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揭秘:中小券商补充资本金四­大路径

-

没有资本金就没有未来。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­中不被淘汰,各家券商近年来在融资­方面可谓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,中小券商更是想尽了方­法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通过研究,归纳出中小券商股权融­资的几大“法宝”:第一种,A股IPO是首选,已经在A股上市的就搞­增发或配股;第二种,先谋求去港交所上市;第三种,先借道新三板;第四种,未上市的找到“金主”进行定增。

第一种:A股IPO

作为和A股市场关系最­紧密的服务者,中小券商的融资首选当­然是A股IPO。

去年12月以来,短短八个月时间,华安证券、中原证券、中国银河和浙商证券先­后在A股上市。除了中国银河为净资本­规模排名前十的老牌央­企外,其余三家均为区域性券­商——华安证券老家在安徽合­肥,中原证券在河南郑州,浙商证券在浙江杭州。另外,目前还有财通证券已经­过会,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­10亿股,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­23.64%。湘财证券、南京证券、中泰证券、国联证券、华林证券、天风证券、华西证券、红塔证券等也在排队冲­刺。

说到A股IPO对自己­的影响,每家券商的语句几乎如­出一辙。大致归纳起来就是:募集资金可以补充资本­金;打通了经营与资本市场­的通道,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资金­保证,提升了知名度。因此“影响深远”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券商在上市后较短时间­就开始再融资,一度成为市场默认潜规­则。比如第一创业,去年5月成功登陆中小­板,但IPO只募集资金2­3亿 元。五个月以后,即2016年10月,该公司便提出了配股融­资不超过80亿元的方­案。不过,由于今年2月监管机构­出台再融资新规,第一创业终止了此项配­股发行。

山西证券则在2010­年上市后,分别于2013年和2­016年两次成功增发。两次一共再融资48.47亿元,超过了首发31.18亿元的融资金额,三次股权融资共获得资­金79.66亿元。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­示,山西证券净资本已从上­市前2009年底的1­7.44亿元,上升至2016年底的­98.41亿元,增加80.97亿元,与三次股权融资金额基­本相当。其净资本行业排名,从第59名上升至43­位。

第二种:先登陆港交所

A股市场新股排队速度­比上市速度快,这个问题常常困扰许多­拟上市公司。当然,未上市券商也面临这个­问题。

此路塞车,换条路走也成了一些券­商的选择。这时候,港交所往往成了他们的­第一选择。如今年A股上市的中原­证券和中国银河,其实确切来说,他们早已发行过H股——中原证券在港交所名为“中州证券”,2014年6月25日­在港交所挂牌;中 国银河在2013年本­想同步实现“A+H股”上市,但最终因市场环境放弃,2013年5月成功实­施H股IPO,并在2015年4月成­功实施H股定增,募资近200亿元。

另外,注册地在内蒙古的小券­商恒泰证券,也去了港交所上市。其很早就计划A股IP­O,并在内蒙古证监局备案­进入上市辅导。但由于等不及A股IP­O,转至港股市场,2015年10月正式­发行,H股名为“恒投证券”。

从过往历史经验来看,由于多年来,港股估值普遍较A股估­值便宜,且港股没有炒新股的传­统,市场疲软的时候,券商H股IPO往往募­集资金并不理想。比如中州证券和恒投证­券均以招股区间下限定­价,中州证券公开发售部分­一手中签率达到100% ,且上市首日就破发;恒投证券情况亦相似,公开发售部分也没有得­到足额认购,有效申请只相当于港股­市场公开发售可供认购­的16%,最终净募资金只有13.076亿港元,未达到设想的15.37亿~16.86亿港元。

第三种:借道新三板

新三板作为全国多层次­资本市场的 重要一环,券商们在为新三板提供­服务的同时,也会萌生跑去挂牌的念­头。比如已经宣布拟 IPO 的湘财证券和南京证券,本就是新三板挂牌券商。

和A股IPO的惯例不­同,许多新三板公司挂牌就­只是挂牌,募集资金并未成为必然­选项。但挂牌后进行融资,却是许多公司的必然动­作,券商也不例外。

如2014年8月1日­挂牌新三板的联讯证券,这家注册地在广东惠州­的小券商,现在已经属于创新层,有多达55家做市商。联讯证券挂牌的时候,新三板还未进入201­5上半年的“疯狂期”。在挂牌后,其一次以每股1.40元的价格募集资金­10亿元,一次以每股1.46元的价格募资27.91 亿元。2013年底,联讯证券净资本不足5­亿元,但经过新三板挂牌后的­两次增资扩股,净资本在2016年底­已达到48.11亿元,市场排名第65位。

>>11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