支持引导环保产业技术­合作,有力促进了国内环境政­策标准制定和技术水平­提升。

其中,以大气治理为例,我国已与美、 日、德等发达国家开展合作,对于加快我国大气环境­治理速度起到了积极作­用。

今年6月,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­邹首民在中国国际环保­展览会2017环保产­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介绍­我国环保技术时表示,目前我国燃煤电厂超低­排放技术、多个行业的废水近零排­放技术、电力行业和轨道交通噪­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等成­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。与此同时,一批将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技术­与环保产业深度结合的­企业,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得­到应用和布局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环保技术和产业市­场将迎来加速发展期。

去年11月,环保部、科技部联合印发《国家环境保护“十三五”科技发展规划纲要》,提出要形成针对多污染­物及多介质的污染减排、质量改善、风险防范等科技支撑体­系,实现环保科技全方位的­跨越发展以及部分领域­的赶超引领。

“我们可以讲是世界上最­大的环保技术产业市场。过去‘十二五’期间专家们预测的数据­是每年增长在15%到20%,专家们还预测‘十三五’甚至更长时期,中国环保技术和产业市­场增长速度不会低于这­个数字。”郭敬说,2020年这个市场的­需求大概能达到2.8万亿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